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3-22 12:04

近日,有关校园欺凌的新闻频繁地进入公众的视线中。河北邯郸市 3 名初中生杀害同学并将尸体掩埋在废弃蔬菜大棚内;陕西神木市昨日发布通报,8 名未成年人对 2 名未成年人在母婴室里进行殴打;绥宁县一名当时的初二学生,2021 年时带头将另一个寝室的女孩衣服脱光,用烟头和打火机烫烧其手臂及身体多处隐私部位,同时打开微信视频,让朋友“共享”画面......

这些通常是在影视剧里才会看到的残忍手段,经由新闻和通报点燃舆论后,又一次刷新了公众对少年之恶的想象。

校园欺凌的问题和影响由来已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以解决的痼疾。但值得注意的是,邯郸的案件中三名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都是留守儿童。

为什么留守儿童会卷入校园欺凌中?这个本来让人心疼的群体,为什么会有人成为暴力的加害者?

校园欺凌里的隐秘受害者

校园欺凌不会平等地“降临”在城市和乡村的孩子头上。

一份 2022 年发表在《Global Pediatrics》的研究中,作者在 2014 年对贵州农村地区的 76 名 12-14 岁学生进行了全球学生健康调查(GSHS),并与北京的 1629 名相同年龄段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比北京的同龄学生,贵州农村的学生遭受过至少一次欺凌的比例更大,有 47.4%,前者是 20.3%。

即便同样都是农村儿童,相比有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是欺凌链条里更“底层”的受害者。

根据发表在《人际暴力杂志》(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中一项对象包括 2147 名中国农村儿童在内的调查研究,大约 31.6% 的留守儿童反复遭遇过任意一种形式的欺凌。在被故意排斥/忽视、被编造谣言、被肢体攻击等不同的欺凌方式里,留守儿童有此遭遇的比例都比农村中其他非留守儿童更高。

持久的心理危机

什么样的儿童可能会遭受欺凌?家长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受欺负,其他人也难免会好奇。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从事反校园欺凌工作 11 年的沈旭看来,任何一种特质都可能招致欺凌。“在一个群体中,要符合某种标准才会融入,如果不符合,就可能受到排挤。”“每个人都可能被欺凌,也都可能成为欺凌者。”

而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的“候鸟”父母长期分离,缺少情感上的沟通,只能由爷爷奶奶一辈抚养,甚至寄宿他人家中,更可能感到负面情绪、陷入精神困境之中。

分离也意味着留守儿童可能得不到必要的保护和行为上的指导。而阴影和创伤一旦形成,即便是在长大成人以后,也未必能随时间痊愈。

2022 年一份发表在《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的研究收集和分析了知乎上关于留守儿童最热门的 3 个提问下(留守儿童长大后的状况如何?留守儿童的经历是怎样的?留守儿童长大后有哪些心理问题?)的个人叙述文本,共计 1475 条。

其中,留守儿童讲述的文字里,具有消极特征的词汇占据了更大比重。此外,留守儿童对自我的强调、对过去的回忆、对死亡的关注,都比其他人发布的内容更突出。

他们中有的讲述了成长过程中强烈的孤独感;有的难以掩饰对父母的失望;还有人长大到城市入学后,为在农村时没有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遗憾。

家乡在改变,父母在离开,儿童在守候

滚滚不息的城市化进程中,务工人员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远走他乡,与此同时,只能把儿童留在身后。

过去二十年间,留守儿童规模稳定扩大,从 2000 年的 3009 万人增加至 6693 万人,增幅为 122.4%。其中,农村留守儿童从 2699 万人增加至 4177 万人,增幅为 54.8%。并且,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大约每 3 个农村儿童中就有 1 个在留守。

而在 2020 年时,0-17 岁间的农村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比例达到 45.6%,超过只有一方外出的比例。无论是刚出生的婴幼儿、刚开始成长的小孩童,还是已经十几岁的青少年,父母都不在家的情况,都比有父亲/母亲一人在家的多。

农村留守儿童里,低龄化的特征也更加突出了。出生于 80、90 年代的“第一代”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作为第一代农民工大规模去城里务工是在 2000 年以后,因此这一代在童年早期还拥有相对完整的家庭生活。

