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4-05 15:50

(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5日电)民国83年的「410教育改革大游行」促成广设大学等政策,近来却因少子女化、教育商品化等备受各界批判。然而教育团体提到,教改30年来,也为台湾经济和社会文化转型带来助力。

410教改提出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推动教育现代化、制订教育基本法等诉求,对台湾的教育政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广设大学,促使台湾在后续约10年间大学数量暴增。

根据教育部统计,83学年度时全国有23所大学、35所学院、72所专科(共130校);「410教改」后不少专科升格,到最高峰的96学年度,全国有100所大学、49所学院,专科剩下15所(共164校)。

而近10年来大学受到少子女化海啸冲击,不少学校面临生存危机,纷纷转型退场。到111学年度,全国为126所大学、10所学院、12所专科(共148校)。

高教工会理事长周平接受中央社电访表示,410教改有其时代背景,30年前台湾的产业从世界分工下处于「半边陲」状况,逐步往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发展。另一方面,30年前台湾也正从威权时代转移到民主化、自由化、国际化发展,社会批判「大学窄门」,并期盼政府减少对大学的控管。种种力量汇集起来,对教育改革赋予很大的期待。

然而,周平指出,410教改希望增加公立大学,但后续的高教扩张却偏向「捡便宜」政策,让大量专科升格,如今私立大学仍占6到7成。且相较于OECD(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国家,台湾投入的高教经费仍然偏低,许多学校用最小成本办学,教学品质堪虑,也让教改备受批评。

周平认为,教改30年来,从「事后诸葛」来看,少子女化与大学扩张政策确实有抵触,但今天台湾的经济、民主、文化和公民素养的提升、高科技产业的荣景,一部分也要归功于大学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虽然大学生素质可能不比菁英教育时期,但平均水准是有提高的。」

周平也提到,年轻一代经历大学洗礼,受过论述、思辨的训练,并学习接受不同的意见,进而形塑出现今最可贵的民主环境,这些也都可归功于教改。

全国私校工会发言人尤荣辉表示,410教改发生之前,台湾累积了半个世纪对高等教育「窄门」的不满,政府后续的政策,主要还是顺应民意对高等教育的渴求,然而,大学数量一下子膨胀的太快,急就章、便宜行事的政策让大量五专升格,「质」却没有明显提升,形成当下浮滥的状况。

尤荣辉表示,从正面来看,教改提供大量高等教育人才,确实对台湾的产业有所助益。但负面的后遗症则是文凭的「含金量」下降,不少学校招生「宁烂勿缺」,导致大学生素质急速下降。

「政府不得不亡羊补牢,解决广设大学后留下的弊端。」尤荣辉呼吁加强私校退场、转型,提供诱因改办为社会迫切需要的长期照顾、社会住宅、其他文教事业。公立学校也要持续整并,并检讨学费调整措施。

尤荣辉表示,执政者应从410教改吸取经验,制订政策时应把眼光放的更长远,考量到人口变化、产业变迁等更多的因素,避免急功近利、讨好选民的政策,缺乏长远和前瞻的发展蓝图。(编辑:陈政伟)11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