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6-17 16:15

(中央社台北17日电)中国民政部统计,今年第1季中国全国结婚登记数跌破200万对大关,仅有196.9万对,较去年同期的214.7万对减少17.8万对,减幅8.3%。中国专家分析,在男女比例失调、结婚成本过高及婚育观念改变下,结婚人数恐将持续下滑。

界面新闻报导直指,中国今年第1季结婚登记数较去年同期减少8.3%,「降幅明显」,且预测今年全年结婚登记数将持续下降。

同在今年第1季,中国离婚登记数也从去年同期的64.1万对降到57.3万对,减少6.8万对,减幅10.6%。

报导指出,长期追踪结婚登记数据的中国人口学专家何亚福表示,受育龄人口减少影响,结婚登记数从2013年达到高峰后,连续9年持续下降。直到COVID-19疫情结束后的2023年,才在解除防疫措施后出现补偿性登记的情况下,数字有所回升。

何亚福认为,今年第1季结婚登记数较去年同期下降,显示疫情后的补偿登记效应已逐渐消退,预计今年全年结婚登记数将持续下降。

他指出,在中国人口的结构性问题下,结婚登记数下滑的大趋势不会改变,而上述数据的下滑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趋势。而结构性问题的首因,是年轻人数量下降。

何亚福分析,中国「80后」、「90后」、「00后」的存活人口分别为2.15亿、1.78亿、1.55亿人,呈逐步下滑趋势;其次是适婚人口性别失衡,20至40岁的男性比女性多出高达1752万人。这些结构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未来人口形势的发展。

他指出,初婚年龄延迟也是结婚数下滑的重要原因。根据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中国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5.75岁,女性为24岁;到202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上升到29.38岁,女性也增至27.95岁。

何亚福提到,中国结婚成本过高、经济压力过大及婚育观念改变,也在影响中国年轻人的婚育行为。当今社会,买房已成为很多人结婚的必备条件之一,但部分大城市的房价早已超出一般受薪阶层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在农村地区,天价的彩礼(聘金)导致很多年轻男青年结不起婚。(编辑:邱国强/谢怡璇)11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