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虎嗅网 ( ) • 2024-06-28 12:14

主教练就像个社会学家,因为你的队员都是实际意义的人,他们在场上的选择和行为,不像你在战术板或者游戏里做出来的那么简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席(ID:yixiclub),作者:贾顺浩(职业足球教练),原文标题:《比赛这90分钟就像一场梦,你没法不沉浸在这个梦里想象一场完美的结局|贾顺浩 一席第1069位讲者》,头图来自:一席           

贾顺浩分享了作为职业足球教练的心路历程和团队管理经验。

• ⚽ 贾顺浩以自身经历展示了足球教练的责任与挑战

• 🏟️ 通过训练设计和战术调整,贾顺浩助球队提升实力并取得成功

• 🌟 对待团队和比赛的态度展现出真实的足球激情和坚毅精神

大家好,我是贾顺浩,职业足球教练。很多人认识我,并不是因为我当主教练带队取得过什么成绩,或者踢出了特别好看的足球,而是去年八月份,凤凰网做了一个足球三部曲的纪录片,其中一集叫《我叫贾顺浩》,对,是我。

看球的朋友可能认识我的时间要长一些,从给门户网站写专栏、做转播嘉宾,到分析师、助教,再到当主教练,算起来也有十年了。可在足球世界里十年根本算不上什么,年近50岁的教练都得叫少帅,我这种还不到40岁的得算幼儿园中班儿童吧,我觉得。

我成长在一个足球城市,青岛,家里人都是球迷,从小看球、踢球。不过后来并没有完全成为一名职业球员,大学毕业后去了英国继续读书,完成了我的硕士和博士学业,分别学的是体育管理和体育教育。

▲ 1996年的贾导,没找到小时候踢球的照片

在英国那几年,每天接受足球文化的影响,每周末去看英超,那种快节奏、高强度的比赛在你眼前展现出来的时候,你对这项运动会越发喜爱。机缘巧合,我也有机会去了几家俱乐部学习。那些经历让我觉得,其实我可以换条赛道了,成为一个教练。

可能每个搞足球的人心里都有个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梦想吧,我也不例外,所以2017年初我回国加盟了北京国安队,成了一线队的一名技术分析师,在那儿遇到了一位著名的欧洲教练,罗格·施密特。

施密特是德国人,带过勒沃库森,拿过奥地利联赛冠军,现在是葡超球队本菲卡的主教练。

2017年他来到国安的第一场比赛,是在主场面对广州恒大。广州恒大是当时联赛的领头羊,他们的主教练是曾经带领巴西队拿到世界杯冠军的斯科拉里。

就在那场比赛里,我们靠着高位压迫以2:0获胜。比赛结束后,恒大的队员过来跟我说,让你们压得头都抬不起来。

所谓高位压迫,就是要在对方半场尽可能快速逼抢,获得球权后就地发起反击。这种打法对球员的要求非常高,而且当时并不是所有球队跟恒大都会这么踢。但我们踢了90分钟,还把比赛赢了下来。

我以前就一直很喜欢这类风格的教练,但跟施密特一起共事之后,他的战术体系、训练方式,他对足球的一些思考,都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就比如高位压迫,以前大家觉得我们体能不行、能力不够,踢不了。但施密特告诉我,中国球员可以踢高位压迫。他的到来让很多人意识到,我们可以做一些以前觉得自己做不到的事。

那几年对我来说非常幸运,正好赶上“金元足球“时期,大量的资本和金钱投入,使得各家俱乐部可以签下很多大牌球员和教练,里皮、斯科拉里、施密特、贝尼特斯;球员就有奥斯卡、哈姆西克、卡拉斯科等等这些以前在中央5台见到的人。

想象一下,贝尼特斯20年前带领利物浦拿欧冠冠军的时候我还是个中学生,而现在他就在我隔壁办公室,敲敲门进去,就可以跟他聊训练、聊生活、聊球员,这让当时的我沉浸在巨大的幸福里。

▲ 中学时做的剪报,后来贝尼特斯签名✍️

贝尼特斯是一位对很多事情吹毛求疵的战术狂人,我几乎每一天都能从他身上获得养分——哪怕是训练前换鞋的几分钟,他都会不经意地问我:顺浩,昨天的比赛你看了吗?第几分钟他们改变了平时的压迫方式,和以前不一样。

