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6-18 20:40

苹果的审美,也有被吐槽的一天。

上周的 WWDC,AI 生成的卡通图片,就算是演示也丑得肉眼可见。

左:Apple Intelligence,右:新版 Siri

同时,Apple Intelligence 和新版 Siri 的炫彩 logo,也引起了一些质疑:怎么和微软 Copilot 神似?乔布斯当年的话还言犹在耳:微软唯一的问题是他们没有品味。

微软 Copilot

换种高情商的说法,这次微软和苹果是英雄所见略同,都挺好。

AI 产品越来越多,也离我们越来越近,科技公司们都在绞尽脑汁地想,怎么用设计传达,这个产品被 AI 赋能,用户正在和 AI 功能交互。

目前,答案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种像苹果、微软这样,更加丰富、多彩和圆润,一种像 OpenAI、Perplexity,更简单的颜色,更抽象的形状,更有高级感。

友好,友好,还是特么的友好

每天和你相处的 AI,你有注意它们长着怎样的「脸」吗?

之前我们写过一篇AI 产品为什么喜欢拿「四角星」当 logo 的文章。

背后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四角星」有 bling bling 的效果,让人觉得亲切和喜悦,二是,「四角星」可以引申到「魔法」,体现技术的神奇,同时略过技术的黑箱,一键使用某个功能,事情就能解决。

新版 Siri 似乎有着类似的觉悟,未来,我们拿着 iPhone 15 Pro 及以上手机和它交互的时候,屏幕边缘会亮起一圈彩色的光芒,同样有些「魔法」特效的味道。

过去的人类不理解电,将暴风雨时的电弧称为魔法。当 AI 同样不可名状时,用魔法的比喻反而更容易为人接受。

从这个角度上说,logo 不负责解释 AI 是什么,而是塑造 AI 带给用户的感觉。越陌生的概念,就越应该以平易近人的姿态接近。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各家 AI 产品 logo 的设计风格不大一样,但基本的思路还是共通的——友好、日常、包容、人性化......

有的凸显色彩,微软 Copilot,柔和的糖果色,天然有亲和力,对应自身的 slogan——「你的日常 AI 伴侣」。

有的勾勒形状,Meta AI,用渐变的圆圈,体现 AI 助手比以往更快、更智能、更有趣,流转在扎克伯格的社交产品宇宙里。腾讯的元宝,也是「圆滚滚」的模样。

甚至还可以拟人,抖音旗下的豆包,名字取得接地气,logo 用的也是可爱的 3D 卡通女性头像,定位就像抖音一样,老少咸宜,适合对 AI 感兴趣但不了解的大众。

除了推出新的 logo,苹果还在 WWDC 玩了文字游戏,对「AI」旧词新解,把 Artificial 改成 Apple。

但道理还是那个道理,苹果智能听起来比人工智能温暖,不关联冷色调的电路、芯片、机器。

总之,AI 不能是科幻电影里的反派,比如《2001太空漫游》的「红眼」HAL 9000。

每个 logo,都在讲一个故事

也有唱反调的声音说,这些设计都太幼稚了,像儿童动画,不够严肃和专业。

各花入各眼,OpenAI 和 Perplexity 是另外一种风格,更侧重展现产品的专业性和 AI 的可能性。

Perplexity 的 logo,像一本打开的、翻不完的书,切合 AI 搜索作为互联网门户的定位,又突出 Perplexity 自身的特点——搜索、总结、通过引用来源的方式尊重事实......

