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6-20 09:21

近日,中国美术学院、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规划院、《文化纵横》杂志社,共同主办“生态文明与新质生产力”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国生态产业论坛,从理论与实践两个面向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当天,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王金南院士的倡议下,发布了《首届中国生态产业论坛倡议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助推建设美丽中国》。

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论坛由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文化纵横》杂志社社长杨平联合发起,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民艺博物馆举办。研讨会从广义的“生态文明”概念出发,旨在从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生态产业与发展模式转型两个维度,梳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走向世界。

论坛现场

研讨会包括“生态文明与新发展模式”、“生态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三个分主题,近四十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生态文明理论范式构建展开研讨。

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表示,此次论坛一是探讨生态文明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二是倡导一种”生态产业”。

“生态文明与新质生产力”学术研讨会现场

万科集团创始人兼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以《消费侧碳中和社区探索:从大梅沙社区到黄科大校园》为题,讲述了社区建设的探索需要打破围墙文化,处理邻里关系,以及强调了碳中和经济;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会长王思强则讲述对能源电力行业如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感想,并提出了以能源革命促新质生产力发展,探索人工智能+新能源+X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推动企业重视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

良渚文化村

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柏以《建设生态型工业文明:正确理解21世纪的科技革命》为题,讲述能源与机器的性质,承载着重新界定21世纪新型文明中人与工具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将成为重建新的分配制度,和社会分层渠道的重要推动力;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从ESG的角度来理解和研究新质生产力;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则以《绿色金融与新质生产力》为题,讲述了金融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温铁军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质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要想重新解构出一个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结构,必须对旧理念、旧制度、旧思想、旧教育、旧文化作出深刻的反思,要有重大的战略调整。”

上海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逐渐成型

中国美术学院书记金一斌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价值观与新质生产力》为题,讲述 生态价值观是自然生态环境所具有的价值,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 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始终存在的价值观。

Sissi主理人赵畅用塑愈制作的室外墙面

此外,会议中,相关专家学者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对环境问题的被动反应,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意味着新发展空间、新发展模式,更意味着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动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破除“环保—发展”二元对立的西方环境政治话语,探索一条以产业为主导、发展与环境彼此成就的社会发展道路。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在于推进环保事业,更在于发展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产业的关键则在于化消极应对为积极创造,依托技术和理念变革,推动生产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模式的系统性转变。

相关专家学者认为,处理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克服西方狭隘的“环保-发展”二元困境,是发展生态产业的核心要务。生态产业代表着一种随能源革命、科技革命而来的新质生产力,“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要旨,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关键所在,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与源泉。生态产业是个系统工程。它不止于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更涵盖从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到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美丽城乡等遍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无人驾驶割草船

活动当天,会议发起了关于推动生态产业发展的倡议。倡议书由王金南院士领衔,与会专家共同签署。倡议书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发展生态产业,需完整准确理解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辩证关系,形成生态与经济相互助益、浑融共构的“超越”式发展眼光。在此基础上,倡议书聚焦如何发展生态产业,提出了四个“推动”:其一,推动构建多元化、系统化、全链条的中国生态产业体系;其二,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引导、产学研高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体系;其三,推动生态产业与生态美学的双向融合实践,探索构建以艺术文化赋能生态产业发展的路径模式;其四,推动提升政策扶持力度、政府管理体制、社会合作模式,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加强公众生态教育和生态文化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