为了达到他的要求,我开始疯狂地“卷“自己。那时我负责做对手分析,每次会完成一个20多页的报告,再加一个三十多分钟的视频剪辑。这个报告包括所有你能想到的内容,人员情况、阵型、打法、定位球套路、点球罚球手和习惯、轮换跑位、可能的换人,甚至连对方主教练的性格、新闻发布会上说了什么都有。

我把这些拿给贝尼特斯的时候,他非常惊讶,他说这些工作在英国都是一个团队五六个人完成的,但你自己一个人就做了。我非常高兴,把这当作一种肯定,也当成是一种更高的要求。

对我来说,这些东西已经满足不了我了。这份工作需要一些天赋,但在没有绝对天赋碾压的情况下,我要求自己足够勤奋和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

这些经历,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去尝试更大的挑战,很快,挑战的机会来了。2022年,黑龙江冰城队发出邀请,说需要我帮助球队在剩下的10场比赛中保级,当主教练。

黑龙江队是一支常年活跃在我们国家第二级别职业联赛也就是中甲联赛的球队。在这之前我从来没去过黑龙江,对他们的所有了解,仅限于以前跟他们踢过比赛,听说过球队中的一些故事,认识一些球员,仅此而已。

一个需要保级抢分的球队,找一个幼儿园中班的教练,我自己都觉得很震惊。但后来球队老板说,他对这些震惊感到震惊。他们觉得与其找一个所谓的“老江湖”,不如找一个足够热爱足球、足够专注的人来完成这个工作。

足球世界嘛,特别是对于主教练有时候就是一场冒险,与其苦苦等待合适的时机,不如机会来了就把它抓住。所以从那儿开始,我成了这支球队的主教练。经过十几天的训练,我们在10场比赛里6胜1平3负,在因为其他原因被罚掉6分的情况下,提前保级了。

当时是在疫情期间,所有球队集中到一起踢,没有球迷入场。去年,结束了赛会制比赛后,恢复了主客场节奏,我们终于回到了自己的主场——哈尔滨,所以现在我再重新介绍一下这支球队。

哈尔滨会展中心体育场是我们的主场,也是黑龙江全省唯一一座可以承办专业足球比赛的球场。

但是你看它的草皮是工体换下来的,从北京拉到哈尔滨拼上接着长;平时我们训练,只能用中间这块绿茵场,跑道上的体校田径训练与我们无关;如果你仔细听,有时候看台上还有市民在练萨克斯的声音。

比赛日的时候,球场大屏幕的马赛克,它确实每场残缺程度不一样。比赛前会放赞助商的宣传片,你得靠想象才能看懂。

甚至有时候比着比着,灯就灭了——总之吧,各个方面主打一个松弛。

金元足球时代过去之后,自力更生是每支球队都要面对的课题,在这一点上,黑龙江队绝对可以说开风气之先。我们的老板和球员亲自直播带货,除了卖自己球队的周边,还卖过鸡脖、A4纸、猪脆骨、啤酒。

卖得最好的还是我们的球衣,是我在一次理发的时候和品牌团队一起设计的。老板后来说,至少这样把设计费省了。

还有翻译费,我们大概是中国唯一一家没有翻译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因为主教练自己就是翻译。所以外援不能找不会说英语或西语的,不然我确实没法跟他们沟通。

除了翻译和设计,还得省DJ钱。

第一次主场回哈尔滨,热身的时候球场放了一个特别舒缓的情歌,我一听坏了,歌不对,因为赛前球员喜欢听那种快节奏的说唱、拉丁舞曲。等第二个主场之前,他们就收到了我挑选的歌单。球员热完身说贾导,是不是你选的歌?哎呀这个感觉全对了。

所以大家看,干了设计、干了翻译、干了DJ,作为一个主教练就是没干主教练的活,太不务正业了。

其实也不是,只不过在这样一支平民球队,主教练做的事情要比大牌球队多得多。我来球队之前问过老板,你们不炒掉我的底线是什么?老板说,每年完成保级任务,让这支球队活着,尽可能踢得好看一点。

