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6-29 10:38

在超越苹果登顶世界市值第一之后,股价近期虽有起伏,但英伟达无疑依然是占在山巅上的公司被各方审视。‍

6月26日,英伟达召开股东大会,这场会议仅召开了30分钟,并没有提供太多投资者期待的新消息,却批准了所有12名董事提名人选并通过了高管薪酬计划。

不过在股东大会召开过后,英伟达盘中股价走低,当天收盘上涨0.25%,收126.4美元/股,市值3.11万亿美元。

在这份薪酬计划文件中,黄仁勋2024财年的薪酬包约为3400万美元,比2023年增加了6倍。

在年度股东大会上,黄仁勋再次强调Blackwell平台可能成为“最成功的产品”,并且传达了对公司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发展之下依然坚定看好的信心。包括英伟达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发展的新机遇,他特意强调:尤其是在机器人和主权人工智能领域。

这场股东大会英伟达并未透露有关新产品的消息,但关于如何应对竞争、公司如何多元化等话题,黄仁勋回答了投资者提问,也是英伟达下一步的布局重点:

Blackwell持续发力:

“一年前至今,Hopper架构的产品需求依然强劲,下一代架构Blackwell则已被行业广泛接受。Blackwell架构产品可能是我们历史上乃至整个计算机史上最成功的产品。” 

如何保持优势,如何看待竞争对手威胁:

“十年前,我们抓住机会投身于深度学习,系统性地发明了关于GPU(图形处理器)的一切,将系统、网络和软件相连。我们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拓展计算技术前沿,数千名工程师十年来致力于深度学习的推进。我们的竞争优势在于专业知识、规模和速度,以便创造端到端优化的人工智能计算系统。” 

“英伟达已从之前的游戏公司‘转型’为一家专注于数据中心的公司。公司还希望为人工智能产业创造新的市场,比如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公司的目标是与每一家计算机制造商和云计算提供商合作来实现这一目标。” 

“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将使价值50万亿美元的重工业实现自动化,很快,机器人工厂将使用机器人,来制造机器人产品。” 

关于主权AI:

“主权AI是指一个国家利用自己的基础设施、数据、劳动力和商业网络建造AI的能力。英伟达在5月时透露主权AI预计今年将为公司带来将近100亿美元的收入,而去年这一数字为0。” 

“‘主权AI’的崛起证明了发展适合每个国家语言和文化的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得到了普遍认可。” 

前不久,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一场与媒体的公开交流中直言,“英伟达市值能否继续,就看Scaling Law(规模法则)有没有效果,如果Scaling Law无效了,它的股价就会跌得一塌糊涂。”

朱啸虎还预计:“到今年底,如果OpenAI发布GPT-5.0未及预期,英伟达就完蛋了。”

不仅如此,近期,已有多名知名行业评论人士和媒体先后发文表示,英伟达近3万亿美元的市值存在泡沫。

英伟达的崛起,有着互联网泡沫的影子吗?

这让人想起本世纪初的科技热潮——在截止1994年3月的前三年里,网络设备公司思科股价飙升了31倍,但由于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和竞争对手产品发布导致客户减少了订单,思科股价暴跌了51%。2000年3月,思科乘着互联网浪潮的革命超过了微软,股价反弹至73倍,在互联网泡沫的巅峰期占据了最有价值公司这一位置,但随后几年又暴跌了90%,此后再也没有接近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高点。

英伟达这股热潮能持续多久,会成为像思科一样的公司吗?

在做出正确判断之前,我们首先要厘清技术革命和金融资本市场的正确关系。

一直以来,我们将互联网视为能改变世界的万灵药,AI概念爆发之下,开始思考具身智能是不是AGI通向物理世界的桥梁。因为对科技范式的演进抱有太高预期,所以投资者们把科技股炒到了天价,但等到这些公司股价跳水,大环境经济危机出现时,错以为是市场需求减弱或者不行了。

但实际情况是,泡沫破灭是我们的预期过于乐观,而不是真实市场真的破灭了。当我们的预期高过技术的市场增长,造成认知偏差,就会形成“郁金香狂热”事件。

而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对GPU需求的增长,倒不必担心英伟达的业绩,而是管理好公众预期的增长。当公众预期大于市场实际增长速度时,才会出现泡沫。

黄仁勋此前在台北的演讲上分享了接下来的供应计划:英伟达新的GPU架构将从两年一次迭代,加速到以一年为周期推出。

对于中国市场的销售现况,黄仁勋依然强调英伟达AI GPU的巨大需求,称现在GPU资源非常紧俏,科技巨头和大约15000-20000家生成式AI创企都在竞争。

而当有分析师问起公司此前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芯片,黄仁勋表示:“我们在中国的业务确实显著低于过去的水平。由于对我们技术的限制,现在在中国的竞争更加激烈。”

在美国不断紧缩的出口限制禁止英伟达出口包括尖端的A800和H800芯片后,英伟达将在中国市场份额的增长希望寄托在H20、L20和L2三款芯片上。

英伟达财报已成为投资者衡量AI繁荣情况的主要参照物之一,5月,英伟达发布了最新一季报。

一季报显示,营收达到260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营收达到226亿美元,创纪录的同比增长427%,依然是英伟达最赚钱的业务。

英伟达还特别强调云服务厂商如果购买它的GPU回报有多高——每花费1美元,就有机会在4年内获得5美元的收入,估算过去一年推理驱动其数据中心约40%的收入,并预测汽车行业将是今年数据中心领域最大的企业垂直市场。

汽车行业的客户信息也做了重点分享——特斯拉买了35000张H100组建AI训练集群;Llama 3是用24000张H100训练的;小米首款电动汽车SU7采用英伟达DRIVE Orin车载计算机,比亚迪、小鹏等将采用基于Blackwell架构的下一代DRIVE Thor……

外界一直认为,英伟达智能驾驶软件的发展,与芯片的强势地位并不匹配。但在一季报中,让人们看到了新变化。

尽管汽车业务体量在英伟达当前营收中依然很小,一季度汽车业务收入为3.29亿美元,但环比增长了17%。这是在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之外,一季度唯一实现环比增长的业务。

黄仁勋常用“我们始终处于危险之中”来表达英伟达在汽车业务上的挑战,毕竟按照黄仁勋的规划,汽车业务的收入占比应该达到30%。

可以预见的一个现象是,英伟达官方公布的汽车业务伙伴,中国车企的身影将会越来越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R智驾”(ID:zhinengqiche),作者:王欣   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