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长徐芳达赞扬,政府机构、业界伙伴和志愿者在处理漏油事件方面做得好,所制定的相关标准作业程序也发挥作用,让我国有效清除散布在海域的400公吨油污。

交通部、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和国家发展部的三名部长今天(24日)召开联合记者会,汇报有关巴西班让码头船只相撞漏油事件的清理进度。

徐芳达在记者会上说,各政府机构一直同业界伙伴和官员们密切合作,以迅速地采取行动清理油污。这也让当局在处理漏油事件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目前已做好准备投入下一阶段的善后工作。

民众对围油栏部署存误解

此外,他也在记者会上提到,民众对于围油栏(containment booms)的部署“存在误解”,以为围油栏可以防止油污漂移,阻止它流入我国海岸。

“如果你把咖啡洒在地板上,咖啡会留在那里,你可以去拿拖把去清理。但是燃油泄漏到海上,尤其是突然大量地泄漏,就像6月14日发生的情况一样,油是不会静止不动的。”

对此,徐芳达说,由于在漏油处周围部署围油栏需要好几个小时,当局必须预料到大量油污会被潮汐和海浪带到其他的地方,因此在受损船只周围部署围油栏的主要目的不是“围住”油污,而是为了防止受损船只进一步泄漏。

“围油栏还可以帮助拦截一些留在事故地点附近、没有漂浮到其他地方的漏油。但这也不是百分之百万无一失的,因为潮汐和海浪会将燃油带到防油浮栏的下方和上方。”

针对当局为何没有预先在我国海岸部署围油栏的提问,徐芳达表示,要署围油栏的做法是不可行的。

“如果要在从巴西班让到东海岸的整个南部海岸线部署围油栏,则需要超过46公里长的围油栏。”

此外,由于围油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可能会断裂,因此也需要维护和更换,所以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会在部署围油栏之前,首先评估漏油的流动情况。

当局透露,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安全地从受损船只中清除剩余燃油,而这项工作必须非常小心地进行,以确保燃油不会进一步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