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1-06-19 16:00

一年前,我们在《公共自行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一文中探讨了公共自行车未被共享单车完全取缔的原因,一方面彼时共享单车的管理问题正日益凸显,尤其是乱停乱放、押金风险、自行车与机动车路权的争夺问题对城市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同时公共自行车虽略显颓势,但依旧具有公益性质、费用风险低、管理维护有保障、政府调控数量等优点,所以部分本地居民依旧倾向于公共自行车,造成无法暴力取缔的情况。

时机已到?公共自行车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近段时间,包括北京、武汉、广州、呼和浩特在内一些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相继退出市场运行,存车点、锁车桩等设施也被陆续拆除,这些空间随即被互联网企业的共享单车“占领”。一进一退之间,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交接了历史使命。

回顾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7年到2010年左右,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清晰,在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的时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的注意,彼时由政府部门主导推出了大批有桩自行车,车桩围绕汽车站、高铁站设置,受到部分市民的欢迎。

第二阶段则是2010年到2014年,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刺激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开始将它的运营管理权逐步移交给企业,此时仍以有桩单车为主,其使用仍受到局限,虽然此阶段公共自行车没有像后来的共享单车一样火爆,但是一种围绕公共出行的服务意识,运营能力已经在企业内部形成,加上互联网的催化,一系列共享单车品牌的种子已经埋下。

时机已到?公共自行车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第三阶段则是2014年至今,公共自行车与摩拜、ofo等一批共享单车品牌一路相爱相杀,随着共享单车的管控手段越来越成熟,公共自行车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与多数国家城市战略政策一样,公共自行车的谢幕是必然的,重要的是什么时候退出,掌握好退出的时机可以减小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城市管理能力的冲击。

疫情以前,共享单车市场各品牌的激烈竞争越过了你死我活的波峰,共享单车的无序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目共睹,城市管理部门疲于应对乱停放、收费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加速明确了共享单车保有量、市场准入、规范运营、企业责任等各方面问题。截至目前,共享单车的车型已经相对固定,数量相对适中,规则相对明晰,取缔公共自行车的时机已经成熟,水到渠成。

时机已到?公共自行车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出行的高效便捷事关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共享单车回应现实痛点,也利于环境保护。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变迁证明,在技术与服务方面,企业确实有其长处,但想深入到百姓的衣食住行当中成为“日常用品”,必须辅以政府部门的精细化治理,才能激发出最大红利。历经时间的淘洗,共享单车已经进入正轨,但仍需各方共同努力,让其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