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4-17 18:40

(中央社台北17日电)Netflix版「3体」播出引发热议之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指称,2017年10月迄今,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公尺口径无线电望远镜,已经发现超过900颗新脉冲星。这座无线电望远镜的科学目标之一是「搜寻外星文明」。

中国这具500公尺口径无线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简称FAST)位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是世界最大的填充口径无线电望远镜,也是世界第2大的单一口径无线电望远镜,仅次于俄罗斯的RATAN-600望远镜。

央视新闻今天报导,截至目前,FAST已发现超过900颗新脉冲星,其中至少包括120颗双星脉冲星、170颗毫秒脉冲星、80颗暗弱的偶发脉冲星。这些发现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

报导并称,从1967年人类发现第一颗脉冲星到FAST在2017年10月发现首颗脉冲星的50年里,全世界总共发现的脉冲星只有3000多颗。「中国天眼」目前已发现的脉冲星数量,是国际上同时期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以上。

报导还称,「中国天眼」拓展了人类对脉冲星辐射强度的观测范围,其发现的900余颗新脉冲星中,大多数是世界其他望远镜难以发现的暗弱脉冲星。

中国专家表示,最新发现的近百颗暗弱的偶发脉冲星与正常脉冲星相比,辐射流量密度要低一个量级。研究这些偶发脉冲星,对理解银河系中恒星死亡后形成多少致密中子星残骸,以及揭示未知的脉冲辐射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脉冲星是快速旋转会发出电磁脉冲的中子星。

据新华社报导,恒星演化到末期,发光发热会减少,恒星中气体膨胀的力抵挡不住重力,一下子就崩溃,发生超新星爆炸。质量较小的恒星会变成白矮星,质量再大一些的恒星则变成中子星,特别大质量的恒星最后会坍缩成为黑洞。

报导说,目前,FAST每年观测时间稳定在5300小时左右,为持续产出科研成果产生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目前也开放世界申请自由观测。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科学院为「中国天眼」设下5个科学目标,其中包括「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搜寻外星文明」。

综合中国媒体报导,2022年6月,中国地外文明搜寻首席科学家张同杰教授宣称,利用「中国天眼」已经发现了几例「来自地球之外可能的科技痕迹和地外文明候选信号」,一度引发官媒报导与关注。

据纽约时报此前报导,「中国天眼」指向一颗名为克卜勒438b的系外行星,这颗岩石行星的大小约为地球的1.5倍,在天琴座的克卜勒438红矮星的「宜居带」内轨道上运行,距离地球数百光年。据估计,这颗行星的表面温度为摄氏2.8度,让其成为可能存在生命的候选者。

然而,报导这一发现的官方报纸「科技日报」上的文章其后很快就消失了。中国的天文学家们已在给这个结果泼冷水。外国专家指这些讯号是来自于地球的无线电干扰。(编辑:杨升儒/邱国强)11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