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闻_新华网 ( ) • 2024-06-08 18:18

  新华社兰州6月8日电(记者王紫轩)记者从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甘肃在原有11类14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增设长城(田野文物)巡护员乡村公益性岗位,充实长城保护管护力量。

  甘肃境内现存战国秦、汉、明三代长城,总长度3654千米,居全国第二。长城及田野文物点多量大线长,保护管理难度大,基层文物保护力量短缺。为破解困境,同时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甘肃省人社厅会同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调整乡村公益性岗位设立长城(田野文物)巡护员的通知》,指导市州相关部门在确保乡村公益性岗位数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增设长城(田野文物)巡护员乡村公益性岗位类别,原则上通过转岗方式进行人员选聘。

  据悉,甘肃各级人社部门与农业农村、文物等部门间沟通对接,前期组织专门力量对长城(田野文物)所在地乡镇村组附近区域长城(田野文物)规模数量进行摸底调查,分别按照每3公里长城或每3个长城单体建筑需安排1人巡护和每个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排1人巡护的标准,按需设岗,构建起基层一线重点巡护区域全覆盖、管理规范的长城(田野文物)巡护员队伍体系。

  为充分发挥长城(田野文物)巡护员公益性岗位预防为主、日常巡护、及时报告职能,甘肃省人社厅指导市州和县区人社、文旅文物等部门联合乡镇对选聘人员开展岗前培训,讲解岗位职责、考核评价等内容,从严落实文物安全日常管理及巡查、检查等制度,从源头把牢岗位选聘“入口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