如今,则有接近 75% 的“第二代”农村留守儿童,还没上初中就与父母分开了,而这正是人对原生家庭有着强烈精神依赖的年龄阶段。

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留守经历带来的影响深远又复杂。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与农村留守儿童遭遇欺凌同时发生的是,部分留守儿童也成为了欺凌者、施暴者。

据报道,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长期的犯罪案例跟踪中发现:留守或单亲家庭的背景,和成年后的暴力型犯罪有着密切关联。她接触的近十起死刑判决案件,犯人在童年都没有母亲陪伴,由爷爷抚养成人,成年后发生暴力犯罪。一份发表在《教育与经济》的量化研究也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欺凌他人的发生率比农村非留守儿童更高。

个别留守儿童极端案例的背后,还有千万规模人口的留守儿童的困境亟待解决。解决思路是什么?从内到外、从微观到宏观,相关人士也提出了不少建议。

据媒体报道,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指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两种思路。其一,鼓励父母回老家,也就是返乡就业。但在陆铭看来,这并不符合市场经济下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规律。

其二,就是要让留守儿童能够逐渐地跟随父母到他们就业的地方去读书,这是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方案。如今大城市有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出现招不满学生的情况,“现在就是大幅度降低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门槛的最好时机”。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曾在媒体采访中指出,改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现状要有好的配套制度,比如,可以优化落户政策,方便留守儿童跟随父母前往城市安家落户、入学升学。

仍然留在老家的留守儿童也亟待更体系化、精细化的照顾。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张军扩和全国政协常委王路建议相关部门设立“欠发达地区农村婴幼儿早期养育项目”,明确政策目标、受益人群、资金投入、实施方案等,给乡村儿童提供更好的早期发展服务。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解决问题的现实需求越来越迫切。家长、老师、同学、再到庞大的公众,都不会想再看到留守儿童欺凌或被欺凌。

作者 | 张铃媛

设计 | 孟令稀

编辑 | 吕妍

封图来源 | 《漫长的季节》豆瓣剧照

参考资料

【1】She, X., Zhao, D., & Li, M. (2022).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disparities in rural Guizhou vs. urban Beijing: A comparative analysis from China. Global Pediatrics, 2, 100023.

【2】冰点周刊,在乡村,看不见的校园欺凌

【3】黄斌欢.留守经历与农村社会的断裂——桂中壮族留守儿童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04):48-58.

【4】红星新闻,405寝室的梦魇:学姐21天多次霸凌他人,有受害者又成施暴者

【5】贾勇宏, 吴恩慈. 农村留守儿童更易遭受校园欺凌吗?——基于1487份农村中小学生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 教育与经济, 2022, 38 (02): 79-87.

【6】新乡土,留守儿童为何成为一个新问题?

【7】严肃的人口学八卦,为什么留守儿童更容易卷入校园欺凌?

【8】真实故事计划Pro,留守儿童:被牺牲的6100万,现在长大了

【9】中国新闻周刊,儿童主任是留守儿童问题的良药吗?

【10】21世纪经济报道,陆铭:当前正是推进留守儿童随迁入学的最佳时机

【征稿说明】

有数的创作者来自不同的行业和职业身份,如果你也想在有数栏目发布原创的数据可视化作品,欢迎通过邮箱投递!

投稿要求

1.作品请保证原创,并且未在其他媒体平台公开发布过。作品(包括图片)不含任何编造、伪造、抄袭、洗稿等问题。

2.稿件不限主题,但我们希望作品尽量兼具这些要素:(1)关注核心的主题和问题,而非罗列零散的数据发现;(2)数据来源的标注清晰、准确;(3)数据图表的运用准确、美观;(4)稿件字数4000字以内为佳。

3.希望你在投稿前,已经阅读了有数栏目的独家稿件,了解我们的常规风格是怎样的。对于非常有意思的数据内容,我们不拘泥于风格。

投稿方式

1.通过邮件发至:[email protected]。如投稿过程中有疑问,请添加湃客小助手(微信号:paike0719)私信。

2.请在邮件中附上姓名和联系方式,如采纳,编辑将与投稿作者联系。

投稿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一定的稿酬。期待你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