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6-12 21:38
弗兰克扬的回答

哪里有什么体制内的执念,都是被生活推着走,然后逐渐被逼到了一个角落,发现考公进体制内几乎是唯一的出路,于是就趁着年龄还没到35岁大限,最后再搏一把咯!

我看完了整个报道,并没有觉得她对考公考编有多执着,而是人生的路走到那一步了,面临的选择就那么几个,其他几个明显会很不好,那可不就要考公考编了吗?

这位白女士刚毕业的时候,是在上海的教培机构做老师的,收入也很不错,她的老公则是在一家平行进口车公司做策划,收入在上海也算可以。

一般这种情况,在上海奋斗的小两口,努力工作个十年左右,再加上家里的一点支持,是可以正常在上海外环外买房上车,然后按部就班过着正常的生活的。

但是后来她老公的母亲身体忽然变得不好,催他们赶紧把结婚买房的事儿定下来。

正好他们两个人也没有在上海继续卷下去的想法了,于是就商量好回老家附近的省会城市定居,老公很快找到了那里的工作,她就只能选择在那里考编,最后考上了下面郊县的一个小学老师的编。

他们也很快就在老家附近买了房子,一个月两千多的房贷不算多,但是白女士的工资也就是两千多块钱,她老公在上海是一万多,回到西安还能有八千。

如果没有什么变化,这就是典型的一对夫妻回乡定居的生活。

但是那几年经历了波动,老公失去了工作,长时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回到上海继续工作。

她作为妻子,本来在郊县的小学待得也不舒服,连上课提个包都会被其他人背后议论,被校长当面质问,所以也选择了辞职回到上海。

之前的老本行是教培,过去几年经历了什么大家都知道,还想回去拿到以前的收入,应该是比较困难的,最显而易见的工作就又变成了死磕考公考编。

虽然难,但是走到这个年纪的人,一般都还想趁着35岁大限到来之前再试一试,搏一把,考不上就彻底死心去干别的去了。

所以才有了这个报道的看起来略显夸张的标题。

这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正常选择。

大部分人走到那一步,真的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