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2-06-26 16:42

(中央社记者王扬宇桃园26日电)「陪你走一段路」生活坊是「网美」咖啡馆,也是庇护员工的职场,透过点餐送餐过程让庇护员工,逐渐建立起自己是在上班的「职场架构」;店长以琳透露,原想在制服贴上「动作慢」贴纸服务客人,但庇护员工决定:「不让自己被贴标签」。

「您好!欢迎光临!」走进位于桃园八德1号社会住宅的生活坊,庇护员工用略带点「卡卡」的鼻音语句欢迎客人;店内窗明几净、采用大量绿色设计元素,主要贩售咖啡、简餐与轻食,外观看不出是路得启智学园设立的庇护工场。

异于工场等于黑手流水线的刻板印象,「陪你走一段路」生活坊大胆改走「网美」咖啡馆路线,于民国109年11月开幕,未料隔年遇到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大爆发,店长以琳回忆那段惨不忍睹的窘境说:「曾碰上一天营业额,只有新台币81元!」

经营一家简餐咖啡厅实在不容易,特别是当时店里已聘用7名庇护员工与3位工作同仁,换算每人日薪竟不足一枚10元铜板,这距离原设定单日营业额一万元目标、实在太遥远;以琳说,当时自己心想,难不成要让孩子们枯站一整天。

当下决定,不论生意好坏都要演练「情境模拟」。她开始要求庇护员工进行「1万元」强度训练,在杯子、餐盘里装满同等重量的水,假装送咖啡、送餐点,还要洗餐盘;另外,水杯不小心打翻,立刻教导该如何处置现场,向客人说抱歉等等情境。

「平日像学习日,六、日就是实战日!」以琳表示,她的想法很简单,假设单日营业额真的达到1万元,这些庇护员工绝对应付不来,所以不能让他们误以为这份工作,一天只要卖几杯咖啡饮料或几份餐点,要透过不断演练让孩子知道,这是一份真实工作、是职场。

事实上,单是灌输「职场、工作」概念就煞费苦心。以琳说,这些孩子都是18、19岁,刚从学校毕业来到工坊,会以为只是换个地方「上学」;所以要花时间建立「职场架构」,让他们知道是在友善环境工作,单是建立观念就要半年时间。

看著现场庇护员工,有人在内场当助手、帮忙摆盘,或是当二厨、配合制餐过程递上所需调味料,有人负责外场,迎宾、送餐、清洁等应对如流,掌握各自节奏,而这背后藏著不少磨合辛酸。

以琳笑说自己是「鹰眼」,随时盯著厨房与用餐情况,当客人出现久候不耐烦「症状」时,赶紧与辅导员上前说明;当然也有遇过客人气冲冲甩门离开,她则冲出店外致歉解释,并希望有机会能再次到场消费。

庇护工场非常鼓励员工与客人互动交流,那怕尴尬、冷场也没关系。以琳指出,辅导员会让员工自己跟顾客说明点餐及结帐流程,如果有几个字没讲好或没讲清楚,才会跳出来帮忙补充,目的是让他们增进社交能力与人际互动关系。

店长以琳举例,有位庇护员工跟顾客说话时会很紧张、甚至一哭转身走掉,就鼓励她「客人愿意等妳」、回来重新讲一次,而客人很友善,也愿意再听员工讲;几次练习下来、加上她自己也想克服困难,现在这名庇护员工已能帮忙撑起外场工作。

订阅《早安世界》电子报 每天3分钟掌握10件天下事
请输入正确的电子信箱格式
订阅
感谢您的订阅!

她强调,庇护员工都具有就业意愿,只是因为障碍类别导致学习较缓慢,并非没有工作能力;设立庇护工场是给予技术专业扶助,从支持性就业、往前走到一般性就业,辅导员无法陪庇护员工走一生,但至少能陪他们「走一段路」。

以琳也透露,曾与辅导员讨论如何改善临场反应慢问题,甚至提议制服贴上「我动作比较慢,请见谅」贴纸的建议,最后决定开放让庇护员工自行决定,结果是「不要」。庇护员工说:「不希望自己被贴上标签!」(编辑:林克伦)11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