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6-26 14:58
图为孙安佐(右)本月19日晚间6时左右被移送至北检,过程没有上铐,他戴墨镜、仰头、全程不发一语,然后直接上车。记者季相儒/摄影图为孙安佐(右)本月19日晚间6时左右被移送至北检,过程没有上铐,他戴墨镜、仰头、全程不发一语,然后直接上车。记者季相儒/摄影

孩子的脱序行为可能是抗拒被母亲控制的反应

我可以想像,这一对父母对这个孩子的心疼跟保护的欲望有多重,如果从母子关系、亲子关系去探讨,其实可以发现有很多的矛盾存在。

狄莺无庸置疑真的很爱她的儿子,但她爱的方式容易让人捏一把冷汗,她既希望她的儿子可以赶快独立自主、做很多的好事,也时常会说儿子长大了,自己要放手等,但从他们相处的很多经历也可以看出,当安佐有任何的需求时,狄莺都会尽她所能的满足他。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第二,当安佐从泰国回来了之后,狄莺说了「我跟阿乃(孙安佐前女友)没完!」,认为是阿乃让儿子变成这样。这在说明的其实是,儿子会变成这个样子,是所有其他人造成的。

所以这一个孩子本身到底具不具有独立性人格,他是否是成熟、是否可以扛起责任的这个人格,坦白说我是看不太到的。

另外一件事情是,当他的妈妈这样去评断孩子周遭,或者是他过往的亲密关系的时候,在说明的是「我否定你的选择」、「我否定你挑选的另一半」。

从孙安佐在媒体上的描述中其实也可以看到,他有一点过度的自我膨胀,「我就是很厉害」、「我才24岁,有谁能够跟我一样厉害?」当他在讲这些话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他在他的母子关系里,那种过度被保护跟压抑的自我,使他需要透过很多的行为去证明「我是可以的」、「你们奈我没办法」,所以他所做很多的行为,或许正是抗拒那些铺天盖地的要求和控制的一种反应。

成年无法独立需寻求咨商协助

对于孩子的感情问题,我相信狄莺也很为难,这也是我遇到很多爸妈来跟我说的:「他如果让我安心一点的话,我也不需要这样。」我相信她的困境也是在这个地方。

我看他们的互动过程,孙安佐的整个状态会让我感受会像是所谓的「无尾熊人格」,无尾熊人格是我自己的形容,就是说他可能一定要抱著某一个人,才会觉得比较安心,就像他已经11岁了还要抱著妈妈入睡,有多少妈妈可以接受异性小孩在11岁的时候还要捧著自己的胸部睡觉。

因为孩子大概到了3岁左右就开始会有性别的意识,所以当孩子3岁之后还需要这样触碰到妈妈的胸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性象征的时候,其实就真的要特别注意了。

因为那代表的是,会不会你们母子之间的界线不是这么的明确?你会觉得因为是爱,所以一切的行为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孩子可能就没有所谓的界线感;他也会觉得现在有女朋友,她就应该要跟自己是永远黏在一起的,当没有了女朋友、他不知道一个人怎么生活的时候,他的独立性就很难出来。

从孙安佐的直播,我也感觉得出来他其实是有认真想要脚踏实地的,但是无尾熊人格的人有时心理强度是不够强的,因为他生活当中有太多的事情是父母帮他安排好,包括他出了什么状况、后续如何承担责任,以及学习这件事所带给自己的人生教育是什么,他都可能没有机会学习到,因为后面都有人帮他摆平,他学不到教训。

所以当他要脚踏实地开始行走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脚软骨达不到一般人的强度,别人24岁可以一个人走十小时的路,但他可能走一小时就筋疲力竭,而且他还会觉得自己真的已经很努力了。

孙安佐确实有所谓的PTSD,PTSD真的会有很多让人吓坏的行为,他可能前一刻非常正常,我有过这样的案例是,这个学生在童年经过某一些PTSD的情况,他到了某一个时间点,他的神经或者是他的情绪突然被刺激的时候,他可能就会一个人躲起来想著怎么自我了结。

意思是,你要让他独立,前面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让他重新去接受治疗,让他去接受专业、长期持续性的治疗,协助他把内在创伤的地方修复,以及很重要的,协助他长出心理的强度。

孩子的行为与家庭互动往往有很大的关系

有位妈妈因为她的儿子踢了爷爷而来找我,她想知道到底怎么样可以治治她的孩子,结果妈妈把整个家庭的互动告诉我,她说自己每天都要像女佣一样服侍孩子的爷爷奶奶,她的小姑偶尔会到家里蹭饭,若她觉得饭菜太咸太辣,就会骂一句:「你是要毒死我爸妈是不是?」

她的先生则是在外地工作,每一次回到家,家里就相安无事,所以后来我就告诉这位妈妈:「你的孩子的这些错误行为或攻击性的行为,其实是要扳回你在这个家庭当中的地位,他不希望你这么劳苦、不希望你这么的没有尊严。」

回到狄莺跟孙鹏的例子,他们的孩子的很多状况若到我们家族治疗的理论来看,其实都在说他们夫妻俩可不可以知道如何合作、如何靠近彼此、如何帮忙彼此?

就像我前面提的案例,如果先生时时的去当那位妈妈的后盾,他的爸妈跟妹妹其实就不敢去欺负他的太太,所以关键是她先生在这个婚姻里的角色究竟是什么?还是以他自己的家人为重吗?还是以他的小家庭,他的儿子、他的太太为重?这其实是很重要的。

本文出自爱心理「【心理时事】孙安佐风波不断,可能与原生家庭有很多矛盾存在有关」,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