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7-01 14:32
Zpuzzle的回答

文学以及艺术创作中的“经历”、“经验”和大众口中的“阅历”、“经验”并不是一个概念。大众口中的“阅历”,是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个层面去说的,意在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和不可替代性。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结论是没错的,如果没有复杂场景的实践经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很难转化为实际的、可被个人完全掌握的知识。但是,艺术创作中的“经验”,强调的是创作者对内心体验的挖掘,而这与一个人的具体阅历多少并无关系。

对此,在《西西弗神话》中,加缪也曾说过:

最终还是荒诞及其矛盾的生活能给我们教益。因为,谬误在于认为经验的数量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其实仅仅取决于我们本身。这里不妨简而言之。有两个人,寿命相同,世界也总是提供等量的经验。这要看我们意识如何了。感受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而且多多益善,这就是生活,最大限度的生活。
……
因此,任何深度、任何感动、任何激情、任何牺牲,在荒诞人看来(即使他期望也不成),也不可能使四十年有意识的生活,等同于持续六十年的清醒。疯狂和死亡,这是荒诞人无可挽回的事情。人并不选择。荒诞及其包含的生活的增量,“也不取决于人的意志”,而是人的反面,即死亡。仔细掂量掂量的话,这里只关系到一个机会的问题。一定得择机而行。二十年的生活和经验,永远是无可替代的。

这里加缪说的“认为经验的数量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就是对那种在创作中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批评。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我之前就曾经说过,那些从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老干部,一生中可能经历了如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原子弹研发等改变中国命运乃至世界格局的重大事情,他们的阅历不可谓不丰富。可是,看他们写的文章和诗词,绝大多数都不忍卒读,能写成老干体都算是有水平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老干部虽然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但有的没上过几天学,有的虽然上过大学却缺乏文学方面的素养,这使得他们的人生阅历很难变为优秀的文学作品。

相反,很多缺乏“人生阅历”的人,但因为有足够的文学天赋和创作能力,可以从他人的作品中和自己的成长中获得文学创作的经验。如曹禺写出惊世之作《雷雨》的时候只有23岁,还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在校学生,跟那些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战士比,他能有多丰富的人生阅历呢?但这并不妨碍他写出《雷雨》。

而且,从各方面的案例来看,对于文艺创作者来说,人生经历过于丰富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人生经历一旦丰富,人就很容易变“油”。这一方面是因为,文艺创作本身是需要有一定的闲暇和余裕支撑的,当人生经历过于丰富的时候,这些文艺创作所必需的闲暇和余裕就可能被挤占;另一方面,很多人在获得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的时候,也容易把自身的阅历合理化,从而丧失了艺术创作所应该有的内省和批判。

这方面的代表,是一些“官场小说”以及各行业内的人创作的一些以行业内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这里就以“官场小说”为例,很多人在行政体系内浸淫日久,会习惯于这种体制内的生活状态以及在其中所积累的各种“人生经验”。相比于“外行”,他们创作官场小说会有非常丰富的细节——这是他们创作的优势——但与此同时,因为他们对自身生活方式的认同,又很容易将这种小说写为升官图。站在文学的角度,无论如何称赞其“细节真实”、“情节生动”等,都无法改变它并不是一个好的文学作品的县市。

正因如此,所以很多在青少年时期有一些文学创作天赋的人,在真正进入社会、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往往会发现自己的“灵气”没有了。这个“灵气”虽然有些虚无缥缈,但也不算是全无道理。

所以,在艺术创作中,“阅历”、“经历”这些东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

感受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而且多多益善,这就是生活,最大限度的生活。

这种“感受”的深度和表达技巧的融合,是一部好的作品的基础。比如,你自从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就一直在家蹲着,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与那些一毕业就进入职场,发展地顺风顺水的人相比,你固然缺乏职场和社交的经验,但是你对一个宅家的人的心态、与父母相处的细节、对这种相对封闭生活的思考,却一定会比那些一直在职场的人更深一些。再比如,同样是40岁,别人早已结婚,孩子都要考大学,而你还在单身,也没有啥结婚的想法,那么别人固然有养育子女的经验,但你也有三四十岁独自一人生活的经验。尽管在社会层面上,对这这两种生活会有不同的评价,但在文学层面上,二者并没有高下之分。

即便是在学校里,对于有文学天赋的孩子来说,也一定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很多有趣的东西。而且,由于所处年龄的不同,青少年所感受到的东西与中年人也会存在很大区别,这都是进行文学创作的切入点。

但正如前面所说,那些阅历丰富的老干部,因为缺乏文学创作和表达的能力,终归只能让自己的经历成为别人创作的素材,而对于中学生来说,“感受自己的生活”也只是文学创作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能否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将其真正以“文学的”方式表现出来,则决定了其能否写出好的作品。而文学的“深刻”,更为强调的也是这种表达的深度,而非是思想的“价值”——否则,这世界上也就没必要存在艺术,而只需要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等等这些学科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