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6-12 09:20

今年端午节,堪称史上最惨淡的节日档期。

6月7日下午18:00,豪咖音乐节在官方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延期公告,表示因“音乐节筹备期间恰逢高考,场地的施工、平整、搭建会产生一定的噪音......故延期举办,延期后的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不过,由于豪咖音乐节暂未开启抢票,因此主办方只是提醒广大乐迷朋友保护好个人财产,切莫上当受骗。

2024年端午节,对比2023年一共落地23档音乐节,今年只剩下6月8日-9日举办的大理小红书慢人音乐节以及6月9日-10日在陕西咸阳举办的大秦青年音乐节。

不久前,原定于6月9日-10日在郑州举办的中原LMF音乐嘉年华因故延期,延期时间待定,主办方力策表示能退机票和酒店钱。迄今,河南省的音乐节已经取消了3次,而LMF音乐节去年在安徽合肥已经延期过一次,一共官宣过4场就延期过3次,只有1次成功落地过。6月5日,消息再次传来,大连LMF音乐节将定档中秋节。

事实上,今年端午档期音乐节市场疲软,与时间正好碰到高考的确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家家如此,只是主办方又多了一个借口。

由于此前含糊其辞的“不可抗力”理由越来越不可信,现在多了具体描述的“中高考”和“天气因素”,乐迷依然对此抱有极大的怀疑,例如,曾一度备受期待的河流音乐节以“高考”为不可抗力因素发布延期公告后,在微博和小红书上一度引发乐迷广泛议论,而随后爆出合肥官方的答复是主办方自己申请取消的音乐节。

在音乐节延期/取消的迷雾中,真真假假一度陷入了舆论的“罗生门”。

迄今26个音乐节已延期,考验IP市场号召力

据小鹿角智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迄今,全国已有26场音乐节延期/取消。对比2023年同期延期的音乐节,这个数字并不算多。2023年,音乐节大爆发,尤其是4月、5月和6月,一共落地了180场音乐节,但仅三个月一共延期/取消了19场音乐节。

2024年迄今,广东取消/延期了4场音乐节,分别为星巢秘境音乐节、海潮宇宙音乐节、广州文化音乐节和刚刚延期的海山日月音乐节-夏海集;福建省取消了3场,分别为大武夷迷笛音乐节、WATERBOMB音乐节和IFC电音节;浙江延期/取消了3场,分别为“鲜氧音乐季·春见”音乐节、台州飞龙湖迷笛音乐节和星巢秘境音乐节;安徽取消了2场,分别为河流音乐节和亳咖音乐节。

在对外发布的公告中,以“不可抗力”因素宣布取消音乐节的数量最多。

最近,6月3日,海山日月音乐节-夏海集发布延期公告,延期的原因是“龙舟水”极端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但由于音乐节本身是在室内举办,因此被乐迷在社交媒体群嘲“国内首例因极端天气取消的室内音乐节”。

原本两场原力岛科技音乐节也发布了合并演出的公告。

公告显示,为了回应广大参加高考的乐迷朋友们的呼吁,现决定将原定于2024年6月10日在温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举办的【原力岛科技音乐节】,调整合并到2024年6月15日的场次。为尽量减少对6月10日购票用户的影响,已开启退票通道。已购买6月10日票务的乐迷朋友们可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申请免费退票。同时,将为已购票用户全额承担因取消场次而产生的机票、高铁、酒店等退订所产生的手续费。

6月5日,青岛艾可什机场音乐节发布演出调整公告,临近演出10天时间,主办方参考了西湖音乐节的做法,直接变更阵容变票价,将原本36组艺人阵容直接减半,改为每天9组艺人,以海外音乐人和小众乐队为主,并将票价降低到了预售票198元,正价票230元,6月6日重新上架票务平台销售。

业内透露,青岛艾可什机场音乐节去年做出圈了,口碑也不错,但今年售票规模比少了一半多,不取消已经很好了,临时照搬西湖的做法,也是为了快速回笼资金,保音乐节品牌的口碑。

但在6月11日,主办方再次爆改阵容,将每天9组的艺人削减至4组,彻底沦为一场非小型音乐节规模的Livehouse拼盘演出,这在今天也引发了乐迷的议论。

更改阵容后的海报显示,6月15日只剩下孙希盛、9m88、JORDANN(加拿大)和Josh Fudge(美国),6月16日只剩下户川纯(日本)、谷江山、ALI(日本)、icyball冰球乐团。

阵容第一次变更后的对比

阵容前后的对比

对照而言,西湖音乐节的主办方大快文化虽然削减阵容,但却得到了广大乐迷的称赞。

西湖音乐节相关负责人马武透露,音乐节时间从3天削减到2天,保留海外艺人阵容,并且走低价路线,最终,两天的票都售罄了,一天去了一万人。

对于今年西湖音乐节亏损了700多万元的情况,马武对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感叹道,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内情不方便介绍,“最后虽然我们亏钱了,但没有亏欠一直支持我们17年的乐迷。其实我们每一次项目都会非常用心的去运营,所以一直能给乐迷带来比较高的期待,希望也能一如既往的带来更完美的现场。

