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4-21 12:22
倾诉方与倾听方的关系是「诉说─倾听」,这一点是心理咨商中的基本关系。倾诉的效果,就算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和心理咨商的道理相通。但是在倾听的方式上,这两者之间有所差异。最大的差异是在心理咨商的过程中,作为倾听方的咨商师不能迎合或回应对方,只能听不能说。倾诉方与倾听方的关系是「诉说─倾听」,这一点是心理咨商中的基本关系。倾诉的效果,就算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和心理咨商的道理相通。但是在倾听的方式上,这两者之间有所差异。最大的差异是在心理咨商的过程中,作为倾听方的咨商师不能迎合或回应对方,只能听不能说。

为什么被人倾听能让心情舒畅?因为人之所以倾诉心声,是为了得到支持

⒈「倾听的技巧」是指什么?

得到了认同,才会感到如释重负

心理咨商/精神治疗中,最有效的应该是让个案借由获得倾听而感到如释重负。我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体会过这种效果。比如这样的开头「我告诉你,最近……」,之后开始聊一些不顺心、不开心的事,比如「我被A这么批评,你说过不过分?」等等。倾诉者抱怨完以后会觉得心理舒服很多,然后忘记这些事。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倾诉者之所以觉得心情舒畅,是因为他释放了对A的不满的同时,这样的情绪也得到了认同。当然,我们不知道倾听方是否赞同或反对A的想法,但至少由于倾听方一直保持著沉默,才使倾诉方觉得自己的观点得到了认同。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倾听的效果。

不过对于静静倾听方(咨商师)而言,心里会积压起一种不满。之所以产生这种不满,是因为倾诉者对A的愤怒,无意中传达给了倾听方,尤其在倾听方无法反应的时候,更加会有这种感受。

如果,倾诉方在抱怨完以后,向倾听方问一句「你怎么看?」,那么倾听方的不满就会消失。倾诉方与倾听方都会感到自在,对话也会顺利地延续下去。

有种人善于「倾听」,这种人往往是先静静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适当地迎合对方说句「对啊」、「是有点过分」等等,这么一来就不会产生不满的感受。

能做到不回话、静静倾听才够专业

倾诉方与倾听方的关系是「诉说─倾听」,这一点是心理咨商中的基本关系。倾诉的效果,就算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和心理咨商的道理相通。但是在倾听的方式上,这两者之间有所差异。最大的差异是在心理咨商的过程中,作为倾听方的咨商师不能迎合或回应对方,只能听不能说。

为什么不能回应或迎合倾诉者呢?结论是,这么作会影响倾诉者的自我组织能力。(后续会解释)

但是,光听会使倾听方(咨商师)心里积压起不满感。尤其是在接受心理咨商的阶段,一般提到的不会是什么日常的琐碎小事,而是更加沉重的问题。不断倾听著悲观负面的话题内容,会让咨商师容易对倾诉方(个案)产生类似于愤怒的复杂情绪。

图为《一流精神科医师的倾听术:深入人心的全方位倾听养成法》书封。心灵工坊提供图为《一流精神科医师的倾听术:深入人心的全方位倾听养成法》书封。心灵工坊提供

在双方面对面谈话的过程中,倾听方所感受到的愤怒情绪会无意中传达给倾诉方。作为倾诉方刚开始还能自由自在地吐露心声,但过一段时间会逐渐发现「自己没能得到理解」,如此一来心理咨商便会陷入泥淖当中。心理咨商中「透过被人倾听而如释重负」的效果也会随之消失。

所谓「倾听的技术」,就是让咨商师在不积压不满感的情况下、静静地倾听到最后一刻的一门技术。以倾诉方的角度而言,这是们让他们敞开心胸、畅所欲言、激发自我组织开始运作的一门技术。

我认为,我们可以说这是「善于倾听」的极致技术。

※本文为心灵工坊出版的《一流精神科医师的倾听术:深入人心的全方位倾听养成法》,未经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