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4-08 19:31

外国驻华记者协会(FCCC)周一(4月8日)发布2023年度的中国媒体环境报告,以「摘下了口罩,障碍仍然存在」为题,认为中国放弃疫情「清零」政策后,外媒报导环境虽有开放,却仍未重回疫情之前的水准。

此外,高科技被用来监控、干扰外媒记者的情况越来越多,甚至首次有记者指出,中国政府用无人机监控其行踪。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报告指出,绝大多数的外国记者称有理由认为中国政府「可能」或「肯定有」侵入他们的微信(81%)和手机(72%),或者是在其住家或办公室放置窃听器(55%)。

此报告的调查期间是2024年的1月和2月,对象是外国驻华记者协会的成员,其157个成员之中,总共有101人填答。

「敏感」议题变多

尽管有81%的人认为2023年中国报导环境有所改善,但许多针对在当地独立报导的打击做法在疫情前早就存在,如今也随著封控松绑,「更多记者要面临严厉的打击手段」。

「外国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没有遇到问题的情况,才是例外。」报告写道,当面的恐吓与监控增加,更复杂的数位监视手段也益发常见,导致记者在中国进行独立报导仍遭遇重大阻碍。

报告引述《经济学人》北京分社社长任大伟(David Rennie)的说法:「疫情期间,在地方报导的情况非常糟糕……现在则是更为随机,更难预测什么时候会被跟踪,很难知道没有监督的采访行程何时会被地方的政治宣传部门缩短。」

99%的外国驻华记者认为,中国的报导条件「很少」或「从未」达到国际的标准。有81%的记者曾经遭遇「干预、骚扰与暴力」。被中国警察或其他官员阻挠过至少1次者,占了54%,另外有45%的人表示曾遭不知名人士阻挠。

对外媒记者来说,因报导「政治敏感」议题而遭中国政府施压者,不在少数,且「敏感」议题的范围有扩大的迹象。曾尝试在新疆采访而遇到问题的记者,占了85%;除此之外,分别有79%、43%和68%的人表示,在靠近俄罗斯、东南亚的边境区域,或是在内蒙古这类族群多元的地区报导时,也遇到问题。

官方的压力让潜在的受访者更加不敢接受外媒采访。报告指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学界、智库人士与分析师要不是拒访,就是要求匿名,或者根本不回应。

超过8成的记者都遇过受访者以「未获准与外媒交谈」或「需要事前许可」为由而拒访;另有逾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原本已经确认好的采访曾因官方压力,而在最后一刻临时被取消。

记者处境艰难

外国记者要取得签证及居留许可,亦仍存在问题,且美国媒体面对的情况特别严峻:2023年美媒记者只有1人成功获得中国政府认证。这种情况导致部分外媒人手不足。

替外媒工作的中国记者也持续遭遇官方施压;49%的外国记者表示,其中国同事曾遭遇施压、骚扰或者恐吓,比2022年的45%更多。

这份报告发布前夕,出身中国、现为澳洲籍的记者许秀中(Vicky Xu)在澳洲媒体《周六报》(The Saturday Paper)发表一篇文章,同样批评中国对记者的压迫,并质疑澳洲政府的对中政策。在这篇自述中,她揭露自己近年来遭中国政府人士跟踪、恐吓的经历,精神上承受极大压力。

许秀中写道:「在澳洲,我一直被跟踪。常有陌生的东亚男子站在我的公寓大楼前,像是自愿守门。我换掉电话号码和新的电子邮件,安装住家安保系统,一再地搬家……我没有稳定的住址,因为我现在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过一种游牧人生,比中国共产党的打手抢先一步。」

许秀中关注新疆维吾尔人遭受「强迫劳动」、被送入「再教育营」的处境,并加入智库「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其报导与报告获各国媒体广泛引用。但这些文章也导致她成为北京的批评目标;《环球时报》、《人民日报》等中国官媒指责她是「新疆棉」争议的「幕后黑手」,甚至批评她「不知廉耻指责自己的祖国」。

2021年,与许秀中相识的澳洲华裔艺术家巴丢草受访时曾告诉DW,中国政府攻击许秀中的首要目的,是「在中国内部摧毁她,并明确告诉中国国内的人民:『你们是中国人,不要像她这样做,否则你会受到跟她一样的攻击或威胁。』」

(综合报导)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章由德国之声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