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红利策略,简单理解就是以高股息率为核心的投资策略。高股息公司一般具有持续稳定的安全边际以及稳定的内生增长预期,是合理估值下的高质量投资标的。

在近几年的A股震荡市中,红利资产大放异彩。2023年A股分红2.24万亿元,刷新了历史纪录。
二级市场上,红利主题也正在成为确定性更高的一类资产。
上证国企红利指数近一年逆势上涨9.07%,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的-8.37%;拉长时间来看,上证国企红利指数近三年上涨33.69%,更是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的-32.22%。(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06.14,指数历史涨跌不预示未来表现)
红利资产的大象起舞_1

图:上证国企红利指数走势

红利资产为何“异军突起”

红利策略,简单理解就是以高股息率为核心的投资策略。如果将股息率进行拆解,则:股息率=现金分红总额/总市值,又可以进一步分拆为红利支付率和估值两个部分。
红利资产的大象起舞_2
从影响股息率的因素来看,高股息的核心驱动力有三:
一是分红高,具有长期且较为稳定的现金分红。
二是业绩稳,盈利状况成熟稳定。
三是估值低,安全边际较高,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企业一般会经历幼稚期、成长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增速放缓)、以及衰退期等几个阶段。在前两个时期即幼稚期和成长期,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扩大生产,分红意愿相对来说较小;在进入成熟期之后,继续加大边际投资已经很难为公司带来更高的回报,此时企业分红意愿就会增强。
因此,高股息公司一般具有持续稳定的安全边际以及稳定的内生增长预期,是合理估值下的高质量投资标的。
红利资产的大象起舞_3

图:企业分红的原理

红利策略“走红”的核心逻辑

在近几年股市震荡的大背景下,红利策略走红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经济基本面上,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资产荒延续,红利策略高胜率优势凸显。
2022年至今,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下,投资者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海外方面,地区冲突形势纷繁复杂,外围地缘事件冲击不断,美联储降息预期摇摆,首次降息时点高度不确定,也对A股整体估值修复空间形成一定扰动。
在经济复苏曲折、权益市场预期不明朗的环境下,在景气更稀缺、找有高增速从而能把估值的赛道难度增加的背景下,稳定的EPS和ROE、持续提高的分红比例让高股息资产长期回报预期和底仓配置价值进一步提升。
红利资产的大象起舞_4

图:近五年以来的中国制造业PMI指数

利率层面,在利率下行大背景下,红利策略价值凸显。
在低利率环境中,以债券为代表的传统固定收益类投资收益率降低,低风险资金转向寻找收益相对更高的类固收资产。
以史为镜,无论是在美国70年代,还是日本“消失的二十年”,红利资产都是时代的标杆资产,都曾在经济持续低迷、需求长期不振的阶段彰显过显著优势。
以美国为例,7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大的经济动能切换,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通胀和利率明显回落。在此背景下,红利策略成为当时更具确定性的投资机会,跑出了明显的超额收益。
同样,近30年来日本经历“低利率”到“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周期,日本股市也经历了十多年的低迷期,但高股息资产却展现出较高的配置价值,除去在1998-2000年期间受互联网股票泡沫影响表现相对劣势之外,高股息指数持续跑赢日本大盘指数。
回到国内,2021年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中枢从3.2%下滑至2.5%左右,叠加2021年以来房地产和地方债务两大资产的规模收缩以及存款利率的下调,无风险利率持续回落,在目前的低利率和资产荒环境下,红利策略投资价值凸显。
红利资产的大象起舞_5

图:日本高股息指数持续跑赢日本大盘指数

从政策层面来看,新“国九条”为红利投资注入新活力,红利投资的土壤进一步强化。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上市企业全生命周期维度提出: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
参考海外经验,日本2005年在《公司法》明确分红政策后,上市企业股息率中枢大幅提升。
伴随新“国九条”对上市企业分红的约束,常年不分红和分红较少的上市公司有被警示风险,未来A股有望进一步增强分红力度,从而为红利策略提供更好的土壤。
红利资产的大象起舞_6
从资金层面来看,A股机构化趋势持续,绝对收益理念更青睐红利资产。2023年以来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频率纷纷落地,在“壮大耐心资本”的政策引导下,推动保险资金开展长期股票投资、优化养老金参与资本市场机制等中长期机构资金持续入场。
这类资金往往秉持绝对收益理念,估值合理、基本面向上、有稳定分红预期的高股息资产更符合其审美偏好。

红利资产还能继续投资吗?

2024年行情已至中段,站在当下,投资者是否还可以选择红利策略?
红利策略并非只是震荡市的防御策略,更是穿越牛熊周期的长跑健将。2010年以来,对比累计收益率情况,上证国企全收益指数达到92.31%,而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仅32.66%;年化收益率方面,上证国企全收益指数达到7.81%,而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仅为4.49%。
分阶段来看,由于红利资产以顺周期品种为主,供需格局结构改善也会带来基本面的好转,从而带来盈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因此红利策略在行业基本面向上时也具备较强的进攻性。
比如2016至2017年的供给侧改革、2021年的能耗“双控”,均导致供给收缩、周期品价格上涨,都催化了红利策略的占优行情;另外从年化夏普比率这个风险收益“金手指”看,上证国企全收益指数自2010年以来的数据为0.30,也显著高于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的0.14。由此可见,红利策略不仅短期表现出色,而且长期业绩占优、投资性价比更高。(数据来源:Wind,2010.01.01~2024.06.14)
红利资产的大象起舞_7

图:红利策略的历史表现(数据来源:Wind,2010.01.01~2024.06.14,指数历史涨跌不预示未来表现)

当前市场风格及A股环境,有利于红利策略持续走强。类债思路下,近年来国债利率与红利风格呈现负向关联居多,此前LPR单边调降25BP,显示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呵护市场;宏观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下,流动性环境易松难紧,当前宏观利率环境或有利于红利风格演绎。
同时,积极分红成为A股市场的“新潮流”,据统计,过去三年上市公司分红逐年递增、屡创新高,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市公司公布或实施的现金分红额分别为1.55万亿元、2.13万亿元、2.24万亿元。
分红比例是评估上市公司分红“含金量”的关键指标,2023年分红公司整体股利支付率36.94%,1217家公司股利支付率超50%,这也意味着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诚意”愈来愈足。(数据来源:Wind)
前有“中特估”、后有新“国九条”,高股息央国企成为红利策略的根基。在红利资产中,央国企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要素。对于央国企而言,“中特估+市值管理”可能进一步提高央国企分红意愿,诸多市值管理工具中,现金分红是央国企最常使用的工具,健全分红政策,稳定分红预期,既有助于增加投资者回报;又有助于央国企获得价值认同、估值修复,是市值管理的有效路径,也符合“中特估”重塑价值的要求。
根据中信建投研究所测算,2022年国央企分红总额超过14000亿元,过去5年复合增长率(CAGR)在13%左右;央企连续5年分红的企业数量占比接近50%,远超民企。
整体看,央国企分红规模及意愿高于民营企业,在国央企估值系统性回升的背景下,红利策略有望获得相关概念的加持。
红利资产的大象起舞_8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

伴随经济增速中枢的下移,较为稳定的分红使得红利资产的分子端更具有确定性,红利资产是当下对冲经济不确定性的优选标的;从市场风格角度,红利资产相对低波动、低回撤的特质,有望为投资提供更高的风险收益比,成为投资市场的长期主题。
作为高股息、高分红的代表,上证国企红利指数具备“红利资产”和“中特估”的双重属性,在新“国九条”的背景下有望继续有所表现。

文章来源:“JIC投资观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