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6-21 16:43

(中央社记者黄自强吉隆坡21日专电)中国总理李强访问马来西亚签署多项双边经贸备忘录,马来西亚学者批评,政府漠视中国产能过剩移转倾销东南亚,势必对本地企业造成严重冲击,对协助达成「弯道超车」目标效益有限。

中国总理李强日前赴马来西亚会见首相安华(Anwar Ibrahim),签署14项合作备忘录和协议,诸如落实免签与榴梿出口中国,但外界不乏批评协议内容空泛,未触及重要的市场准入等议题。

马来西亚媒体今天也报导中华民国外交部批评马中联合声明的贬抑中华民国主权论述。报导引述外交部呼吁,马来西亚政府勿扈从中国贬抑台湾主权地位,应以务实与开放的态度,在台马双方既有的良好合作基础上,扩大台马经贸互惠交流,对区域和平及稳定做出贡献。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

马来西亚华研智库副主任潘永强(Phoon Wing Keong)表示,中国很多产业因面临产能过剩,将产能过剩的电动车等其他制造品往外倾销,以及中国许多制造业享有国家补贴,中国对外倾销现象不仅冲击东南亚国家,更造成全球性问题。

他以最近在欧洲开始要对中国的电动车实施关税为例,说明中国产能过剩的影响同样在东南亚国家已逐渐浮现,当中国无法处理产能过剩、经济低迷与政府补贴,绝对对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包括华人企业带来一定程度冲击。

针对马中签署有关经贸合作备忘录,马来西亚拉曼大学(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经济学教授黄锦荣(Chin Yoong Wong)认为,双方签署的14项协议中,除榴梿出口中国是所谓的重点之外,似乎并无令人惊艳之处,这些协议并非能提振经贸发展,对经济影响程度非常小,「如有弯道超车说法,就是言过其实」。

他认为,马来西亚一直迷思以为能藉备忘录引入中国资金与厂房投资,就是「马来西亚的胜利」并从经贸合作中获益,目前问题的关键并非吸引多少外资,而是政府要为本地企业打开市场,这也就是外国普遍讨论经贸合作都关注能否为本地企业取得多少「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

黄锦荣说,「这是马来西亚每一次在谈经贸合作的时候,都忽略的一点,这次协议看不到有更重要的产业市场准入」,因此,如果谈的是经济转型或者是经济产业升级,这对马来西亚经济的影响是微乎其微。

他强调,欧美经济体对中国产能过剩把关严格,中国产能过剩只能流向第三方,东南亚就变成他们(中国)会进入的市场,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如今已移转到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特别对马来西亚企业的国内市场造成严重伤害。(编辑:高照芬)11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