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生活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4-24 16:03

为什么被人倾听能让心情舒畅?因为人之所以倾诉心声,是为了得到支持

⒊认同并倾听的难题所在

让「倾诉方」如释重负的三大要件

从现在开始,我把使人放松的听话方式称为「倾听」。我曾说过,这种倾听方式中包含了三大要件。第一是「认同并倾听」、第二是「静静倾听」、第三是「代表世界倾听」。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我长年以来从事心理咨商的教育工作,这项工作称为心理咨商的职业指导。我时常感受到「认同性的倾听」难度有多高。一直听对方说话,话中肯定会出现自己无法赞同的内容,因此会忍不住插嘴。在对话过程中,要求一个人光听不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更不要说「代表世界倾听」这种说法,说不定会被认为太过夸张。可是我们在希望自己的心声获得倾听时,理所当然会选择对象。就算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我们也会选择倾诉的对象,也就是能理解我们心情的对象。如果是针对一些更深刻的烦恼,会更会审愼选择。那时,对倾诉者来说,倾听者可以代表全世界。

关于「认同并倾听」的难题所在,我想借用案例来加以说明。

有否认才有认同

要做到认同并倾听,作为倾听方首先必须理解认同与否认的两个立场。也就是,对于对方所倾诉的内容表示。

①「我懂,没错没错,我能认同这种情绪」的心态。

②「你说的这些事太荒唐,我不能认同」的否认心态。

比如,当个案说「活著很累,我很想死」的时候,作为专业人士的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商师,为了包容、认同对方,首先必须理解这两种心态。也就是:

①「没错,如果感觉那么痛苦,是会产生想死的念头。」

②「就算这样也别想不开,我们想办法解决问题嘛!」

这两种心态,就是认同与否认的心态。

如果有人说「我想死」,咨商师最多就是回应一句「是吗?」,或是轻轻点点头。这里面包含了①「我可以理解这种心情,确实会这样」外,也同时抱有②「我们应该解决问题,继续活下去」这两种认同与否认的心态。从个案的角度来看,如果能从咨商师的点头回应中同时感受到这两种情绪,会让个案从中得到很强烈的安全感。

当一个人说出「想死」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表达「想活下去」的心情。我认为,如果不想活著,就不会产生想死的念头。

如果个案想死的念头不得到认可,被劝导说「别那么想不开,努力向前看」的话,个案会感到被否认,情绪会因此更加低落,还应该会后悔地想著「唉,要是没(对这个人)说这些话就好了」。

但要是我们换个说法,只认同对方想死的念头,回应一句「这样确实很痛苦,就算想死也无可奈何」,那么个案也会感到被否认,似乎自己受到遗弃,只能一死了之,情绪也会更低落。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我要再次强调:「想死」的情绪里,也包含著「想活下去」的求生欲望。

针对在心理咨商中我们面对的最极端诉求「想死」,要真正做到「认同并倾听」的难题何在,我想读者们应该明白了吧。

我之所以举了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为了证实,不管我们面对的是哪一种倾诉内容,作为咨商师,我们必须要先理解认同与否认的心态,才可能做到「倾听」。如果做不到这点,我们会永远摆荡于「局部理解」或「局部否定」的不稳定状态中。咨商师心理不稳定的状态,会在无意中传达给个案。

图为《一流精神科医师的倾听术:深入人心的全方位倾听养成法》书封。心灵工坊提供图为《一流精神科医师的倾听术:深入人心的全方位倾听养成法》书封。心灵工坊提供

无论我们听到任何内容,都能保持著既认同又否认的两面性,这需要很大的包容力。这可说是极其高难度的心理咨商技术。在培养咨商师的过程中,我作为老师,会选择将这门技术只教授给已经达到相当程度的学生们。

那么,我最先教授的是什么呢?是「静静倾听」。在做到「认同并倾听」前,我首先教授学员的是「请无论如何绝不插话,只要静静倾听」。

※本文为心灵工坊出版的《一流精神科医师的倾听术:深入人心的全方位倾听养成法》,未经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