我利用我的翻译水平翻译了一下,大概就是既要成绩又要场面。

这非常考验一个主教练的本职工作,他设计训练、执行训练的能力。一席让我还是给大家讲讲如何设计训练,我尽量讲得简明扼要或者有趣一些。

在开始“讲课”之前,我先普及一些基础的足球知识:这是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当然实际是绿色的。竖的两条是边线,横的是底线,长宽是105X68米。

两边各一个球门,去掉各自守门员,场上还有10个人,这10个人根据自己平时的位置,站到场上就形成了一个阵型。红色现在是4名后卫、3名中场、3名前锋,我们就把它叫作4-3-3阵型。

好,基础知识补完了,下面进入正题。这是去年一场比赛的整体战术训练。对方的阵型是5-4-1,我们进攻的时候是3-2-5。从图上大家就可以看到,红蓝双方几乎一对一都对起来了。

考虑到对方两个中场队员相对来说速度不快,跑动能力不是很强,只要把其中一个带出来,另外一个人是顾不了那么大的区域的。所以我们那场改成了3-1-3-3站位,目的就是打破中场平衡,把对方逗出来打他们身后红框里的区域。

这个战术就会给对方两名中场球员制造一定的困难:如果他们还按之前的位置站,那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把球传到身前;

如果这两个人想我还是要跟着你的话,太棒了,我的目的达到了,我们可以直接从后场把球打上去,或者通过右边的中卫把球打到前锋脚下。

我记得很清楚,那场比赛开始第二分钟还是第三分钟,我们的右中卫就打出了一脚这样的斜长传,当时我就转头跟替补席上的教练团队说,这场比赛肯定拿下来了。最后我们3:0获胜。

赛前训练时,我只用了半场,缩小空间就会给大家处理球带来更大难度,你必须快速思考做决策。而且我又要求只能在这个正方形框里进行传球配合。

方框里有8名进攻球员(蓝)和7名防守球员(红),规则是只有把球给了前锋9号或者过了两个标志杆之后,才进入正常的比赛,其他时间就是在中路强行按照我们刚才变化的位置来做。

大家当时还很奇怪,因为人数不相等,也不是比赛规则,等我讲完我的想法——就像前面你们看到的动图,他们过了五六分钟就知道怎么完成进攻进球得分了。

当时球队的队员,平均年龄在23岁左右,这是球员涨球的黄金年龄,什么叫涨球,就是他的心理状态、技术能力、战术素养、比赛经验都会一步步提高和进步,大概需要4-5年的时间,就会进入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

想做到这一点,除了高质量的比赛积累,还需要在这4-5年里大量地重复训练,所以对于主教练来讲,他的本职工作不光是执行训练,还要把训练设计得更好,让球员练得更好。

⏱️ 我会去考虑这些,比如说时间,单项训练要控制在9~12分钟,超过这个时间,队员的注意力、好奇心、大脑的活跃程度都会下降;

⚽️ 然后要增加触球的频次和时间,作为一个球类运动,如果脚下没有球只是在场地里空跑,那肯定是没意思的;

另外要有对抗,有1vs1、2vs2、3vs3甚至11vs11,这样的内容会更接近比赛,也会有强度,对身体的要求会越来越大;

 我始终不想让球员提前猜到今天要练什么,我要给他们带来变化,把训练变得更丰富、有趣,不能同样的训练一直延续下去;

▲ 一部分训练内容截图

⛽️ 当然,有时候训练难度也会经常调整,有的训练大家可能一下就知道怎么做,有些就要去想办法——在训练里难一点,比赛时就会舒服一点。

这些东西,教练员培训班里讲师都会教,但就像大家去学驾照,驾校是不会教你开F1赛车的,只是教给你基本的开车技能。所以所有这些事情都要自己去做、自己琢磨,自己通过实践把它做得更好。

我觉得这份工作对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你要足够了解自己的队员,足够了解对手,然后调动自己的创造力,去拆开、分解比赛,尽可能在训练里模拟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们队的各项进攻数据——进球、助攻、射门、射正、击中门框次数都是排在联赛前面的,对于我们这样一支球队来说,其实不是很容易。所以有很多球员和教练跟我说,喜欢你们队,想来你们队踢,觉得你们踢得好看、有点内容。

