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发展需求孩童而设的早期介入服务中心在本地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不少家庭的等候时间超过一年。社会服务机构就建议更多幼儿园加入早期介入行列,以缓解目前学额不足的情况。

六岁的达丽娅患有两种精神系统疾病,不过在早期介入服务中心接受辅助教育五年来,她取得显著进步。要加入这类计划须由医生转介,但等候时间从两个月到两年不等。社会服务机构因此建议,学前教育机构也能提供早期介入服务。

彩虹中心早期介入工作者郑宜表示:“为了使介入获得成功,早期介入必须真正关注孩童的自然场景,幼儿园是孩子们参与其中的一个自然场景,所以早期介入也应该专注于和幼儿园的合作。”

然而让一般教育工作者解决特需孩童的发展需求是一大挑战。有社会福利机构建议,父母发挥更大作用。

亚洲妇女福利协会盛港早期介入中心治疗师吴毅睿说:“我们经常发现那些能够在早期介入之外,持续实施干预行动的父母,他们的孩子通常在发展方面有更显著的进步。”

政府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试行一项针对家长的培训计划。不过这还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才能推动父母在工作之余参与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