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6-26 16:52

2024年欧洲杯在德国激战正酣,每四年一届的欧洲杯引来了全球球迷的关注。

然而,与往届欧洲杯朋友圈里不停刷屏、大量球迷朋友到现场观赛的局面不同,今年的欧洲杯开赛10多天以来,我特意搜了下朋友圈动态,几千人的高质量朋友圈,却鲜有熬夜为欧洲杯狂欢的球迷,IP在德国的现场球迷更是一个巴掌都能数过来。

顶级赛事是反映消费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今年欧洲杯期间中国人的相关消费情况到底怎样的呢?

01 欧洲杯旅游产品销售真相

近日,部分在线旅游平台都发布了相关数据,携程数据显示,6月15日至7月15日欧洲杯比赛期间,国内游客赴欧洲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80%,赴德国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90%。去哪儿更是表示今年欧洲杯期间,以德国为目的地的国际机票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德国酒店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倍,价格上涨了25%。

携程平台上的欧洲杯门票产品和欧洲杯主题旅游产品销售情况

但是,在各大OTA平台搜索欧洲杯相关的门票和旅游产品,发现可选项并不多,携程平台上的两款门票产品截至目前出售只有寥寥30份左右。而在马蜂窝平台上,连欧洲杯相关的游记都搜不到

作为起家于德国的凯撒旅游,当地旅游资源不能不说丰富,且近年来不断发力体育旅游,但通过各种线上渠道和门店打听其推出的欧洲杯旅游产品,能够明显感受到凯撒旅游在欧洲杯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宣传推广上力度都很弱,没有跟团产品,只有门票和定制旅游产品,门店对该产品的销售热情也不高。

众信旅游相关人员向新旅界表示,欧洲杯作为疫情之后第一个全球性赛事,游客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有的游客单纯为了去看欧洲杯,有的游客想借欧洲杯和暑假的机会再去周边自驾和旅游,所以今年众信旅游也没有做跟团游产品,都是根据客户需求来做定制或推出一些灵活的产品。

去年以来,德国旅行签证、ADS签证已相继恢复,上海、广州、北京、成都、沈阳、福州等13家签证中心也已经开放,中国至德国的直飞航班恢复至每周95班。据德国旅游局披露的数据,2023年中国赴德国游客恢复至2019年45%,实现间夜数量130万。

伴随着暑假和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很多商家也在积极争抢这块蛋糕。据众信旅游介绍,伴随着航班的增加和签证的便利,今年暑假期间他们的欧洲旅游产品较去年丰富了50%-60%。

02 中国企业征战国际赛场

作为全球瞩目的赛事,嗅觉灵敏的商家们必然不能错过这次机会。

2024年欧洲杯共有13家全球合作伙伴,其中,中国有5家,位列赞助来源国第一。

2024欧洲杯13家官方赞助商

尽管绝大多数中国人无法达到现场,还是要把广告打到中国。今年的欧洲杯期间首次运用了虚拟成像技术,支付宝、海信、booking、卡塔尔旅游局等十多个赞助商都采用了直播期间中文版虚拟成像,让很多中国粉丝感到新奇。

在很多社交平台上搜欧洲杯现场游记,除了体育界名人和少量散客的帖子外,很多中国企业有组织地行动让人眼前一亮。

在小红书上,能看到不少由支付宝赞助到现场观赛的“欧洲杯特派大使”;

海信作为欧洲杯历史上首家中国赞助商,今年更是组织了一票国内设计界的朋友组团前往现场;

vivo更加讨巧,将欧洲杯与国内大热的贵州村超结合在一起,推出了《带啥子去》的宣传片,将贵州村超的一位足球小将送到了德国欧洲杯现场观赛。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酒店集团的国际化整合步伐,不少中国品牌酒店也在德国等欧洲国家实现了不同规模的布局,在欧洲杯期间,中国的游客有机会在异国他乡住上中国品牌酒店。

比如华住集团,其在海外的布局正好就在今年欧洲杯举办地德国。

2020年初,华住集团完成对总部位于法兰克福的德意志酒店集团(DH)的收购,为华住集团拓展以欧洲为主的海外市场。2023年,德意志酒店经营84家租赁酒店以及47家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酒店。