其实我觉得很简单,踢球的人还是渴望足球最本质、最原始的快乐,足球最本质的快乐,除了进球,我们就可以想想小孩子是怎么踢的:

首先小孩踢球不防守,他只想进攻,防守是成年人才做的事;其次,小孩不会开大脚,因为他力量不够踢不动,小孩都是传来传去;丢了球怎么办?小孩一般是两个选择,站在原地哭,或者把球抢回来——对于职业球员来讲站在原地哭没用,丢了就抢回来。

所以为什么说我们打得好看,就是我们追求主动地踢,追求压迫、就地反抢;哪怕遇到一些实力强于自己的对手,我也有想法,不是彻底死守,而是等待机会、设置陷阱、准备反击。

举个例子,去年有一场球我们打青岛西海岸,西海岸是一支去年升级的球队,比我们实力强很多。当时我们踢了一个赛季的四后卫,从来没踢过五后卫,结果那场踢了个五后卫,而且踢了一个从没练过的5-3-1-1。

压迫方式也不一样。通常三中卫体系是让边翼卫上前压迫,但我要求三中场里两侧的球员顶出去压迫对方的边后卫,引诱对方把球给中路,我们抓机会断球迅速反击。

那场比赛我们踢得非常非常棒,虽然比分是1:1,感觉好像两边都没创造什么机会,都在肉搏,但我们从强队身上拿到一分是非常可以接受的。

让球员完成这些没接触过的东西其实不容易,一开始练的时候,他们特别懵,因为之前没踢过嘛,尤其是两个中场,完全不知道怎么跑。这种情况我怎么做针对性训练呢?

首先,小组方面我们做了一个传抢,3vs5,3个黑色防守球员需要在这个区域里不断跑动抢球。为什么是3个,因为我们中场是3个人,对方5个人的位置就和比赛里是一样的。少2个人,他们就明白不能乱跑,得聪明一点,知道什么时候封线路、什么时候上抢。

这个训练的强度非常大,因为要在几分钟内一直不停地抢、不停地以少打多、不停地轮转。我的传达意图很明确,就是让三个中场和前场球员知道这场比赛我们需要在防守强度上有所提升。

到了整体训练里,我又一次没有踢大场对抗,只是切到了中圈区域,如果你仔细看,防守方少人了。对于5-3-1蓝色一方来说,大家都要付出比往常更多的跑动。

与此同时,我设计了一个陷阱,只有球去到两边虚线区域的时候,你才可以去抢,这样一来,诱使对方误以为中路空虚向中间传球;而我们由守转攻的时候也拉开了宽度。

练了2天以后,大家就都清晰了,实际比赛的时候也打出来了。这就回到了一开始施密特带给我的启发,我们不是踢不了,只要你练好就可以踢,问题就是你执行得好不好、你练得好不好。

那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踢不了呢?或者说中国球员只能适应简单打法呢?

以我个人的观察,包括和球员、同行的交流来看,我们从青少年球员开始培养目标可能就出现了偏差,为了赢球,就找个最简单、最安全的打法,你是个后卫,把球踢到前面你就防好就行。到了联赛层面,找个速度快、身体好的外援前锋,其他人在后面被动地防守。有时候说起来这叫实用。

长此以往,球员是不知道不同阵型不同的位置原则的,也不知道这种压迫方式和那种压迫方式的区别在哪。

但一个球员不可能只在一支球队效力,也不可能只和一位主教练共事,只会一种打法、只能适应一种阵型,但凡换个教练,很可能就没你的位置了,没了位置要么转会要么再见,职业生涯就结束了。

有没有练得很好没打出来的时候?也有,很多,我们队自己就有。很多球迷开玩笑说世界上最好的教练瓜迪奥拉每到大赛就开始“整活”——他经常重要的比赛排一个全新阵型或者用不同的人员。

其实做了主教练之后,我现在越来越懂得,不是他想整活,可能针对性有了,而且赛前练得很好,但移植到比赛里就是没有打出来。

原因有很多,个人失误、临场状态、心情,甚至天气、场地、食宿都会影响实际效果。所以我说当主教练就像个社会学家,因为你的队员都是实际意义的人,他们在场上的选择和行为,不像你在战术板或者游戏里做出来的那么简单。

