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29 02:00
阙根羽毛的回答

你知道陈寿因为一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被各方大佬围殴了多少年吗?

比如晋书给陈寿做传,前面还在夸夸夸,突然就来了转折,说陈寿史德不行。

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当然晋书被称为魔法目录,信不信由你。

但是我说了这是一场围殴而不是单挑。

早在东晋时期,就有王隐喷他:

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好学,善著述,仕至中庶子。初,寿父为马谡参军,诸葛亮诛谡,髡其父头,亮子瞻又轻寿,故寿撰《蜀志》,以爱憎为评也。

裴注《三国志》也同样记载了一段:

晋永和三年,蜀史常璩说蜀长老云:“陈寿尝为瞻吏,为瞻所辱,故因此事归恶黄皓,而云瞻不能匡矫也。”

裴注的这条和上一条相互映照。


至若与夺乖宜,是非失中,如班固之深排贾谊,范晔之虚美隗嚣,陈寿谓诸葛不逮管、萧,魏收称尔朱可方伊、霍,或言伤其实,或拟非其伦。

刘知几在《史通》上也来参一脚,以表达陈寿说诸葛亮“管萧之亚匹”的不满。

在军事方面,又有大佬李靖为诸葛亮点赞,并说出:“史官鲜克之兵。”直接剥夺了史家论军事能力的权威性。

尽管陈寿评诸葛亮说了一箩筐好话,但就一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就被打上亮黑标签,受众人谴责。还成为一知名的典故,用来比喻书史不公。如《旧唐书》评价裴行俭称:“铨藻吏能,文学政事,颇有深识。而前史讥其谬谥,有涉陈寿短武侯应变之论乎!非通论也。”

在唐朝,几无一人为陈寿辩解,都纷纷点踩。

宋朝倒是有苏轼这愣头青出来批评武侯,但是大家并不认同他的观点。

南宋末年,周密点名批评苏轼是只看了一本《三国志》的无知小儿“盖用陈寿所谓‘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之语耳。虽然,孔明岂可少哉!”

苏轼中了一箭,陈寿也中了一箭,真是一箭双雕啊。

同是宋朝人的吕本中还作诗嘲笑陈寿:

陈寿谓诸葛,将略非所长。
私恨写青史,千古何茫茫。
谤议终自破,公论不可当。
是非倘可定,青蝇果何伤。

这话比杜甫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骂得更脏,怎奈没有杜甫这句有气势,才流传不广。

说起杜甫,杜甫的名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也是对“管萧之亚匹”的不满。

如果陈寿直播讲课,刘知几发弹幕:“怎么才是亚匹?陈寿你脑子被驴踢了吧!”其他大佬纷纷点赞。

陈寿:

对陈寿的非议,直至明代胡应麟从另一个角度讲述陈寿在西晋当官不易,在政治高压下,陈寿对诸葛亮的贬低实在是无奈之举,才让世人对陈寿的不满转变成同情和理解。

陈寿在地下听到这份辩解真要流下感动的泪水。

不过话又说回来,因为一句似是而非的评语,就能让人骂一千年,有几人能有此殊荣呢!

反倒是今人看了《三国演义》,又拿着鲁迅“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语,以三国演义夸大诸葛亮料事如神的本事而贬低正史诸葛亮的智慧。又以封建制度下宣扬忠为由,二极管们认为忠和才不能兼得,才让诸葛亮的口碑掉下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