同时,国内老牌酒店开元酒店集团在2013年也征战欧洲,收购德国法兰克福原金郁金香饭店,将其改名为法兰克福开元名都大酒店,2016年重新开门营业。2015年,锦江国际集团收购了法国卢浮酒店集团,并在欧洲推出了锦江之星等品牌。

诚然,当前的中国酒店品牌在海外拓展的数量和规模还很有限,中国企业出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3 拉动消费和经济的强心针

前几天有个饭局晚上喝了点酒,回家叫了个代驾,司机师傅吐槽称,最近几个月业务太难做已经挣不到钱了,如果不是因为最近有欧洲杯,他可能早已经卷铺盖回老家了。

其实不仅是网约车领域,今年,国内餐饮、零售等行业的恢复情况也是冰火两重天,尽管今年欧洲杯比赛的时差让很多球迷望而却步,消费拉动作用有限,但一定程度上依然为中国的夜经济、体育彩票和周边消费打了一剂强心针。

据美团发布的数据,开赛以来夜宵时段小龙虾、烧烤和钵钵鸡等订单激增,“欧洲杯酒吧”的搜索量环比增长了360%。饿了么数据显示,开赛以来,夜宵时间段内冰品冷饮外卖量环比增长100%,运动饮料、啤酒、预调配制酒分别增长60%、50%和42%。

每到世界杯、欧洲杯等大型赛事之时,购买足彩的人数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有人抱以娱乐的心态购买,有人则幻想一夜暴富。据媒体采访了解到,很多体彩店近期业务量大增,“现在一天的业绩抵得上过去一个月。”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20万家体彩店,据业界人士预估能有几千家店单月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得益于速卖通(AliExpress)赞助此次欧洲杯,跨境电商的便利给不少中国生产商带来了商机。据媒体报道,泉州的运动鞋服、义乌的足球小摆件、小旗帜以及深圳的氛围灯、投影仪等都是欧洲专仓近期的热销商品。

04 一点思考

作为发源于中国的足球运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让人感到可惜的是,当前与中国主要的链接竟限于两类事情:广告板上的中国赞助商和疯狂的义乌小商品。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足球人口”无时无刻都在通过各种形式分享着这份“足球产业的大餐”,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文旅消费机遇。无论是“小球转动大球”的大国文体外交,还是组团去看奥运会、世界杯,抑或是同样吸引全球目光的F1赛事“进中国”,“文体旅”历来就是一家。

反观中国的足球产业现状,基本上是“自己和自己玩”的惨淡状态,除去以省为单位的球迷固守自己的省会城市主场,鲜有定期旅行去其他省市看足球比赛、顺便旅游度假的行为。

中国的足球相关产业不知从何时起,已经与普通民众拉开了阶级,偶尔看看中国球队比赛的观众,看到的往往是被别国球队虐的“友谊赛”或是亚洲范围内的“狗打架”。伤心和失望不是在某个时刻,而成为了一种常态。

这种现状对于中国的足球产业而言是悲哀的。当前,中国足球人口(球员、教练、赛事运营、队医等角色)供给严重不足,由此带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难以供给,长此以往,足球产业将会失去其生存所依托的广大球迷和消费者。

任何一项体育赛事的发展都离不开成绩单。中国这次是否能够进入2026年世界杯?这已经是一个不仅困扰着体育领域的管理者、足球从业者的问题,甚至成为了一个数学难题。

近日新加坡门将哈桑·桑尼来到中国,由于在比赛后未能亲自为球迷们提供服务,桑尼表示了诚挚的道歉,同时,顺道邀请中国球迷们前往新加坡旅游,这次“救命之恩”足以见得足球很容易点燃中国十四亿人的心。

其实,我们身边的球迷既是一个个潜在的消费者,也是等待被绿茵场上的民族热情点燃的活生生的人。大家愿意坐高铁去看球,愿意出国为中国队加油,愿意为自己喜爱的球队买个助威的毛巾,但得让消费者觉得这钱花的值才行。

通俗来讲,民众眼中的中国足球踢的不是球,是中国的文化自信和体育精神,哪怕成绩差一点,但是该拼搏拼搏,该热爱热爱,都纯粹点。那样,吃不吃海参就没人在意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旅界”(ID:LvJieMedia),作者:罗青州,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