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5-08 14:17
大众直播时代来袭,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直播」。图为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景区「王婆」说媒现场,黑压压的人群里几乎人手一机直播中。(中新社)大众直播时代来袭,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直播」。图为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景区「王婆」说媒现场,黑压压的人群里几乎人手一机直播中。(中新社)

前言:大众直播时代来袭,你准备好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了吗?商家或直播主拍摄前,应先征得对方的同意,若拒绝则不能拍摄;不告而拍并发布出去,也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权益。「被直播者」多一些警觉,就多一分人身财产安全。

随著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加速融合,消费者一不小心就「被直播」的现象很普遍。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商家或直播主借助短视频平台招揽生意,未经允许便对真实消费场景进行直播、拍摄,把顾客作为营销引流的工具,无异将大众的隐私暴露在镜头前。日前,江苏省就对此现象发出了警示,「全民直播」下的隐私保护也成为重要课题,直播平台和平台用户都责无旁贷。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吃饭健身理发 机率最高

「镜头对著正在用餐的顾客,商家却躲在手机后面。」中国青年报报导,去年9月,王丹刷到一家餐厅在网路平台的直播,「看得出,画面中正在用餐的顾客完全不知情」。她在留言区发问:「这是餐厅实景吗?」为了证明,商家特地伸手在镜头前挥舞了几下。

「平常经常看到类似的直播,代入了一下自己,实在无法接受吃饭的一举一动都被直播。」随后,她以「侵犯隐私」为由,举报了这家餐厅的直播间。约四小时后,直播平台回复王丹,「将对用户行为重点观察,并进一步作出判定」。过了两天,王丹又刷到这家餐厅的直播,但是画面已不再是店内用餐的顾客。

刘彤遇到过多次这样的事,印象深刻的是在一家煎饼店,买单时听到商家大喊一句「谢谢××送的小心心」,她才发现「被直播」了。刘彤问「直播怎么不提前说一声?」商家回复说,新店开业需要提高知名度、赚点流量,「拍到也就一瞬间,谁也不认识谁,怕什么?」刘彤觉得,商家这是在消费顾客,「就连来来往往的行人,也都被迫入镜成为『龙套演员』。」

上海某餐厅直播顾客用餐,未见提示贴纸,曾引发争议。(取材自澎湃新闻)上海某餐厅直播顾客用餐,未见提示贴纸,曾引发争议。(取材自澎湃新闻)

王丹也不理解,顾客吃饭「这种隐私的事情」有什么好直播的。她把检举商家的经验分享到网路,引发许多讨论。有网友在评论区写道:「现在好多店都是这样,真的很讨厌,本来吃饭时和身边人唠唠家常是件放松的事情。」

★避开顾客正脸 规避投诉

在网路平台「被直播」这个话题下,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真实经验。其中提及较多的事发地点,除餐厅之外,还有健身房。事实上,相较于餐厅、健身房,理发店更是「被直播」事件的多发地。

报导调查发现,为了规避风险,避免顾客投诉,有些餐厅会在后厨进行直播,或是选择主播带货;部分健身房则直接邀请教练,进行健身课程的直播。许多理发店商家在短影片平台上,似乎只能直播顾客理发的过程、展示顾客的发型成品。这些内容的拍摄和发布是否经过顾客允许,不得而知。

有些餐厅会在后厨进行直播,或是选择主播带货。示意图。(取材自界面新闻)有些餐厅会在后厨进行直播,或是选择主播带货。示意图。(取材自界面新闻)

在广东东莞一家理发店的直播间,这天下午有不到50人在线上观看,商家是一位有著18年理发经验的男士。他说,现实中确实有一些顾客不愿意露脸,所以把直播镜头摆在了座椅的侧后方,画面中不会出现顾客正脸,「这很正常,保护人家隐私。」

一名女士曾吐槽自己在武汉一家美发店理发时被四部手机直播。(视频截图)一名女士曾吐槽自己在武汉一家美发店理发时被四部手机直播。(视频截图)

今年年初,李红来到广西南宁的一家理发店烫发,半个多小时后,她发现一名店员正在摆弄直播设备,而镜头正对著自己。犹豫再三,李红选择开口询问,「这是在直播吗?」对方一开始含糊其辞,但在追问下不得不承认。「我觉得烫发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在我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此进行直播,侵犯了我的肖像权。」她说。

只能私下吐槽 寻求安慰

在中国青年报访谈过程中,多位受访者表示,碍于性格、胆量等各种原因,即使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也基本上不会当场变脸、采取措施,只能私下吐槽,寻求安慰。

据调查,在「被直播」事件发生后,消费者通常面临著两种结局:一种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被全程直播,或者觉得这是小事一桩,不值得计较;而另一种则是,虽然发现了,但是在和商家交涉后,也因为无从考证或孤立无援,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用餐时被直播「带入」,不少消费者感受不佳。示意图。(取材自界面新闻)用餐时被直播「带入」,不少消费者感受不佳。示意图。(取材自界面新闻)

在江苏消保委近日发布的警示典型案例中,造型师孙某拍摄了和叶某沟通发型、理发的过程,并将其上传至网路宣传。叶某发现后,孙某先是删除视频,又将叶某脸部打码并配文「北上广客人得罪不起」,再次上传视频,两天后才将视频删除。叶某诉至法院,要求孙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孙某则认为叶某同意拍摄视频,应当预设可以发布。

