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推荐 ( ) • 2024-05-17 19:01
“你迟早会在她的故事里,与自己相遇。这是一场总能令你战栗,偶尔让你改变,却从不会击溃你的遭逢。”

“她不只在写女性,其实我觉得她写的是每个人寻找的那个东西,大主题是逃离,但写的是‘自我’两个字。”邓若虚解读。

责任编辑:李慕琰

爱丽丝·门罗(1931年7月10日-2024年5月13日),加拿大女作家,20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视觉中国 图)

爱丽丝·门罗(1931年7月10日-2024年5月13日),加拿大女作家,20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视觉中国 图)

爱丽丝·门罗的50岁生日是在中国度过的。

1981年6月,应中国作家协会邀请,门罗作为加拿大作家代表团的一员,与其他作家一起访问中国。在广州参观时,恰逢她生日,一路陪同的中方工作人员,专门给门罗举办了生日晚宴。

回国后,门罗在散文《透过玉帘》中写下她的中国印象:“中国有那么多人,没有‘单独’一词。街上到处是人,白天黑夜。人流进房子,人流淌满街道……”这是与她生长的地方格外不同的景象,她一生居住的小镇只有三千人口。

门罗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那个小镇所在的安大略省度过的,包括死亡。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5月13日晚,爱丽丝·门罗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逝世,享年92岁。

出版商加拿大企鹅兰登书屋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汀·科克伦在网站上发表悼词,向门罗致敬,“爱丽丝·门罗是一位国宝级人物——一位具有巨大深度、同理心和人性的作家……爱丽丝的作品启发了无数作家,她的作品也在我们的文学景观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接受媒体采访时,门罗曾坦言自己的故事创作“在现实中总能找到一些起点”,大多来自真实的生活,“一生都在写个人故事”。她的大部分作品以生活过的小镇为背景,用细腻深刻的方式讲述小镇上普通人的故事,力图呈现他们最真实的生存境遇,捕捉人物内心深处最不可捉摸的部分。

“她的作品有那种延展性,她会在里面留下许多声部的对话,也留下一些互相的镜面对照。你觉得她有很多没有说出来,但是可以意会到的地方,很丰富。”门罗研究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周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门罗的故事主角大多是女性,她的写作也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文学书写的典范。但她并不刻意以此自居,“也许我写的故事让人们非常投入,也许是其中呈现的复杂性和生活,”她曾在采访中说,“我只希望它们是一本好书,我希望它们能打动人心。”

2013年,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颁奖词写道,“你迟早会在她的故事里,与自己相遇。这是一场总能令你战栗,偶尔让你改变,却从不会击溃你的遭逢。”

“我结婚是为了能够写作”

从少女时期开始,门罗就一直与家务打交道。母亲的帕金森病初见症状时,她才14岁,身为长女,她不得不一边照料逐渐失去自理能力的母亲,一边承担起琐碎的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