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14 23:10
HOU的回答

阅读理解,理解与写作,是一个统一和完整体系。

阅读,字词句段文,从文章的基本构成到不同侧面去理解文章的表面和深层的意思,这就是阅读与理解。

阅读理解,也会同时指导自己的写作,写作也帮助我们阅读和理解,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共同促进。

怎么学好阅读理解,除了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之外,阅读理解与写作同步训练,一举两得。

第一、字词句文

这是一篇文章的基本要素,是文章的基本构成。语文基础知识最简单的部分就是由字组成词、由词组成句子,句子连接起来形成段落,无数个段落构成一篇独立的文章。

高中生,难道这些会不懂?这可不一定,不然为什么不会回答问题?

像有些人说过,每一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不知道写的究竟是个啥?

所以,可以抽出其中一段话,结合上下文,来说明这段话在文中的意思。这样训练,考考自己是否懂得字词句在文中所表达的特定意思。

从这几点考虑:

1、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分析本句的结构,理解结构复杂的句子。

2、联系文中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语言风格,领悟句子的含义。

3、关键是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以及与文对应的解说句,结合段意和全篇中心理解把握。

譬如:

《父亲不写信》(2005年河南题)

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冷峻与慈祥再加上伤感,为什么脸部的表情如此复杂而又产生着变化?一定跟当下的心情有关,跟发生的事情有关。

母亲去世、没有考上大学、复读、大学通知书、借学费……

从前面段落里需找事情发生的起因、发展过程。

2、难以掩饰,为什么掩饰不了呢?真情流露。什么真情?几种情绪都反应在脸上,将几种表情连带的情绪以及内心的感受一一说明。

3、感慨,欣慰,远离与牵挂,这些意思就是通过上下文的描述而总结归纳出来的词语。也是父亲心情的写照。

这句话分析明白了,对这篇文章包含的父爱就可以说一目了然了。

主题与中心就是写:父爱

罗贯中 父亲

第二、叙事与议论和说明

初中阶段的写作任务以记叙文为主,高中阶段以议论文或说明文为主。

阅读理解也有不同的体裁和题材。

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议论文:总论点、分论点、论据、结论。

那阅读的文章所要分析的内容跟写作文时是一样的出发点和写作手法。如果了解自己的作文是怎样完成的,阅读理解的内涵也是大同小异。

无论是记叙文和议论文都有题目,题目往往就是写作的中心或者是线索。

记叙文里有人物,人物就会有性格,有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与结尾,复杂一些的故事就是小说,小说也是一样,有人物,人物有性格,有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与结尾。有小说的铺垫、悬念、转折、情节、线索和叙事结构与写作特色等。

针对小说:理解

1、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结构布局、写作手法

2、小说刻画了“浪子”的形象,请对这一形象作简要分析。

人物性格、言行举止

10.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陶洛丽斯,也有人认为是“浪子”鸽子,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怎样区别主人公?分析小说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在哪个人物的身上体现的更具体、更明显、篇幅更多,手法上倾向于哪个人物等。

只要心中有这些概念,结构布局、修辞方法、形象描写、性格刻画、线索贯穿、主旨和意图、主题与中心思想,基本根据这些概念,带着问题去文中寻找,一定会有答案。之后再概括总结并运用文字表达出来。

然后可以反向练习,逆向思维,仿照你阅读的小说或者其他体裁的文章,换汤不换药地仿写,体会作者是怎样完成的,都写了什么内容,可以为此提出哪些问题,反复练习,就会开窍并熟能生巧。

总之,把考试中的问题归类,平时练习的时候,自己设定几个问题,边阅读边思考每一个部分都在写什么,再做点标记。看看自己设定的问题会不会出现。

考试是先略看以下需要回答的问题再阅读文章写答案。平时阅读时可以一边读一边假定问题,看看自己的命中率有多高。就会越来越了解读的时候会联想到哪些问题。

我在教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就有这样的体会,不用看题目,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把问题随口拆解,这就是看内容就会知道应该问什么,也就是需要读者理解什么,才是看懂了眼前的文章,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