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6-06 08:56

“快递一哥”顺丰,迎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提交申请材料历经八个月紧张等待后,顺丰终于拿到了赴港IPO的“入场券”。5月3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通知显示,顺丰计划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发行量高达6.25亿股。

紧接着在6月2日晚上,顺丰控股进一步公告称,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已经得到证监会的正式备案,发行股数不超过6.25亿。这消息一出,意味着顺丰赴港上市的道路已经铺平,无任何规则性障碍。接下来顺丰将更新招股书,确定聆讯日程时间表,选个好日子正式挂牌。

截至目前,顺丰已在港股市场上拥有两家上市子公司:顺丰同城和嘉里物流。这次备案申请通过,也意味着顺丰成为国内首个“A+H”两地上市的快递物流巨头,而且这一举措将大大拓宽它的国内外融资渠道,显著增强抗风险硬实力。

顺丰的这一步,重量级意义不言而喻。

坎坷的上市之路

顺丰的赴港上市之旅绝非一帆风顺。尽管最近拿到了港交所的“入场券”,但整个上市过程可谓是坎坷不断。

早在2023年8月,顺丰就公开宣布了赴香港上市的大计,目的是为了加速其国际化战略,打造一个全球化的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其国际品牌的形象,以及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公司计划发行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用以加强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物流服务和网络覆盖。

然而,上市之路并不如预期顺利。8月21日,顺丰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详细募资计划主要用于海外市场的扩张和提升跨境交易的运营效率。但在所有准备似乎都就绪时,今年2月份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原先提交的上市申报材料突然失效了。

对于这个“意外”,顺丰迅速作出回应,强调香港上市的各项工作还在有序推进中,文件失效只是港交所常规流程的一部分。按照港股IPO的规则——一般分为递表、聆讯、路演、招股、公开发售结果、暗盘交易及挂牌上市等步骤,若公司未能在递交上市申请后六个月内完成聆讯或上市,上市申请将自动失效,需要重新递交招股书来重启上市流程。

顺丰在2017年2月24日成功登陆深交所,正式踏上A股舞台。此次顺丰瞄准香港,谋求二次上市耐心颇足,在去年顺丰控股公布的筹划赴港上市公告中,表示公司将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自审议通过之日起18个月或经同意延长的其他期限)择机完成此次发行并上市。也就是说,他们在等待一个绝佳的时机,精心挑选最佳的发行窗口。

公司创始人王卫也曾明言,顺丰选择香港上市是基于长远的国际化视野,他强调选择最佳时机而非最快速度的重要性,以确保公司能在最好的条件下上市,真正掌握主动权。

顺丰在走向H股上市的道路上步步为营,目标一直明确而坚定。虽然上市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小插曲”,但好在结果仍然符合顺丰的期望。很显然,现在顺丰达到了王卫认为的“最好时机”。

赴港上市选择最佳时机

顺丰控股这几年的财务表现可谓是过山车般的起伏。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顺丰控股实现营收分别为1539.87亿元、2071.87亿元、2674.9亿元以及2584.09亿元,分别同比增37.25%、34.55%、29.11、-3.39%。在这段期间,顺丰的归母净利润也经历了大起大落,从73.26亿元跌至42.69亿元,随后又反弹至82.34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26.39%、-41.73%、44.62%和33.38%。

上市时机的成熟,归功于顺丰在业绩变现上的持续拼搏。顺丰2024年一季度迎来开门红,在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大幅增长60%的强劲背景下,2024年第一季度顺丰依旧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势头。具体数字来看,第一季度公司实现了653.41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约19.12亿元,同比增长11.1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6.57亿元,增长了9.21%;每股收益也表现不俗,达到0.39元,同比提高了11.43%。

顺丰控股对其第一季度业绩的飙升有两大解释。首先,公司在2023年6月末成功剥离了加盟模式下的丰网业务,这一调整让主营业务更加聚焦。如果不计入丰网的贡献,总件量同比激增12.96%,营业收入同比也上涨了8.20%。特别是在速运物流板块,收入同比增长了6.30%,而剔除丰网后,这一增长率更是达到了7.87%。

