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6-20 13:37

(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20日电)唐奖第6届汉学奖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校聘讲座教授许倬云一人独得,他擅长运用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历史,专精秦汉史,并从中延伸、发掘长期历史的本质问题。

唐奖基金会今天由汉学奖召集人、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王德威揭晓2024年汉学奖得主,并邀请许倬云的学生、前教育部长杜正胜介绍许倬云的贡献。

许倬云于1930年出生于中国福建厦门,今天透过连线分享感言,他谦虚地说,得到唐奖是幸运,世界上和他水平一样的至少还有10多名,「这不包括过去和未来的人」。

许倬云也提到,他和2014年汉学奖得主余英时、2020年得主王赓武都是同年出生、生肖都属马,虽各有专精和研究方向,相同点是都很认真念书。他期盼这次获奖能进一步带动年轻和中年学者,「到94岁还有人认可你,这比80岁中状元还难」。

王德威指出,许倬云的代表性理论为「中国文化三原色」,包括在著作「西周史」中对亲缘社会华夏意识的诠释,在「求古编」对文官制度的探讨,在「汉代农业」对精耕细作与市场经济的分析,「三原色」形成一种融会贯通的大历史解释,达到相当的学术高度。

另外,许倬云也提出「网络理论」,认为经济体系、社会接触、政治统治和思想传播等,都离不开道路体系,如同树木的主干与分枝,构成中国历史的复合体。

杜正胜回忆,当时他在清华大学任教,邀请许倬云做一系列的演讲,许倬云便是在清大将长期思考的问题总结出「三原色」理论。如今将近40年过去,「三原色」仍是中国史研究的重点之一,即便是放在近代的中国,虽然社会结构和古代已有很大的改变,但重视亲族关系及文官政治传统等,仍影响深远。

杜正胜提到,许倬云最厉害之处,在于能抓到长期历史的本质问题。许倬云专精中国古代史,但探讨的问题不止于周、秦、汉,例如著作「万古江河」就是谈中国2000年来的文化根源,从专精延伸出更大的视野。

许倬云的通史著作则将重点放在文化的涵容和交流,他从华夏民族文化出发,论述与周遭民族的联系和互相影响,让社会大众能够更理性、客观地认识中国在世界的定位。

许倬云将社会科学方法引进历史学中,在台湾学界尤其具有领头的意义。杜正胜提到,许倬云讲述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流动,便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整理史料中各国菁英的出生身分、后来能爬到多高的政治地位,进而带出周代从原本阶级分明的封建社会,逐渐走向阶级流动、开放的社会。(编辑:唐声扬)1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