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3-31 23:24
福康安的回答

金庸开始写武侠小说其实是为了卖报纸。当时(1955年),金庸在《大公报》当编译,报社要发行《新晚报》,大家开会讨论决定找人在上面连载武侠小说来吸引读者订阅。一开始找的还不是金庸,而是梁羽生。梁羽生在《新晚报》上连载了《龙虎斗京华》和《草莽龙蛇传》两部武侠小说,有些肝不动了,就从梁羽生身边的朋友里抓壮丁抓到了查良镛,查良镛把他名字最后一个字拆开,就变成了金庸,接替梁羽生继续在《新晚报》上写武侠小说。总之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卖报纸。

金庸一出手就能写出《书剑恩仇录》这样高水准的武侠小说,其实是因为他经常跟梁羽生一边下棋,一边讨论的结果。

在他们还没有出道(写武侠小说)之前,两个人在一起下棋的时候,就经常讨论什么样的武侠小说是好小说,武侠小说到底应该怎么写,假如自己写的话会写出怎样的故事等问题。所以梁羽生一上来就能写武侠小说,金庸也是一样。

《书剑恩仇录》让金庸在武侠小说这个领域的有了一些名气。《香港商报》也请他写武侠小说,于是就有了《碧血剑》和《射雕英雄传》。

这期间,金庸离开了《大公报》,去了长城电影公司,转行当编剧,还跟女明星传出绯闻。但是金庸没在电影圈里待太久,就跑去创办了自己的报纸《明报》。借着《射雕英雄传》的热度,无缝连接到《神雕侠侣》,终于可以为自己办的报纸写武侠小说了。这一步对金庸来说意义非凡,因此金庸曾高价悬赏征集《明报》创刊的前三十期旧报,每期20万港币。

那时候《明报》只是一份四开小报,前面是本地新闻,然后是国际新闻,再下来是武侠副刊,最后是花边副刊。算上金庸,报社只有三个员工,所以他要负责编辑撰写所有的内容。同时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神雕侠侣》也从日更1100字,逐渐变成日更1600字。

为了解决财务问题,金庸又办了一本杂志《武侠与历史》,开始在上面连载《飞狐外传》。因为《武侠与历史》是旬刊,所以《飞狐外传》是10天一更,每次金庸都要熬夜一口气肝出8000字。

所以《飞狐外传》不像金庸的其他小说一千多字一个段落,而是八千字一个段落。而且为了凑字数,金庸故意不用之前他专门设计的那种模仿古典的、传统的文风和语气,而是用西式的,类似翻译腔的句式,写出了一种现代腔调,节奏上也变得松散和缓慢了。后来整理出书的时候,他自己又觉得不顺眼了,所又都重新改了过来。

然而,靠连载武侠小说并不能让一家报纸真正繁荣,也不能实现金庸真正的抱负。没错,金庸曾经想当一名外交官。可惜天不遂人愿,金庸只好在自家报纸上写社评。有了社评,反而让《明报》这种小报一下子好像正经了,本来买来消遣的读者也可以装装样子,结果就是又多卖了不少报纸。

可见,无论是写武侠小说还是写社评,最终还是为了卖报纸。金庸的例子说明,写作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传播行为,所谓的文学意义和价值都是后天建构和追加在上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