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3-23 07:59
「原子弹之父」传记电影「奥本海默」获本届奥斯卡7项大奖。(取材自IMDb)「原子弹之父」传记电影「奥本海默」获本届奥斯卡7项大奖。(取材自IMDb)

今年奥斯卡金像奖最大赢家《奥本海默》,描述「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故事。以主人翁的求学、教学,特别是主持「曼哈顿计划」的经过,以及后来在听证会的自我陈述和他人陈述等,多线穿插,呈现这大时代中,顶尖科学家们在追求真理、拯救世界,后来又卷入政治斗争的复杂历程。

这历程看似离我们遥远,其实是影响人类最深、最广的一段历史,连台湾的命运都被改变了。由于曼哈顿计划成功,美国抢先研发出原子弹,先后轰炸广岛、长崎,迫使日本军阀投降,结束二战,台湾也终于摆脱长达半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奥本海默在二战后被视为英雄,受到媒体追捧与民众崇拜。这位理论物理学家并非「科学怪人」,而是有深厚人文素养,又绝顶聪明的天才。片中,他在欧洲仅花了六周就精通荷兰语,还能以此授课;直接用德文读完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甚至把语言能力扩展到梵文。他关心弗洛依德与荣格的心理学,还欣赏立体派画作,以及史特拉汶斯基的音乐。这些桥段虽与剧情没有直接关联,却突显了主人翁关怀层面之广泛,并让观众了解到,20世纪初,人类文明进步神速,无论在自然、人文或艺术,都产生了重大突破。

这些突破对人类影响最明显而直接的,当属自然科学。过去在教科书里许多如雷贯耳的物理学家及化学家,难得成了戏中有血有肉的人物。像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量子理论的波耳、测不准原理的海森堡等等。包括《别闹了,费曼先生!》,这位特立独行的诺贝尔奖得主,也在戏里打过鼓。伴随著菁英分子们的,是颠覆静态宇宙观的新理论,譬如恒星也有生命史,而爱因斯坦主张上帝不玩掷骰子游戏,也受到了挑战。

有人说这部电影很烧脑,或许与对白中少不了艰涩的科学理论有关吧?但对非英语的观众而言,更烧脑的,恐怕是听证会你来我往的问答。不同人物接二连三登场,看得人眼花撩乱,言谈内容也不易掌握,只好从紧张的配乐,感受惊悚的气氛。然而,看似冗长难懂的听证会,却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性。它扮演了类似旁白的角色,避免枯燥的单线叙事,让曼哈顿计划参与者的思想、行为及动机,更为清晰;另一方面,透过反复争辩,也揭示了政客与科学家的斗争,美国与苏联的较劲。谁该为巨大伤亡负责?当权者又该如何决策?有太多值得思考的深刻问题。

言语交锋中,小组成员对奥本海默的私生活穷追猛打,以致有一幕,奥回答到一半,忽然全身赤裸,接著他的共产党情妇一丝不挂地与之交媾,挑衅地盯著他太太。这显然是比喻奥面临巨细靡遗的盘问,犹如衣服被剥得精光。

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幕,就是原子弹试爆,导演注意到光速与音速的差别,先以消音状态,呈现巨型蕈伞般冉冉上升的熊熊烈火。奥惊愕之余,喃喃自语:「我是死神,世界的毁灭者。」然后才是轰然巨响。这段无声胜有声的几秒钟,竟比夸张的爆炸声还要震撼百倍,堪称经典。

看了这出主题沉重的戏,不免想起爱因斯坦的名言:「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武器是棍棒与石头」。然而,如果坐视纳粹先研发出核武,恐怕是更大的灾难吧?当希特勒自杀的消息传出后,曼哈顿计划的本来目标已经消失,美国仍以不想牺牲太多士兵为由,执意投掷原子弹,是否具有足够的正当性,就不免争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