第二个增长动力来自于国际空海运市场的回暖和运价的同比提升。顺丰在供应链和国际市场的持续开拓也显著贡献了业绩,其中供应链及国际板块收入同比增长了6.40%。这更坚定了顺丰向国际业务拓展的步伐。

尽管2023年顺丰控股的国际货运及代理业务因国际空海运需求和价格同比下滑,导致供应链及国际板块的收入同比大幅减少31.7%至599.8亿元,但这只是短暂的波动。事实上,从2020年到2022年,这一板块的收入从131.2亿飙升至899.2亿,每年收入几乎翻一番,这意味着国际化战略已开始为顺丰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长。顺丰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趋势。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业务可谓是风生水起,根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2023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了惊人的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跨境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快递出海需求的激增。

然而,在顺丰积极推进其全球布局的同时,其他物流巨头如京东、菜鸟和极兔也纷纷加速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这不仅为顺丰带来了挑战,也为整个物流行业的国际竞争格局增添了新的变数。

登陆港股,机遇和挑战并存

登陆H股,究竟能给顺丰带来什么好处?在财经圈内,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国际化”。笔者认为国际市场不仅是顺丰发展的关键战场,更是其未来战略的关键成长曲线。

多位行业研究者也指出,顺丰此次赴港二次上市的核心目标正是推进国际化战略。通过登陆H股,顺丰不仅可以利用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双向融合优势,构建一个更具国际化特色的资本运作平台,增强企业的再融资能力,还能在全球市场中做出更大的布局。此外,这也将为顺丰提供更多机会与全球市场更深入地融合,提升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互动,特别是在吸引对国际业务有实际帮助的资金、合作伙伴及投资者方面,共同开创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顺丰的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球20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航空货运的领头羊,拥有着国内最大的货运机队。自有及租赁共103架全货机,152条国内外航线,联通65个国际机场,这些数字足以证明顺丰在全球物流领域的强大实力。

但这只是顺丰帝国的一角,他们还运营着庞大的陆运、铁运、海运网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零担及大宗货物多式联运服务。全球1900座仓储资源、396个转运中心、超过4.4万个自营及代理服务点,这些数字反应了顺丰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快速响应。

顺丰的雄心不止于此。收购嘉里物流,建设亚洲最大规模的鄂州航空枢纽转运中心,这些大手笔的投资进一步增强了顺丰在东南亚市场的影响力,以及连接亚洲与世界的国际货运能力。截至2023年底,顺丰在鄂州枢纽开通的45条国内货运航线和10条国际货运航线,连通13个国际机场,日进出港货运航班约90架次,货运航班量已位列全国前三。

但是,在海外物流这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菜鸟背靠阿里这座大山,极兔紧紧抱住拼多多的大腿,京东则是自建物流团队,四处攻城略地。相比之下,顺丰似乎显得有些形单影只,商流的支撑似乎不那么给力。

与此同时,国际快递的三巨头——FedEx、UPS、DHL,它们早已在这个市场上深耕多年,在全球供应链、运力、资源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强大的优势。顺丰虽然在国内快递界是无可争议的老大,但国际快递三巨头的经验、资源、网络都是顺丰必须正视的差距。

顺丰在招股书中表示,顺丰目标是成为全球物流行业的领导者,计划进一步扩大物流网络覆盖范围并改善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并计划对科技、医疗及金融服务等新兴及快速增长的领域提升渗透率;计划进一步增强全球及跨境能力,将深化在东南亚等现有国际市场的覆盖,并加强顺丰在高增长潜质市场的影响力。

王卫,这位顺丰的掌舵人,也曾掷地有声地表示:“顺丰在国际化上要抓住机遇,不能比友商走得慢。”这不仅是顺丰的宣言,更是对整个快递行业的挑战。

此外,顺丰还制定了一个小目标“2025年确保业务规模和公司价值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三。”这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梦想,一个顺丰人共同的梦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要实现这一目标,顺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有梦想,有决心,有勇气,顺丰就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蓝莓财经”(ID:ITparty),作者:蓝莓君,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