法院认为,叶某虽然不反对拍摄视频,但并未明确同意孙某将视频上传至网路平台公开发布,孙某的行为构成对叶某肖像权的侵害,遂判决孙某在社交平台上致歉10日,并赔偿叶某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人民币(约138美元)等损失。

江苏消保委表示,直播逐渐融入了当今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部分商家敏锐察觉到了宣传业务、拓展客源的商机,但此类行为也存在侵害消费者肖像权的潜在风险。这项判决反映了民法典加强对人格权保护的立法宗旨,也有利于增强对消费者权益的全面保护。

发布未征同意 他怒告官

面对消费领域出现的这个新问题,许多消费者不知所措。江苏海越律师事务所钱志明经常接到类似事件的咨询,他表示,真正形成判例的并不是很多。在钱志明看来,「典型案例的发布,能够起到法律实施的公示效应,警示商家的同时,也可以引导消费者维权,从而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许多商家这样做是为了达到身临其境的宣传效果,但未经允许不仅会影响消费体验,甚至让其他潜在消费者望而却步。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王辉则提醒商家,要改变「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错误观念,守好行销边界。

民法典第1018条、第1019条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王辉表示,「商家这类直播或拍摄行为,如果未经顾客同意,则明显侵害了其肖像权。」因此,他鼓励广大消费者,要勇于向侵害个人肖像权的行为说「不」。

马亮也认为,「如果消费者可以行动起来,发现商家违规直播时予以劝阻,并透过相关管道进行回馈,就可以有力制止商家的不法行为。

直播网红、播客几乎无所不在。图为水乡乌镇一景。(新华社)直播网红、播客几乎无所不在。图为水乡乌镇一景。(新华社)

查阅多个网路直播平台的用户规则,其中都包含「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权、隐私权」等相关表述和要求,但是「商家直播顾客的消费行为是否被允许」,目前并没有明确规定。针对这一问题,某网路直播平台的客服回复称,「您如果不愿意出现在直播画面中,可以直接和对方沟通,也可以选择举报对方直播间,平台会为您处理。」

马亮建议,网路平台要畅通维权管道,当消费者发现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透过投诉管道回馈举报,让违规短视频或直播及时下架整改。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引导商家透过技术手段(如马赛克等),解决顾客资讯保护和宣传推广的矛盾。「目前对相关商家和平台的处罚力度不够,未来应联合监管政策,加大处罚力度,才能以儆效尤。」他说。

捍卫肖像权 必须动起来

而更严重的是,「被直播」行为还可能泄露消费者的脸部、行踪等敏感隐私讯息,从而带来许多不确定的风险。王辉表示,「随著生物识别技术快速发展,不法分子甚至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从事非法活动,如伪造身分、冒用身分进行金融交易等,从而对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中国互联网络资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网路直播用户规模达8.16亿人,占网民整体的74.7%。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5.97亿人。

「全民直播」下的隐私保护也成为重要课题。图为游客在外滩滨江步道上对黄浦江两岸美景进行直播。(中新社)「全民直播」下的隐私保护也成为重要课题。图为游客在外滩滨江步道上对黄浦江两岸美景进行直播。(中新社)

「全民直播时代,消费者的隐私权很容易受到不法侵害。」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北京市潮阳律师事务所胡钢看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消费者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更需要增强维护自身隐私权等法定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透过不断修法 跟上时代

「随著数位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人工智慧技术不断迭代更新,隐私权保护显得尤为迫切和严峻。」胡钢建议,未来在立法上可以坚持「快立频修」的原则,亦即相关法律要快速建立、频繁修订。他表示,「制定相关法律是解决有无的问题,而频繁修订是为了应对社会与技术飞速发展的客观实际,通过对法律的不断修订、完善,来适应现实的迫切需求。」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李斌同样也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他认为,在网路时代,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现象泛滥,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被直播」就是其中一种。「很像过去有些照相馆未经顾客允许,便将照片挂在店内进行宣传」。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保护隐私权?李斌提出两方的审核:直播平台和平台用户。

李斌说,做好审核工作,直播平台是责无旁贷的。「平台掌控了绝对的信息优势,也是最大的获利主体之一,所以应该压实自身责任,这个非常关键。」

直播能促进商店销售,特别对农村是一项利器。图为浙江金华一处茶园里,婺州举岩茶基地工作人员正在直播介绍婺州举岩茶。(新华社)直播能促进商店销售,特别对农村是一项利器。图为浙江金华一处茶园里,婺州举岩茶基地工作人员正在直播介绍婺州举岩茶。(新华社)

他同时提醒,用户在观看、转发各类直播前也要审核,避免成为侵权队伍中的一员。 「在这个时代,几乎所有人都有一部智慧终端,每个人都可以直播自己、直播他人、直播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要知道,虽然有直播和观看的权利,但是权利行使是有边界的。」总之,李斌说,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社会共治的综合治理体系。

(应访谈对象要求,文中王丹、刘彤、李红为化名)

直播主直播镜头后方的人群,人人都有「入镜」的可能。示意图,一位商户在直播销售蜡染产品。(中新社)直播主直播镜头后方的人群,人人都有「入镜」的可能。示意图,一位商户在直播销售蜡染产品。(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