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 后端 ( ) • 2024-04-27 09:43

关注微信公众号 “程序员小胖” 每日技术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引言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企业业务规模与复杂度日益增长,微服务架构已成为主流。随着服务间的解耦与数据分散,处理跨越多个服务和数据存储的事务操作——即分布式事务,成为保障系统数据一致性的关键挑战。分布式事务不仅关乎业务逻辑的正确执行,更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可靠性和用户信任。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分布式事务的本质、面临的难题,以及现有的应对策略与最佳实践,为读者在构建和优化分布式系统时提供理论指导与实用见解。我们将探讨分布式事务的定义、ACID特性的延伸、一致性模型的选择、主流解决方案的优劣分析,以及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落地经验与注意事项。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好地驾驭分布式事务这一复杂课题,确保在分布式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分布式事务的定义

分布式事务是指涉及到多个参与者、支持事务的服务器、资源服务器以及事务管理者分布在不同的分布式系统节点上的事务。这些参与者可能属于不同的应用程序或服务,并且它们之间可能跨越多个网络和数据中心。分布式事务的目标是在这种分布式环境中确保事务的 ACID 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ACID特性的延伸

分布式事务的ACID特性是对传统数据库事务ACID特性的延伸,但因其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实现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在保证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方面需要采取更为复杂的技术手段和协调机制。以下是分布式事务ACID特性的延伸解析:

  1. 原子性(Atomicity)

在分布式事务中,原子性要求跨多个节点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不存在部分完成的情况。实现这一特性的难点在于:

  • 跨节点协调:由于操作分布在不同节点上,需要有一个全局的协调者(如事务管理器)来跟踪各节点的状态,确保所有节点对事务结果达成一致。
  • 网络通信:网络延迟、丢包、节点故障等因素可能导致节点间通信不畅,影响原子性的保证。需要设计容错机制,如超时重试、心跳检测、节点故障切换等,以应对这些问题。
  • 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如两阶段提交(2PC)、三阶段提交(3PC)、Paxos、Raft等,用于在分布式环境中达成共识,确保所有节点对事务状态的判断一致。
  1. 一致性(Consistency)

分布式事务的一致性不仅指数据库状态的内部一致性(如数据约束),更强调分布式系统中全局状态的一致性,即多个节点上的数据视图在事务结束后应与业务预期一致。这要求:

  • 业务规则的跨节点同步:确保参与事务的各个节点都遵循相同的业务规则,避免因规则理解不一致导致的数据不一致。
  • 数据同步机制:在事务执行过程中或结束后,通过数据复制、事件通知、订阅/发布等方式确保所有相关节点及时获得最新的数据状态。
  • 全局事务视图:在复杂的分布式系统中,可能需要维护一个全局事务视图,以便于在事务决策时考虑全局状态,确保一致性。
  1. 隔离性(Isolation)

在分布式事务中,隔离性面临的挑战包括:

  • 跨节点并发控制:由于数据分散在不同节点,传统的行级锁、事务隔离级别等机制难以直接应用。可能需要分布式锁、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分布式快照隔离等技术来实现跨节点的并发控制。
  • 长事务问题:在分布式环境中,长事务可能导致锁资源长时间占用,增加死锁风险。需要合理设计事务边界,采用短事务、分段提交、乐观锁等策略来缓解长事务问题。
  • 事务上下文传播:在服务调用链中,需要确保事务上下文能够在跨服务调用时正确传播,以便于在整个调用链中维持一致的隔离级别。
  1. 持久性(Durability)

在分布式系统中,持久性要求事务一旦提交,其结果即使面临节点故障、网络中断等异常情况也能得到持久保存。实现持久性需要:

  • 分布式日志:各节点在本地事务提交前先写入预提交日志,并在提交阶段通过跨节点的日志同步来确保所有节点对事务的持久认知一致。
  • 数据备份与恢复:通过定期备份、多副本、数据冗余等手段提高数据的容灾能力,确保在节点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 故障恢复机制:设计故障检测、自动恢复、数据修复等流程,确保在节点故障后能够重建正确的系统状态,恢复未完成的事务或回滚已部分完成的事务。

