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5-04 08:00

原创 

孩子生病早期可能就已经出现胃纳、 二便的异常,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从睡眠中看出些许端倪。所谓知常达变,只有知道健康孩子是如何睡眠的,才能发现异常的睡眠状态。

首先,什么是正常的睡眠呢?

睡眠的姿势

新生儿宝宝的睡姿是两手放在头部二侧,惬意松弛,类似投降状。大点的宝宝可以维持某个姿势,一觉到天亮。睡眠期间很少翻滚。

睡眠的时长

儿童睡眠时间与年龄有关,同一年龄段也存在个体差异。一般而言0~4个月的宝宝睡觉的时间是 14~17小时,4~12个月的宝宝睡眠时间推荐量是 12~15 小时,1~2周岁是 11~14小时,学龄前睡觉的时间也要在 11~13 小时,学龄阶段要睡11 个小时左右,青春期要睡 8~9 个小时。

睡觉的时间

一般建议8-9点睡觉,最晚不晚于晚上10点。具体来说,1-3岁的孩子,晚上8点睡觉比较合适。≥3岁的孩子,晚上9点前睡觉为宜。

睡眠质量

良好的睡眠质量包括清醒快,入睡快,少起夜,睡眠深。同时睡眠过程中无磨牙、打鼾、梦游等异常行为。

那什么情况是异常的睡眠呢?

夜卧不安,姿势多变

孩子整个晚上都在翻来翻去,乱踢被子,甚至从床的这一头翻到床的那一头。还有的孩子睡眠露睛,流口水,甚至老喜欢撅着屁股睡。当然。单凭其中的某个症状不能够说孩子一定是出了问题。分析原因时要结合其他症状一起来辨别。比如宝宝近期除了翻来翻外,还出现口臭,手脚心发热,大便特别的臭,这种情况提示孩子很可能出现了积食;如果宝宝睡觉老是露睛流口水,再加上经常消化不好,消瘦、不爱吃饭等等,提示可能存在脾虚。

睡眠时间太短

当代孩子普通睡得比较晚。晚上是生长激素和褪黑素分泌的时段,有利于孩子大脑、生长等各方面的发育。如果睡得太晚,那么孩子有可能会长不高、瘦小,也可能导致第二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家属说,孩子作业多没办法,但是小小孩没作业也这么晚睡就说不过去了。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作息是跟着大人来的。如果大人让孩子去睡觉,自己却在那儿玩手机看视频,这时候孩子心里又如何能静的下来呢?又如何能睡得着呢?

入睡困难

孩子天真无邪,少有心事,不易出现入睡困难的情况。一般来说,从孩子准备入睡到真正睡着的时间,若>20 min具有临床意义。门诊经常碰到孩子睡不着的情况,有的孩子躺床上1-2个小时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这些孩子大多心火旺、脾气急,思虑过多,压力大。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睡,是孩子睡不着。其实,我们大人也经常会有这种情况,这时候数多少只羊都没用。

睡眠质量异常

单纯某几天睡不着睡不好,在孩子整体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先观察。若睡眠中出现梦魇、梦游、胡乱喊叫走动等,这些都属于异常表现,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关于宝宝睡眠家属需要做到的事

睡前不要吃东西,特别是在睡前两个小时之内

戒掉烧烤夜宵。1岁以后的孩子尽量戒掉夜奶。睡觉期间整个身体都是放松状态,让劳累了一天的机体慢慢恢复。如果睡前还在吃东西,那么大部分气血就会去消化食物。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胃肠道天天加班消化食物。长期以来,脾胃负担沉重,消化吸收功能会受影响。同时,机体不能在夜间很好的恢复,也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果孩子心里装着很多小心思,心是定不下来的,也不容易睡着。睡前让孩子少听兴奋的节奏或者烧脑的故事,尽量保持环境的平静。作为父母,我们要多包容,多理解,放宽心,陪着孩子早点躺床上,不要过度去指责孩子。我们只要静静的陪着睡觉,父母定了,也许孩子慢慢就静下来了。

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状态

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大多与父母有关。如果家长是个急性子,易发脾气或者喜欢催孩子,甚至打孩子,孩子易出现肝气郁结、忧思伤脾。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孩子的睡眠。所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状态也是在间接的帮助孩子养成平稳的处事心态。

必要时就医

如果孩子出现异常的伴随症状,如打鼾、睡眠时憋气、梦魇、梦游等,需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孩子睡不好,大人的睡眠质量也极易受到影响。长期睡不好,人就容易心烦气躁,爱发脾气。为人父母者,太多不易。我们不能让孩子承载大人的压力和情绪,我们只能不断调整自我来适应环境。相信所有的付出和坚忍都会在孩子健康成长中获得宽慰,只要孩子好,一切都是值得的!加油,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