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6-14 14:31

(中央社记者沈佩瑶台北14日电)家长闻肠病毒色变,尤其肠病毒71型易引起重症致死。国卫院研究发现,降低高血糖可减少肠病毒重症风险,脑干中的微小核糖核酸(miR-206)活性是重要关键,提供未来治疗方向。

肠病毒的传染力强,又以肠病毒A71型及D68型容易引发重症,根据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最新监测,目前正处于肠病毒流行期,预估疫情要到暑假开始后才趋缓。

国家卫生研究院发现,降低高血糖可减少肠病毒重症风险。国卫院分子与基因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庄志立今天在成果发表记者会中指出,虽然现在多数病例为轻微或无并发症,但仍有少数病例发生重症或死亡,促使团队展开研究,试著找出重症原因。

研究显示,患者若产生高血糖现象,则会在病毒感染后发生脑干发炎。庄志立说明,团队利用具有人类肠病毒71型受体的基因转殖小鼠hSCARB2进行研究,经注射胰岛素调降血糖水平后,可提高小鼠存活率,且能减少脑干中的病毒量,显示病毒诱导宿主产生高血糖现象,可能是病毒借以控制宿主复制病毒的重要机制。

进一步研究后,团队发现肠病毒感染会攻击胰岛细胞,使其释放胰岛素的能力下降,进而导致高血糖,高血糖同时会诱发微小核糖核酸(miR-206)水平上升,产生抑制胰岛素作用,结果就是高血糖变得更严重。

「肠病毒真的很恶毒。」庄志立说,病毒借机在短时间内大量复制,可以更容易进入大脑,若透过抑制miR-206的活性,则可以减少病毒量和感染引起的神经损伤,显示miR-206在此病毒的神经毒性中扮演关键角色。

他说,为预防幼儿感染后产生脑部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当幼儿感染时若食欲不佳,家长应控制不要给与幼儿过多的含糖饮料、布丁或果冻等,并留意幼童血糖值,避免因血糖的上升,增加重症的风险。

庄志立表示,这项研究今年年发表在疾病诊断与治疗知名学术期刊Theranostics;针对miR-206的治疗也显示出潜在疗效,有望成为未来治疗此病毒感染的新策略。

国卫院感染症与疫苗研究所研究员周彦宏提醒,虽然肠病毒重症较常发生在儿童身上,不过65岁以上族群多有代谢问题,正值肠病毒流行高峰期,中老年人若感染肠病毒,也要特别注意高血糖引起的神经性毒性问题。(编辑:陈政伟)11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