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6-26 11:59
阿胡拉玛兹达的回答

题主提到阅读的书籍都是西方文学向的,那么,把推荐书目范围限制在西方文学里。

知乎的书单推荐风,历来是以不顾及问题具体条件,以卷帙浩繁,高精尖难(如果该答主知道这种书的书名的话)和街谈卷议的“学术”黑话为枢纽的。因而,在文学类问题下,文学史,文学理论类是必然出现的。

遵循这一原则,推荐一个不合时宜的大部头,《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这本书的价值是合格的,豆瓣评分9.7(312人),可见文青是认可的。而且字数多,同时符合知乎的风向。

推荐这本书,意在为文学入门当一块历史背景的敲门砖。

不合时宜之处在于,

这本书的内容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写成,介绍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西欧文学的。以法、德和英国为主。内容未免有些落后。

这本书没有提到俄国,特别是没有托尔斯泰和陶德全,在遍地俄孝子的知乎,纯属大逆。

推荐的理由,近现代欧西文学,正是在十八世纪开端,在十九世纪成为世界霸主的,这是欧西文学影响力的最大化时代。

著者又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未到一战,全身心充满正能量的那一代欧洲人,而且是个归化犹太人,书中内容,元气满满,并不会缩手缩脚,随地反思。

译者则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时代的学究,他们还带着五四以来,文学处于社会核心力量的那种傲娇,

故而,著译文笔俱佳,译文流畅可读。

做为早期的文学史,语言还没有那么呆板,枯涩,包含了许多《读者》《意林》类的八卦,即便读者于主要内容所获潦潦,亦可以收获不少段子,以供喷饭。

试举一例:

在《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的早期传记里,据说他在1703年7月间为了一本小册子而被判刑,先给割掉两个耳朵,然后站在耻辱枷旁示众。

那时,罪人按例要被带到耻辱枷前,把头一动不动地从枷孔伸出去,让观众用烂苹果,烂土豆来扔他。

但是,行刑的那一天,当笛福的苍白而残缺的面孔滴着鲜血,从耻辱枷上望着聚拢的人群时,说也奇怪,出现了一片死一样的寂静。没有人扔烂苹果,没有人发一声笑骂。笛福在人们心中是太可贵了。人群中间有个人从邻人的肩头站了起来,给被残害者头上带上了一顶花冠。

——我还在儿时就读到这个故事,这幅图画深深烧进了我的心灵,我当时就想过,人间真理也一定是这个样子。现在才知道,笛福并没有被割掉耳朵,蒲伯弄错了才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笛福没有耳朵,满不在乎地站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