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在欧洲的金融实践中,尤其对于养老金等机构而言,责任投资已经是一个完全不容忽视的存在。欧洲语境下,ESG和责任投资意味着什么?

何谓责任投资(Responsible Investment)?根据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定义,指的是在投资决策,以及行使股东的治理职责过程中,考虑环境、社会与治理议题,是对传统金融分析和组合构建的补充。在欧洲的金融实践中,尤其对于养老金这些体量大、投资周期长的机构而言,责任投资已经是一个完全不容忽视的存在。近期笔者接触了荷兰一些养老金投资公司责任投资相关负责人,探讨了欧洲语境下,ESG和责任投资几个重要的话题,愿意和读者分享如下。

一、责任投资为什么重要?

自从ESG概念兴起以来,在大型投资机构内部始终有一个取舍,做对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和把事情作对(Do things right),哪个应该更优先?直白的说就是责任投资和养老金的实际回报,哪个更为重要?

这其实是个有陷阱的问题,里面暗含了责任投资就意味着较低的回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妨换一种表达方式。责任投资其实不是关于“非财务指标”(non-financial),而是关于“暂且非财务的指标”(not-yet-financial)。作为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如果你考虑的时间周期足够长,并且你的资产是全球配置的,那么关于气候变化、环境治理、劳工保护等议题,终将有一天会成为非常凸显的因素,实质性的影响投资组合的财务回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当前欧洲的养老金管理公司,主要采取的方式是“负面清单”,比如涉及油气的公司不投、涉及烟草的不投、涉及童工的不投,涉及赌博的不投。除了道义方面的因素,也有财务方面的务实考量。因为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原先受欢迎的“污点”行业终将被社会抛弃。从基本面上意味着,公司主营业务的自由现金流大量减少,财务成本升高;从估值上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这个风险,对这类资产抛弃导致估值锐减。两者共同作用,最终导致资产价格的崩塌。如果预见到这类公司有潜在的风险,并且是个大概率的风险,那为什么还要去博取短线的投机收益呢?

除了受托人的主动管理权限,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养老金参与者的意志。当前荷兰的养老金主题还是以第二支柱的Defined Benefit为主,而在第三支柱Defined contribution项目下,养老金参与者有了自主选择权(详见本文作者在FT中文网此前文章《荷兰:养老金如何成为健康社会运作的基石》)。那么当养老金参与者有了这个选择权,可以在财务回报和长远的社会环境状况中进行选择的时候,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是愿意部分牺牲财务回报,换取30年后一个更宜居的自然环境的。

在这个意义上,责任投资也是养老金管理者信义义务的组成部分,毕竟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二、责任投资很重要,怎么实施?

在认识到责任投资的重要性后,下一步自然就是如何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去落实。现在的养老金投资,已经不是金融教科书上的收益vs 风险二维考量,而是多出了一个维度 impact,也就是投资的环境与社会后果,成为一个三维关系:Return, Risk, Impact。

在具体的投资过程中,责任投资团队,经常是作为投资团队的对立面或者挑战者身份出现的。比如养老金公司准备投资一家运煤火车的公司,就需要在内部面对责任投资的质疑——作为石化产品产业链的一部分,这个运煤火车预计在什么时间要面对退役?届时的残值是多少?在有限的期间收益是否能够达到目标?

从组织架构上来说,荷兰已经有某大型养老金公司,将原先的责任投资部作为一个整体拆解,并将相关人员“融化”到具体的投资业务部门去,成为投资决策流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这个方面,养老金管理公司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其实最缺乏的不是金融人才,而是和相关实际领域具体的专业人员,比如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领域,用来评估所涉及的投资风险。这些领域的专家,在思维方式上也和金融人士存在很大的不同。举个例子,金融思维培养出来的投资人士,很容易用统计学意义上的“均值回归”思考问题——说白了就是,涨多了总会跌,跌多了总会涨。但实际自然环境并不是这样,楼兰和玛雅的生态环境崩溃了就是崩溃了,一千年也不会自己回到那个“均值”。只有这些专业人员,才能够将金融模型物理世界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构建更健康的投资组合。

此外还有一点,对养老金投资机构来说,拥有自己的数据基础设施也是重中之重,这也是整个责任投资在根基上最欠缺的部分。毕竟财务数据都是实打实并且经过审计的,那么这些碳排放、生态影响、劳工保护等议题相关的数据是否可得、真实且经得起审计,无疑是事情推进的基石。

三、负面清单的悖论:眼不见为净?