总的来说,分布式事务的ACID特性延伸体现在需要在复杂的分布式环境中设计和实现更为复杂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网络分区、节点故障、并发控制、数据同步等难题,确保跨越多个节点的数据操作仍能满足严格的事务特性要求。这通常涉及到分布式一致性算法、跨节点通信协议、数据复制与同步策略、故障恢复机制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

一致性模型的选择

分布式事务中的一致性模型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业务需求、性能要求以及对数据一致性的容忍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布式事务一致性模型及其适用场景:

1. 强一致性(Strong Consistency) :强一致性是最严格的模型,它要求在任何时刻,所有节点看到的数据都是最新的、一致的。一旦事务提交,所有后续的读请求都将立即看到最新的数据状态。强一致性适用于对数据实时性和准确性有极高要求的场景,如金融交易、计费系统、库存管理等。

适用场景:

  • 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实时查询和分析。
  • 对数据完整性要求严格的财务、医疗、法律等领域。
  • 多用户协作场景,如文档编辑、实时聊天等,需要即时看到其他用户所做的更改。

实现技术:

  • 两阶段提交(2PC)或其变种三阶段提交(3PC)。
  • Paxos、Raft等分布式一致性算法。
  • 具备强一致性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如Google Spanner、CockroachDB等。

2. 弱一致性(Weak Consistency) :弱一致性不保证事务提交后所有节点立即看到最新数据,可能存在数据的短暂不一致,但在一定时间内会逐渐收敛到一致状态。弱一致性牺牲了数据的即时一致性,但通常能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可用性。

适用场景:

对实时性要求相对较低,用户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数据延迟的应用,如社交媒体的点赞数统计、新闻评论等。 大数据处理和分析,允许数据在一定时间窗口内逐步更新和汇聚。 实现技术:

  • 最终一致性(Eventual Consistency):通过异步复制、消息队列等方式,确保在没有新的更新发生时,所有节点最终能看到相同的数据状态。
  • 读己之所写(Read Your Own Writes):保证用户自己产生的数据变更在短时间内对其自身可见,但不保证其他用户立即可见。

3. 会话一致性(Session Consistency) :会话一致性保证在一个用户会话(Session)内,用户看到的数据始终是一致的。会话外的其他用户或新会话可能看到不同的数据版本。这种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实时性和可用性。

适用场景:

Web应用程序,尤其是那些用户交互频繁但不需要实时全局一致性的场景,如在线购物车、个性化推荐等。 实现技术:

维护用户会话标识,确保会话内的读取操作始终从同一数据副本或同一版本的数据源获取。

4. 因果一致性(Causal Consistency)

因果一致性保证如果一个事件(数据更新)A发生在事件B之前,那么所有观察者在看到B之后都能看到A。这种模型保留了事件间的因果关系,但允许非因果相关的事件存在短暂的不一致。

适用场景:

协同编辑、社交网络等存在因果关系的数据更新场景,如用户A回复用户B的帖子后,用户B应该先看到回复再看到回复后的点赞数。

实现技术:

维护因果关系图,通过向数据更新附带因果标签(版本号、时间戳、事件ID等)并在读取时检查因果关系来实现。 选择建议:

在选择分布式事务的一致性模型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 业务需求:明确业务对数据一致性的实际要求,包括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标准。
  • 性能与可用性:权衡强一致性的严格保证与可能带来的性能损耗、系统复杂度增加以及在部分故障情况下的可用性降低。
  • 系统架构:考虑现有系统的数据分布、网络拓扑、消息传递机制等因素,选择与之兼容或优化的模型。
  • 成本与复杂度:评估实现不同一致性模型所需的技术投入、运维成本以及对开发团队技能的要求。

通常,业务关键型系统倾向于选择强一致性模型以确保数据的绝对正确性,而对响应速度和可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可能会选择弱一致性模型,通过异步同步、数据校验等手段在一段时间内达到最终一致性。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需要结合多种一致性模型,为不同的业务操作或数据对象提供定制化的数据一致性保障。