对于音乐节当前进入到“卷阵容”和“卷体验”的阶段,马武认为做好自己才是关键,竞争才能让音乐节行业快速增长。“我去看过一些国外的项目,也许体验上并不如内地音乐节做的周全,但是他们做到了人性的释放,做到了超前的审美,这些事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6月6日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音乐产业论坛上,大快文化董事李媛分享道,外界对大块文化最熟悉的地方是扎根杭州做了17年的西湖音乐节,从杭州走出去的过程中,是音乐文化IP在拉动城市文旅消费中得到了认可,而一场音乐节的成功落地一定是需要倾全市或者全县城之力去举办,需得到各个部门所有力量来配合支持。

(梦想未来.闪千手音乐节)

值得注意的是,在客观事实上,今年音乐节数量和票房在下降的同时,市场进一步分化。

前不久刚刚落幕的新疆超级草莓音乐节数据显示,三天共计入场超13万人次,各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超4亿次,其中,疆外乐迷占比43%,南北疆乐迷占比32%,本市乐迷占比25%,包括住宿、餐饮、交通、门票等在内直接拉动消费约1.6亿元

6月1日至6月2日,南昌红谷滩·银河左岸音乐节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的中国南昌VR产业基地北大草坪上拉开帷幕,主办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此次音乐节吸引了7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和游客,这场为期2天的音乐节直接营收3000万带动南昌吃住行游购娱超1.5亿。此前,5月18日至19日举办的第二届银河左岸·无锡太湖音乐节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

2024宜兴阳羡山湖音乐节官方数据显示,2天21组风格各异的歌手、乐队轮番登台带来精彩演出,为乐迷呈现了一场好看、舒适、圆满的夏日音乐盛宴,现场观演人数5万人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对于音乐节IP是否真正有票房影响力和号召力也落实到了政策实处。

例如,5月28日,海南省财政厅、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商务厅联合发布《海南省进一步促进文体旅商展联动扩大消费若干措施》,措施共计20条,意在持续推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进一步扩大消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出台《海南省关于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及高品质优秀剧目文艺演出奖励实施细则》,鼓励市场主体引进和投资大型文艺演出,提升海南演艺市场活力。

其中,文件要求对主办单位引进在琼举办的国际知名或国内一流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累计售票总人数不低于2万人次,且售票收入规模不低于1000万元,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累计售票总人数不低于3万人次,且售票收入规模不低于1500万元,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累计售票总人数不低于5万人次,且售票收入规模不低于2500万、岛外观众比例超过40%,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累计售票总人数不低于10万人次,且售票收入规模不低于5000万、岛外观众比例超过50%,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这意味着,至少引进落地的音乐节总售票人数的最低门槛要求在2万人,售票规模的最低门槛在千万元才有可能拿到奖励,最好能带动10万观众人次,售票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这一举措利好自带流量的IP型音乐节和演唱会,也进一步提高了演出活动获得奖励的市场竞争门槛。

6月32场音乐节官宣,7-8月暑期档降温

如上表所示,2024年6月,一共官宣了32场音乐节,延期/取消了4场音乐节,估计后面还会陆续有音乐节因售票情况不佳选择延期。

在端午档期之后,长沙草莓音乐节、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福州站/贵阳站)、超级芒果音乐节规模更大,将会陆续举办,主办方分别为摩登天空、创娱无界以及芒果音乐。

平台方面,QQ音乐将在6月中旬落地巅峰音乐节,酷狗音乐将在下旬于成都落地超级酷音乐节;品牌方乐堡啤酒将在贵阳于本月底落地乐堡WHT NOT音乐节。此外,由创意周末主办的连岛音乐季以及IP引进型电子音乐节奶油田音乐节也备受关注。

在票价方面,6月份的音乐节价格较为合理,迄今官宣售票价格的音乐节最低票价低至69元,最高票价高至1288,绝大多数音乐节的最高票价集中在600元上下。

从暑期档目前官宣的情况来看,音乐节数量大幅削减,迄今只有10多场音乐节官宣,较受乐迷关注的音乐节有葫芦果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季、未官宣的石家庄草莓音乐节以及贵阳Z纪元银河左岸音乐节。

对比2023年,去年7月是暑期档的高峰期,一共69场音乐节落地,8月有67场音乐节落地,两个月加起来一共有136场音乐节成功落地举办。

对于2024年暑期档来说,音乐节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票房竞争”,国内乐迷在看惯了重复性的阵容之后,在下半年会对有阵容新鲜感、与城市在地文化生活方式紧密连接的音乐节产品更感兴趣。在甲方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不仅讲究性价比,乐迷也善用社交媒体,会用脚投票。

此外,在基层政府文旅资金退潮后,音乐节的数量会大幅减少,意味着艺人的演出机会减少了,演出费自然会有所下降,而音乐节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艺人之间的竞争加剧,也会导致演出费回归到更合理的水平线

显然,经历了2023年的疯狂之后,2024年市场环境回归理性。不可否认的是,2024年下半年的市场竞争环境会更加严峻,主办方能否活着继续把音乐节办下去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而音乐节的内容稀缺度、宣发策略、口碑发酵与复购率等方方面面都在考验着主办方的智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作者:董露茜,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