我们有曾经在豪门、大球队待过的球员,也有刚刚从青年队上来的年轻人,大家在黑龙江队,坦白说,并不会带来很高的收入,顶薪就2万,而且只有几个人可以拿到,首发11人里有几个月薪就是五六千。

五六千什么概念,我举个例子,这是两双我们日常训练比赛要穿的球鞋,可能一个月得用一双吧,目前官网的价格是这样,也就是说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买一双鞋,再留点生活费。最关键的是,工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被拖欠的。

即使这样,很多人借钱生活、借钱买机票回家,大家还愿意留下来,因为没有人不想踢好球。他们都知道职业足球是非常残酷的,从青少年到职业队的十几年里,任何一次伤病、一个教练员的喜好,都有可能影响整个职业生涯。所以这些能留下来的队员更珍惜自己的理想,也不愿辜负这么长时间的付出和球迷的支持。

这个时候,我可能更像一个救火队长,因为也许每天都有新的意外:酒店停餐了、房间门被锁了、球队大巴车被扣了,而这些又会实实在在影响到比赛里。

其实对我来说,让这些球员以100%正常状态投入比赛才是最不容易的一件事。我必须承认,这就是目前我们的职业足球的一部分。

我是《⼗三邀》的忠实观众,有很⻓⼀段时间,我最喜欢的⼀期人物是项飙,他说现代⼈追求即刻满⾜。⾜球恰恰不是⼀个⽴刻⻢上、5G6G速度的东⻄,它需要⼀个线性的、⻓期的向上发展。

后来《⼗三邀》做了李景亮那⼀期,我是全程笑着看完的。那是⼀个体育⼈给知识分⼦许⽼师带来的暴⼒冲击。李景亮说的特别多的⼀句话是,“认真⼀点,再来”。我非常理解,这句话也是我经常重复给球员的。

我跟他们说的最多的是,你可以不这么踢,但你不能不会这么踢。赢很重要,但我不单单是在乎一场比赛的赢,更得在乎球员的个⼈发展和球队⻓久赢下去的机会。

美国有⼀个很传奇的棒球魔球理论(Moneyball),也是一个通过数学和统计的⽅式来挑选球员组建球队夺冠的传奇故事,在NBA篮球⾥⾯也有。但如果棒球有90%可以通过统计来验证,篮球可能会是 70%,⽽⾜球,可能不到40%。

在这片105x68米的场地里,22个⼈可以做出每⼀次都不⼀样的⾏为。短时间⾥,作为教练,你能给⼤家要明确的就是那⼀两条原则,剩下的,确实得慢慢来。

现在,我在黑龙江队两年的主教练生涯已经结束了。一直以来,我身上有个标签或者质疑:他都没踢过职业足球,他能不能带一支职业球队?

在欧洲,这样的例⼦太多了,意⼤利的萨⾥、曾经上海上港的主教练博阿斯、现在在法甲带队的30岁⻘年教练斯蒂尔,他们没经历过职业足球。但在国内确实没有。

我没有机会重复⼩时候的路成为⼀名优秀的职业球员,但在这条新的赛道上,我已经有了⼀个还不错的起步。

回想⼩时候在⼀个居⺠⼤院⾥踢球,那种感觉似乎和如今带队比赛⼀样:站在球场⾥,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即使有很多意外、即使我也遭遇长期欠薪,这都不重要,快乐和热爱才是。

我记得赢球的时候,全场球迷喊我的名字,唱属于我的歌,我和⼤家打个“农夫三拳”,那个⽚段让我动容。

我也依然记得输球的时候,⼤家在⽹络或现实里⽤最难听的词语骂着我和我的家⼈发泄。我能理解,作为一个得失⼼很重的行业,想要不迷恋“赢”这个概念很难。⽐赛这90分钟就像⼀个梦,你没法不沉浸在这个梦⾥,想象⼀个完美的结局。

最后,“⼈类的全部智慧都包括在两个词语⾥⾯,等待和希望。”当然,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仲⻢说的。但我们可以知道,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不惧怕道路漫⻓。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球可以再⼀次冲出亚洲⾛向世界,希望我⾃⼰,也可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席(ID:yixiclub),作者:贾顺浩(职业足球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