主流解决方案的优劣分析

分布式事务的主流解决方案包括两阶段提交(2PC)、三阶段提交(3PC)、补偿事务(TCC)、Saga模式、基于消息的最终一致性以及分布式事务框架(如Seata)。

  1. 两阶段提交(2PC)

优点:

  • 标准化协议(如XA)支持,跨数据库厂商兼容性好。
  • 理论上能够确保强一致性。

缺点:

  • 同步阻塞:在准备阶段,所有参与者需等待其他参与者响应,导致性能瓶颈。
  • 单点故障风险:协调者节点故障可能导致事务无法完成,需要额外的容错机制。
  • 可能出现“活锁”或“死锁”问题:在故障恢复或网络不稳定时,需要精心设计超时和重试策略。
  • 第二阶段失败时的恢复复杂:可能需要人工干预。 代码示例:
import javax.transaction.UserTransaction;
import javax.naming.InitialContext;

public class TwoPhaseCommitExample {
    public void executeTransaction() throws Exception {
        UserTransaction utx = (UserTransaction) new InitialContext().lookup("java:comp/UserTransaction");
        
        try {
            utx.begin();

            // 执行数据库操作
            // ...

            utx.commit(); // 第二阶段提交
        } catch (Exception e) {
            if (utx.getStatus() == Status.STATUS_ACTIVE)
                utx.rollback(); // 第二阶段回滚
            throw e;
        }
    }
}
  1. 三阶段提交(3PC)

优点:

  • 减少阻塞时间:通过引入预提交阶段,提前释放部分资源,减轻了第一阶段的压力。
  • 降低单点故障影响:协调者故障时,参与者可以根据预提交结果自主决定提交或回滚。

缺点:

  • 增加了通信复杂度和延迟:由于多了一个阶段,网络通信次数增多,可能影响性能。
  • 未能完全消除单点故障:尽管较2PC有所改善,但在第三阶段仍依赖协调者。

通常由分布式事务框架如Seata实现

  1. 补偿事务(TCC)

优点:

  • 异步执行:确认阶段和取消阶段可以在事务提交后异步进行,提升系统吞吐量。
  • 更好的适应复杂业务场景:通过业务代码控制确认和补偿逻辑,灵活处理业务约束。
  • 减轻数据库压力:多数操作在业务层面完成,减轻了数据库锁定和事务管理负担。

缺点:

  • 开发复杂度高:需要为每个操作编写Try、Confirm、Cancel三个阶段的业务逻辑。
  • 依赖业务代码正确性:错误的补偿逻辑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
  • 可能存在悬挂事务:在极端情况下,确认或取消操作可能长时间未完成。

代码示例(使用Seata TCC模式):

import io.seata.rm.tcc.api.BusinessActionContext;
import io.seata.rm.tcc.api.LocalTCC;
import io.seata.rm.tcc.api.TwoPhaseBusinessAction;

@LocalTCC
public interface OrderTccAction {

    @TwoPhaseBusinessAction(name = "orderTry", commitMethod = "orderConfirm", rollbackMethod = "orderCancel")
    boolean orderTry(BusinessActionContext actionContext, String orderId);

    boolean orderConfirm(BusinessActionContext actionContext);

    boolean orderCancel(BusinessActionContext actionContext);
}

// 实现类
public class OrderTccActionImpl implements OrderTccAction {
    //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rderTry(BusinessActionContext actionContext, String orderId) {
        // 尝试阶段操作
        // ...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rderConfirm(BusinessActionContext actionContext) {
        // 确认阶段操作
        // ...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rderCancel(BusinessActionContext actionContext) {
        // 取消阶段操作
        // ...
    }
}
  1. Saga模式 优点:
  • 异步执行:通过事件驱动的方式,支持长事务的异步执行,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 容错能力强:每个子事务独立提交,局部失败可以通过后续补偿事务恢复一致性。
  • 业务友好:基于业务流程建模,易于理解和维护。

缺点:

  • 补偿逻辑复杂:随着业务流程复杂度增加,补偿操作可能变得复杂且难以管理。
  • 数据暂时不一致:在事务执行过程中,系统处于最终一致性状态,不适合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景。
  • 可能产生循环补偿:在复杂依赖关系下,需要精心设计以避免补偿操作引发循环。

代码示例:

import io.seata.saga.engine.annotation.Compensable;
import io.seata.saga.engine.annotationSagaTask;
import io.seata.saga.proctrl.Hero;
// 使用Seata Saga模式
public class HeroService {

    @Compensable(compensationMethod = "undoCreateHero")
    @SagaTask(taskName = "createHeroTask", sagaCode = "createHeroSaga")
    public Hero createHero(Hero hero) {
        // 创建英雄
        // ...
        return hero;
    }

    public void undoCreateHero(Hero hero) {
        // 删除已创建的英雄
        // ...
    }
}
  1. 基于消息的最终一致性 优点:
  • 高可用与高性能:异步处理,减少同步阻塞,提升系统整体吞吐量。
  • 解耦服务:通过消息队列实现服务间解耦,简化系统架构。
  • 自动重试与故障恢复:消息队列通常提供消息重试、死信处理等功能,有助于处理临时故障。

缺点:

  • 数据最终一致性:不是即时一致性,存在短暂的数据不一致窗口,可能影响用户体验。
  • 消息顺序问题:在某些场景下,消息顺序至关重要,确保消息顺序可能带来额外复杂性。
  • 可能产生消息积压:系统过载或故障时,消息队列可能积累大量待处理消息,恢复时需要处理积压问题。 代码示例(使用RabbitMQ):
import com.rabbitmq.client.Channel;
import com.rabbitmq.client.ConnectionFactory;

public class MessageBasedExample {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QUEUE_NAME = "my_queue";

    public void send(String message) throws Exception {
        ConnectionFactory factory = new ConnectionFactory();
        factory.setHost("localhost");

        try (Connection connection = factory.newConnection();
             Channel channel = connection.createChannel()) {

            channel.queueDeclare(QUEUE_NAME, false, false, false, null);
            channel.basicPublish("", QUEUE_NAME, null, message.getBytes("UTF-8"));
            System.out.println(" [x] Sent '" + message + "'");
        }
    }

    public void receive() throws Exception {
        ConnectionFactory factory = new ConnectionFactory();
        factory.setHost("localhost");

        try (Connection connection = factory.newConnection();
             Channel channel = connection.createChannel()) {

            channel.queueDeclare(QUEUE_NAME, false, false, false, null);
            Consumer consumer = new DefaultConsumer(channel)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Delivery(String consumerTag, Envelope envelope,
                                          AMQP.BasicProperties properties, byte[] body) throws IOException {
                    String message = new String(body, "UTF-8");
                    System.out.println(" [x] Received '" + message + "'");

                    // 处理消息并执行数据库操作
                    // ...

                    channel.basicAck(envelope.getDeliveryTag(), false);
                }
            };
            channel.basicConsume(QUEUE_NAME, false, consumer);
        }
    }
}
  1. 分布式事务框架(如Seata)

优点:

  • 开箱即用:提供了完整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开发者无需关注底层细节。
  • 支持多种事务模式:如XA、TCC、Saga等,可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模式。
  • 集成便利:通常与主流开发框架、数据库等良好集成,降低接入成本。

缺点:

  • 技术栈绑定:选择特定框架可能限制了技术选型的灵活性。
  • 学习成本:需要了解框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运维复杂度:增加了系统的组件数量,可能增加运维复杂度和故障排查难度。

总结

本文通过对分布式事务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其在现代分布式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与关键价值,阐明了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并详细梳理了当前主流的应对策略与最佳实践。文章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分布式事务的本质,掌握应对策略,为构建稳健、高效的分布式业务系统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同时,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也为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档: https://www.codetd.com/article/13094562 https://blog.csdn.net/john1337/article/details/97551499 https://www.codetd.com/article/13094562 https://www.cnblogs.com/shoshana-kong/p/14012718.html

书籍《深入理解分布式事务:原理与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