同时,Perplexity 把界面包装得像淡黄色的纸张,有意和传统的科技产品区分。情商超高的聊天机器人 Pi 也是这个风格,将聊天塑造得像笔友相互写信。

OpenAI 的 logo 则是个风格化的六角形,也像一个漩涡,和通义、DeepMind 有共同语言。

我请 GPT-4 解释一下含义,它的答案是,这个 logo 用交织的图案、相扣的线条,象征着 AI 与人类的协作和联系,以及 AI 的复杂本质,传达出和谐、平衡和创新的感觉。

尽管还是很抽象,但已经比几年前像用 Word 随手打出来的 logo 好多了。

OpenAI 的网站也包装得有模有样,之前是抽象的 AI 生成图片,配合浅景深的暖色调人像摄影。

最近又进行了微调,用类似油画的风格装点门面,显得更加文艺范儿。

其实,OpenAI 的整体视觉风格是 2021 年底请了创意机构重新设计的。

这个时间点很微妙,2021 年初,OpenAI 发布了文生图模型 Dall-E,并且计划在 2022 年发布 ChatGPT。他们必须拾掇一下自己的企业形象,站上舞台面向大众了。

所以,OpenAI 的总体改造思路就是「既要又要」——既要展现人性化的色彩,也要清楚传达人工智能的概念。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从书本到艺术。OpenAI 和 Perplexity 的人文色彩都带点「复古」。

如何带给用户舒适和安全的感觉,直观的色彩、形状、拟人化是一种方式,而怀旧也行之有效。

这种「怀旧」也体现在产品的使用方式上。

Perplexity 长得就像传统搜索,你知道怎么输入查询,OpenAI 为 ChatGPT 设计的对话界面,简单性高于一切,每个交互都不言自明,无需说明书,降低了用户的上手门槛。

logo 并不孤立存在,而是和其他设计一起,服务于用户使用一个产品的美好感觉。

从小众到主流,AI 正在成为产品本身

我们已经习惯用图标指认功能,比如放大镜表示「搜索」,齿轮表示「设置」,三个点表示「更多」,向下的箭头表示「下载」。

然而,目前为止,AI 还没有约定俗成的表现形式。

一方面,AI 是一个太过广泛的概念,当我们说到 AI,有可能在说抖音的猜你喜欢、美图秀秀的 P 图,也可能在说和 ChatGPT 聊天、用 Midjourney 从文字生成图片。

另一方面,从前的 AI 往往是作为一个功能,低调地嵌入产品之中,比如推荐算法、比如 P 图选项。

但现在,AI 自己就是一个独立的产品,以及产品的宣传点,比如 ChatGPT、比如 PS、PR 被生成式 AI 加成的一系列功能。

AI 一直都存在,但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明确地感知到。如果是你,会用什么 logo 表示 AI?

北亚利桑那大学社会学家 James I. Bowie,提出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

和 AI 有关的美国 logo,上世纪 80 年代就有出现,当时的企业喜欢用抽象的人头,以及埃舍尔式三角形和条纹,凸显智能的概念。特别是其中的条纹,可能是在效仿当时的巨头 IBM。

不过,近十几年来,和人有关的因素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简约的机器人造型,像是从 Android 标志、《机器人总动员》取材的。

如此看来,没有标志凭空产生,或多或少受到了巨头、行业趋势甚至科幻作品的影响。同时,我们解读某个标志,其实也是基于我们对某些元素的既有认知。

不得不说,目前的 AI logo 们,仍然需要刻意地「阅读理解」,如果不加以解释,我们只会觉得「就这」或者「不解其意」。

标志的目的,应该是尽可能清晰和普遍地传达含义,让我们无需依赖文本或语言即可理解。根据这个评判标准,AI logo 里还没有成功的榜样。

反过来看,AI logo 更适合作为一面镜子,让用户了解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那些五颜六色的图标带着一点点讨好的意味,主动地提供情绪价值,不太容易联想到「一夜变天」「抢饭碗」之类的负面词汇。

这是基准测试之外的一种软实力比拼,类似于各家 AI 厂商往哪里投广告,是女性用户多的小红书,学生、打工人多的 B 站,还是中老年也覆盖的抖音。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为了让更多人愿意用起来,AI 们当然也要考虑,画上一张怎样的皮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ID:appsolution),作者:张成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