前面提到,欧洲很多养老金投资为了满足ESG要求,采用的是负面清单。例如石化行业(壳牌)已经被绝大部分荷兰的养老金公司剔除出可投范围。但这里面有个问题,被学界和业界广泛讨论,就是这些持有人卖出了壳牌的股份,一定是在二级市场有买家的。那么这个过程中,一定是讲股权从对气候变化和环境议题更在意的“好机构”,转手到了对这些不在乎的“坏机构”。

原先,这些“好机构”因为是股东,通常在壳牌的董事会上拥有自己的席位,能够以这个身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督促公司向着清洁能源转型,实现碳中和。但因为负面清单导致的卖出行为,现在反而丧失了这个席位,接手的新股东既然不那么在乎这些议题,也就不会在董事会上向管理层施压。所以这样一来,只是养老金得了一个心安——我的组合里面没有石化公司了,但从整体效果上来看,全球气候变化并没有改善,反而是恶化了。

因此现在有一派声音呼吁,养老金不应该简单抛弃这些“污点资产”,而是继续持有,以股东的身份持续施加影响,这样才是对世界负责任的做法。

可这时候养老金的高层为难了:你们说得轻巧,可我架不住成天有环保主义者在我门前静坐抗议啊!在一个开放社会里,养老金公司最在意的,其实都不是整体的回报水平,而是舆论的压力。他们最难受的,就是报纸上有类似的负面新闻。

除了环保组织之外,很多养老金参与者也会表达类似立场,向管理机构施加压力——讽刺的是,即便这些市民会频繁乘坐飞机去度假,吃着牛排开车大排量汽车,但是却对于自己养老金组合里有石油企业这件事,总是很在意。

话说回来,这也对养老金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的需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抵制短期的舆论压力,做长期正确的事情。

四、气候变化已经让人头大?别忘了还有生物多样性

2022年12月19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闭幕,达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用以指导目前到2030年的全球自然行动。2050年内要实现的四个总体目标侧重于生态系统和物种健康,其中包括:停止人为导致的物种灭绝,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公平分享裨益,以及落实和融资,包括填补每年7000亿美元的生物多样性融资缺口。

2030年内要实现的23个具体目标包括:保护30%的陆地、海洋和内陆水域,恢复30%的退化生态系统,实现入侵物种的引入减半,以及每年减少5000亿美元的损害生物多样性的补贴。

在欧盟委员会做出的决议中,也要求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强对生物多样性议题的关注。在可预见的未来,养老金的投资责任清单上,生物多样性议题将占据重要的地位。从数据披露准则来看,在既有的“气候相关财务揭露”TCFD基础上,已经进化出了TNFD,即“自然相关财务披露”,这里面的自然,约等于生物多样性。

如果说气候议题尚且能够用一个单一指标,即碳排放量或等价物来衡量,那么生物多样性议题则要至少复杂十倍。顾名思义,他是一个多样性的指标,因此如何衡量这个多样性,就涉及在准则方面的争议。而在自然、生物相关的数据获取和处理方面,挑战尤其巨大,需要采用卫星遥感、生物物联网、分布式数据处理与存储等浩大的基础设施投入。

五、谁来买单?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典型的外部性话题,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之下,需要通过养老金公司和企业的担当,将这部分成本内部化。但同时全社会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外部性内部化”翻译成大白话就两个字——涨价。

国家行政部门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平息民众的抗议(法国的黄马甲大家都看到了),从欧盟角度来说,欧洲央行怎样应对责任投资必然带来的全面通货膨胀。尤其在欧洲经济本身已是相当疲弱,财政能力下滑的背景下,是否能够担得起这样高标准带来的沉重财务负担,是个需要严肃面对的问题。

此外,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生物多样性危及,都是人类前所未有的。面对这样巨大的议题,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全球治理和大国合作。而在当下的“大争之世”,这样的合作又显得越来越遥远。说起来,这远超出养老金和ESG的话题,但又是真切摆在面前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还是充足的养老金储备,对于社会来说都分别是一只灰犀牛。在这三只灰犀牛向我们狂奔而来的过程中,我们现在的选择,就是下一代人无法逃脱的命运。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编辑徐瑾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