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6-18 09:09

“在产品质量、产品可靠性、产品耐久性上,我们一定做到了‘那四个字’,‘那个领先’的地位。”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6月14日的一次演讲时如此表达对于产品的信心。

虽然没有说“那四个字”是什么,但权利的人都知道,“那四个字”“那个领先”指的就是“遥遥领先”。

余承东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再把“遥遥领先”挂在嘴边了。可以说,余承东确实已经在努力“收敛”自己的锋芒了。但有时候确实也“忍不住”。

在2024年3月的百人会论坛上,余承东称,过去智能驾驶最好的是小鹏汽车,华为来了就“改写了行业”。同年5月底的问界新M7焕新发布会上,余承东又表示:“等特斯拉FSD入华后,华为有信心干翻对手。”

在谈到华为鸿蒙智行与奇瑞合作的智界S7时,余承东称“规格定位是超越Model S的”。智界S7的起售价仅26.98万元,不足Model S的一半。

描述50多万元的问界m9时,余承东称其为“1000万元内最好的SUV”、“马路上能看到的最强大SUV”、“我们对标的是库里南、奔驰GLS这样的超级大型SUV”。

再加上被余承东带火,又被华为内部禁止再用的热词:“遥遥领先”,余承东的“余大嘴”称号真是实至名归。

近期,余承东还因为说比亚迪是在“卷价格”,而华为要“卷价值”,而引发了新一轮口水战。

就是这样一位时常在公开场合“语出惊人”的企业领导,却认为自己是个“i人”。谈到大家看到他这么外向地表达,余承东表示,都是为了让自家车能被更多人看见。

在余承东眼中,“同学聚会餐桌上最沉默的那个人就是我”。他直言,自己不太会说话,说话有点直来直去,有时候说话不是那么严谨,经常会有问题。

余承东内不内向可能还不好说,但说话“直来直去”的情况确实非常明显。而他的“直性子”不止在于说话,还在于做事。在商界,这样一位“直球选手”确实少见。

怪才与伯乐

“老板啊,我发现了一个好东西,叫做CDMA!”

一天,坐在办公室里忙碌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到一通电话后听到了这样的话。挂了电话的他甚至还不知道打电话是谁。

第二天,总裁办把电话打回去问:“昨天给任总打电话的那个小子是谁?”直到此时,同事才知道自己的座机被余承东用来给公司老大打了电话。

这是1993年发生的事儿。彼时的余承东仅仅是一名刚加入华为的实习生。

加入华为之前,余承东刚刚拿到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位,手里已经有了几份offer,其中也包括华为。

导师劝余承东留在清华搞研究、带学生,因为他的性子太倔,像个“愣头青”、容易得罪人,不适合去事业单位,更不适合去私企。他身边的人也劝他最好不要去华为这样的小企业,因为随时都可能倒闭。

但最终,余承东还是选择了“小公司”华为。作出这样的决定,一方面是因为家里穷,再加上弟弟妹妹还要上学,父亲希望他尽快赚钱养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在华为看到了和其他公司不一样的氛围。

说回CDMA。该技术的全称为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是在彼时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当时,2G市场主要被诺基亚和爱立信两大巨头主宰。

余承东敏锐地看到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巨大机遇,并自告奋勇拉起一个小团队开始CDMA技术的预研工作,并设法说服任正非支持他们的工作。

很多人觉得这个事儿做不成。一方面,这个技术并不只有华为发现;另一方面,华为这点儿家当要跟西方巨头硬碰硬,简直是以卵击石。

虽然余承东遭遇了公司内部的大量反对,但他却依然坚持,张口闭口就是“偏向虎山行”。

任正非想了很久,最终拍板:干!

余承东不喜欢各种条条框框,但有想法和执行力。他也把自己的这种性格告诉了任正非。后者则表示没关系:“我有钱,你有想法。我把钱给你,你实施你的想法。”

五年后,华为推出了自主研发的CDMA通信系统,并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也正是从此开始,华为逐渐走向了成为全球通信巨头的道路。

引发众人反对的情况,余承东远不止干了一次。在3G业务还没站稳的时候,余承东就要搞4G。不出所料,他又是遭遇大量反对,任正非又一次力排众议给他开了绿灯。

余承东在公司最大的风险,还是在他接手了手机业务之后。

2010年,雷军创立小米手机,掀起中国品牌手机热潮。彼时的华为手机部门只有两个业务,一个是面向中低端市场的功能机,一个是广告商贴牌业务,还都不赚钱。

为了挽救手机业务的局面,任正非前前后后派了三个副总裁过去,但都失败了。他甚至萌生了卖掉手机部门的想法。

无人可堪重用之际,余承东在2011年主动请缨,从华为无线事业部“转战”华为消费者业务,并担任CEO。

然而,他一上来就砍掉了贴牌业务,使得业绩大幅下滑。此后,他又要自研高端手机,结果连续两款产品都遭遇失败。任正非自己就多次当着所有高管的面,强烈批评余承东的决策失误,甚至还曾一气之下把手机砸到余承东的脸上。

