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6-29 15:19

(中央社记者沈如峰宜兰县29日电)罗东林业文化园区今年迈入100年历史,前身为「罗东出张所」,是过去太平山桧木伐采下山后集散地。

其实当初集散地位在员山乡,因宜兰要盖发电厂,影响昔日以溪流运送木材方式,最后重新选择在罗东集散,造就小镇繁荣商机。

根据林业保育署宜兰分署史料纪载,1914年太平山上被日本人发现蕴藏丰富的桧木资源后,开始派员积极伐木与运材,并于员山乡成立「宜兰出张所」,靠著兰阳溪而下的管流方式,将砍伐后的桧木运到外员山的贮木池,但这种运材方式常因溪水水位减少,成效不彰。

当时的台湾总督府营林局曾提出兴建运材铁道,但未获支持;1921年,台湾电气兴业株式会社计划兴建清水湖的水力发电厂,但必须利用兰阳溪发电,一旦兴筑拦水坝就要与原本的管流运材作业冲突,因此兴建运材铁道的契机再度出现,最后获台湾总督府的许可。

在罗东仕绅的争取与愿意经费赞助下,运材铁道等土地问题获得解决,总督府也决定将桧木转运到罗东,重新建立一处新的贮木池、标售转运地与行政管理中心。

1924年「罗东出张所」终于成立,在地人惯称「罗东林场」,取代了「宜兰出张所」,开始借由当年开通的太平山森林铁路,将珍贵的桧木与乘客运下山,这项重大决策,也带动罗东小镇日后的工商发展及繁荣。「罗东出张所」面对众多的员工,当时还规划幼稚园、医务室、育乐中心、合作社、理发厅、食堂等。

据史料统计,当时员工与眷属一度多达3000人,附近的制材厂约150家,罗东镇内当时的3万人口,有1/3倚赖木材业生活。

太平山森林铁路之后因多次风灾、不堪修复,加上公路兴建,客源减少,国家也不再任意伐木政策的许多原因之下,于1979年结束了56年的运输任务,当时蒸汽火车穿梭在兰阳平原的景象也就从此不再复见,成为永久回忆。

1992年,台湾的林业政策确定定调要停止采伐天然木,林场逐渐萧条,台湾的林业也从昔日的生产林木单一任务,逐渐转向多目标经营。

当时的林务局为了保存林业历史文化,从2004年拟定「推动台湾林业文化园区计划」,希望从森林文化产业与生态教育等面向,凝聚社区居民意识,将过去全台的老林场,转型为罗东、林田山、东势、嘉义等4处林业文化园区,除带动地方观光,也展现台湾林业的古往今来。

其中,罗东林场在获得地方认同,林业单位也积极向有关单位寻求协助之下,罗东林场经过整修与新增环境教育设施,在2009年以罗东林业文化园区之名,华丽转身,成为北台湾重要且知名的林业观光景点。(编辑:林恕晖)11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