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6-29 17:33

6月27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闭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气候变化、绿色健康,是本次论坛的主题关键词。

“让科学更快、更好、更开放”研讨会现场。 视频截图

6月25日下午,在由《自然》杂志主办的小型讨论会“让科学更快、更好、更开放”上,美国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自然》总编辑Magdalena Skipper(上图左一),耶鲁大学教授、行星解决方案项目副组长Julie Zimmerman(上图中间)与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外交研究中心项目主任Marga Gual Soler(上图右一)共同分享了各自对科学技术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以及科学的使命。

在讨论环节,三位嘉宾表达了她们对科学共同的理解:开放、包容、合作。对话只有15分钟,但主持人Magdalena抛出的六个问题,或许能对目前中国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科创建设提供一些启发。让我们打开视野,回归科学的本源,思考技术的价值。

第一个问题,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研究都是私营企业出资,那么私营企业的研究部门如何利用这些投资去加速研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江小涓在最近的演讲中指出,从2007年开始,全球发明专利的企业数量超过了高校和研究机构,从2015年开始,中国发明专利排名靠前的几乎全都是企业。

Julie认为,私营部门出于盈利目的进行投资,所以此处的挑战是所谓的公共产品是什么,如何更好地让私营部门获得的利益惠及公众,变成公众产品,为公共部门带来利益。“我们不单需要重新考虑研发,同时我们也要理解私营部门的本质,如何让它对社会产生益处。”

作为经济学范畴的公共产品,是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数字经济浪潮,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数据作为新兴的生产要素,无论是在国家之间,还是国家内部,都被要求逐步开放,进一步扩大其公共产品属性。

讨论会的第二个问题,就由数据的开放引入:私营部门可以利用公共数据,通过开放科学的框架和机会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那么,开放科学有多重要呢?

Marga提到了世界科学领域正在发生的三个变化。首先,科学越来越趋向私有;其次,科学影响地缘政治;再次,科学正在成为国家之间的外交筹码。Marga举例,现在有许多研究,比如气候变化、全球健康、保护海洋,都涉及外交问题,并且建立在开放的数据上。“每当我们需要加入一个条约或者条款,自由交换数据是其基础,包括想法交换,这是曾经的谱系。而现在,这些都正在发生改变。”

对此,Marga建议的解决方案是,让政策和产业与科学融合发展,而不是等着科学向外发展。让科学对社会和公众产生更多影响,用科学为公众谋福利。“我们不能过于天真和理想主义化,需要跟世界合作,我觉得这是国家政策要关注的重点。让科学在更加开放的同时符合现实和政治体系的界限。”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院长薛澜在参加本次达沃斯论坛的“各国准备好迎接人工智能了吗”子论坛时提到,中美之间虽然有对抗,但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仍然存在合作的可能。

Magdalena点评认为,“我们忘记了科学本身也是普罗大众和社会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希望科学能打破界限,走出明确的划分。”

第三个问题,科学的转化是谁的职责?

Julie的回答是,我们会培养许多科学家,包括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但是他们在沟通和转化的过程中得到的训练不够多,以至于不知道该怎么做。很多人会觉得科学转化的技能不是成为专家的必要技能,但良好的沟通其实非常重要。科学在变得更加复杂和小众,我们难以转化和沟通,所以我们需要培养科学家的新技能,告诉他们沟通非常重要。

“有许多科学家否认气候变化,他们觉得这现象遥不可及。但是如果我们能告知事实,比如这个地区不能再种葡萄了,这个地区种不了巧克力所需的可可豆了,或者不能钓鱼了,人们才能切身感受到气候变化是真实发生的。所以气候科学家需要补这样的功课。”

Marga提到,需要对科学家,科学技术研发者培训,提升他们与企业、政府沟通的技能,这样在面对共同的问题时,才能齐心协力合作。

第四个问题,在对科学的教育上我们有多少空间?

Julie希望有更多学界和部门能展开对话。只有这样,公众才能更好地落实和接受科学的结果。

Marga说,“科学家不仅仅关注理论本身,也需要相互对话。这样才能在将科学推向公众之前做好相应的沟通。”

第五个问题,要让科学更好,如何提高其包容度?

Marga的建议是,首先要有一个包容的科学体系,让大众都能去了解科学的结果、事实,包括方法论。科学在不断改变,会面临许多挑战,我们可以改善科学,做到更好地解释科学,才能做到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否则,科学就不太值得信任。

其次,科学必须要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不知道毕加索、莎士比亚,我们会觉得非常羞愧,但是,如果不知道DNA或者RNA,大家却不觉得怎样。我们需要更好的包容度,如果人们不了解某事物,他们会拒绝理解和接受。我们需要更好的教育体系,要让人们了解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和事实。

再次,我们对科学的信任度其实比我们想象得要高。我们还是要对此保持积极的心态。比如,在疫情期间和疫情之后,我们仍然看到许多四分五裂的疫苗竞争现象。全球很多人都打了疫苗,但有些只研发了三个月的疫苗也会有许多接受注射的人群。

第六个问题,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更快,一定是更好吗?

Julie认为,要从效率的有效性上来看待这个问题。效率高不一定是行之有效,所以科学还是要可持续发展。Marga说到,不能为了强调快,而放弃卓越和诚实。

(感谢陈梓萱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