最难的时候,余承东能听到的只有批评和反对声。甚至,他还曾被事业部的高管们堵在会议室,要求他下台。这就是著名的“倒余运动”。

在最危难之间,余承东又得到了任正非的力挺。任正非公开表示,“不支持余承东就是不支持我”。事后,他还送给余承东一架歼15战斗机的模型,希望他可以重拾信心,再次起飞。

最终,余承东不负任正非的信任,带领消费者事业部,也就是后来的终端BG,一路向上。华为手机最高光时,甚至超越三星和苹果,坐上“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第一”的宝座。

在一次采访中,任正非曾笑着说:“我骂谁,是爱谁。不爱他也就懒得骂了,余承东就被我骂得最多。”

余承东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任总给我挡过很多挡过很多箭,否则我没有今天的机会。”

大嘴与行动

在加入华为消费者业务之前,余承东并不怎么被大众所熟知。但在此之后,他就成了知名的“网红企业家”,因为他的嘴。

上任消费者BG CEO后,余承东就给自己立下了目标:三年之内,华为手机要超越三星、超越苹果,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手机制造商。

仅仅是内部汇报这么说也就罢了,问题是余承东对外讲话也狂言不断。

2012年,华为手机还“声名狼藉”之时,余承东就公开表示,华为在手机上启用了华为自研的海思四核处理器和Balong芯片;开启了电商之路;还启动了用户体验EmotionUI设计。最有争议的是,他表示,确立了“硬件世界第一”的目标。

同年,余承东还吹牛称:“我们将推出一款比iPhone强大很多的旗舰手机。”此后,他还有“三年超苹果,五年超三星”、“未来手机厂商只剩三家,一定有一家是华为”等引发全网关注的惊人言论。

因为的余承东这些在当时看起来不切实际的言论,让他有了“大嘴”的名号

这样充满挑衅性的言论,就连任正非都受不了了。他不得不亲自下令:谁再说“灭了三星”、“灭了苹果”,就罚款100元。

虽然嘴上不再说了,余承东可没有忘记之前所做的承诺。他也就还真向着这些“吹过的牛”去努力。

2015年,华为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已经达到1.08亿部,成为全球前三大智能手机供应商。2019年,华为手机 则以2.4亿台的全球出货量超越苹果,位居全球第二。2020年第二季度,华为则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手机品牌。

2020年10月,华为带来了Mate 40系列手机。也就是在这款手机的发布会上,余承东喊出了现在已经不能再说的那四个字——“遥遥领先”。

第二年,“遥遥领先”的风吹向了汽车圈。

在2021年12月举办的华为冬季新品发布会上,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横空出世。这一品牌就是华为和赛力斯共同打造的华为智选车品牌“AITO”,中文名为“问界”。同时,该品牌首款车型问界M5也正式迎来亮相。

余承东在发布会现场表示,“问界M5媲美百万级豪车”,将“挑战30万台的年销售目标”,并要“第一年干翻特斯拉,第二年把 BB A(奔驰、宝马、奥迪)的空间一把干掉”。

彼时,这位汽车界“门外汉”才接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半年多时间。

不出意外,余承东又一次被“打脸”。2022年,问界品牌累计交付量仅为7.5万辆。即便是到了2023年,在新车问界M7的加持下,这一数据也仅为9.44万辆。别说干翻特斯拉或者 BB A,问界甚至连这几位对手旗下一款车的销量都不到

但当时间走进2023年第三季度,再也没有对手敢小看华为智选车了。当年9月推出的问界新M7,在上市首月就累计收获超过6万辆订单。3个月后上市的问界M9甚至在上市首周就收获了3万辆订单。要知道,问界M9的均价超过了50万元。

2024年第一季度,已经更名“鸿蒙智行”的华为智选车业务交付量已经位居中国新势力首位。过去的5个月,已经卖出超过15万辆。这样的成绩还是在智界S7刚刚开始交付,还有很多车型仍在路上的情况下取得的。

余承东最可怕的不是管不住爱“吹牛”的大嘴,而是他在之后就真的会把“吹过的牛”去实现。虽然有时候并不是按时完成的。

努力与谦卑

为什么余承东总是“大嘴”,又为什么经常还能把自己“吹的牛”实现了?

“我学习第一,我工作第一,我干任何领域都干的是第一。”就是因为余承东总有这样的执念。

余承东来自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的农村。他小时候又瘦又小,但是打架却从来不怂,即便满脸是血也要继续打。家里穷的底朝天,靠喝米糊长大。为了读书,他能每天走4个小时土路。

即便是这样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他仍然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西北工业大学。留校任教2年后,他又自学考上了清华大学。

华为进入欧洲市场后迟迟无法开张。2004年,荷兰一家小运营商提出一种既节省空间、部署又灵活的需求方案,但大公司都不搭理它。时任无线产品线负责人的余承东,经一线实地勘察后,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分布式基站。

分布式基站需要诸多技术集中,连爱立信等巨头都摇头,背后的风险可想而知。一旦研发失败,不仅余承东前途尽毁,甚至可能连累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华为。即便所有人都反对,他仍然坚持:“ TMD ,必须做,不做就永远超不过爱立信!”

在开发成功第二年,第四代分布式基站就拿下50亿美元的销售额,帮助华为跃升至全球第二。如今,华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基站公司。

关于手机业务,余承东也曾说:“这么多年,在华为人的心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在我手里,华为终端要么做没了,要么做上去,没有第三条路!

据华为首款自研高端手机P1(如今Pura70的第一代产品)的技术负责人的李小龙回忆:“那段时间,每天下班后,老余就在车里不停地给我打电话。从公司启动汽车,一直到车子停在老余家车库。”

余承东的车开了一路,李小龙也听了一路。后来,他都能清晰地分辨出对方发动机的声音。

有人刚开始还“反抗”余承东,后来被他天天打电话,逼得喘不过气,索性豁出老命把它做出来。结果,很多事还真就做成了。

进入汽车产业以后,余承东也是如此。

2021年,华为才开始与赛力斯进行合作。结果一年多时间内就先后推出了三款车型。对于一个新玩家来说,这样的速度绝无仅有。

华为是怎么做到的呢?余承东表示:“我们白天、夜里、周末、节假日都在工作,几班倒,并行战斗。”

在余承东看来,这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就看决心够不够大。

除了拼命,余承东还非常善于学习。

“你感觉余承东是一个不谦虚的人,过去几十年,跟我打过交道的人,都觉得我是一个内心保持谦卑的人。”余承东解释称,“营销宣传说话说得可能有些‘余大嘴’,但是我想告诉大家我绝不是一个骄傲自满的人。我们实事求是,不必骄傲自满,也不会妄自菲薄。别人做的好的地方,我们认真学习,做到更好。

刚接手手机业务时,余承东在发布会上也习惯性地说工业参数和科技术语。结果就是,台上台下一片寂静,台下没有多少人听,听了的人也不一定听得懂。

为此,余承东不断改变风格,慢慢学会了用最直接的方式介绍产品,并让“遥遥领先”成为热梗。

此外,在销售层面,余承东学习小米的线上营销手段,又深度学习OPPO、VIVO的线下渠道能力。小米集团参谋长潘九堂曾表示,“手机厂商都眼红过小米的线上和OPPO、VIVO的线下,但只有华为这一家真的放下身段去学去干了。”

进入汽车业后,华为也进行了多次调整。从零部件业务,到HI模式,再到智选车业务。智选车如今变成了鸿蒙智行。汽车智能化合作方面,HI模式慢慢退向后台,“鸿蒙智能座舱”和“乾崑智能驾驶”则逐渐走向前台。

AEB在高速场景无法触发,华为就去增加触发AEB的行驶速度;AEB倒车撞人,华为就去开发倒车AEB。智能驾驶太贵,华为就让智能驾驶能力从3颗激光雷达缩减至1颗。如今,他们的无激光雷达方案也已经允许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高速、城市快速路使用。

显然,一次次实现自己“吹过的牛”,给余承东开启“大嘴”模式带来了底气。但他能实现“吹过的牛”,是靠玩儿命努力和谦虚学习换来的。

结语

就在2024年第一季度,余承东所率领的华为终端再次实现了中国市场的出货量第一,还顺带拿下了折叠屏手机的全球市场出货量第一。

5月,余承东在华为终端BG从稳坐10余年的CEO岗位上升到了董事长。而早在前一年的9月,他已经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从CEO升任董事长。不到一年的连续两次升职,无疑体现了华为对于余承东在这两项工作表现的认可。

当下,余承东正带领着华为终端走在重夺手机市场份额的道路上。而在汽车领域,他所带领的鸿蒙智行在市场上的势头也已让不少更早入局的对手感到压力。要知道,智选车业务才刚刚走过三年时光。

对于鸿蒙智行的15.91万销量,余承东表示这算“很少”的。因为其他厂商1个月能卖几十万辆,鸿蒙智行5个月才卖了15万辆,根本“不算什么”。

显然,“直球选手”余承东在汽车领域也想做到第一,并正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看了他的种种过去后,您觉得,“余大嘴”这次还能行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驾”(ID:youjiabaidu),作者:张宇喆,编辑:王歆,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