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4-18 07:49
作家小野(李远)(左二)将接任文化部长。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作家小野(李远)(左二)将接任文化部长。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小野(李远)将接任文化部长,有媒体形容「跌破眼镜」,有人深挖他过去在政界发生过的争议,也有人肯定他在艺文界的丰富资历,期待开创新局。

熟悉小野的年轻人或许不多,但在解严之前成长的学子们,恐怕很少人不知道,他是少数从生物学系毕业,跨行到文学与电影产业的作家:小说《蛹之生》感动过无数读者,电影剧本也多次得奖。犹记得高中时曾听他演讲,相当佩服其关怀层面之广及对理想之坚持。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姑且不论小野在担任华视总经理之后,是否仍保有理想性格,但身为国家文化部门领导者,必然需要理想与格局,尤其应该为台湾文化的发展拟定清楚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策略。

台湾文化发展的目标是什么?似乎很久没有人关心了。这几年最常听到的口号是「多元文化」,但诸多实际作为却与之背道而驰。譬如2019年通过的《国家语言发展法》,强调国家语言一律平等,可是文化部却推出了「鼓励表演艺术台语主流化计划」、「网路社群影音内容台语主流化」,真不知要把其他弱势语言放在什么位置?

近年来,文化预算大幅提高,艺文发展固然得到充足的养分,可是如果缺乏正确的方向与有效的战略,就容易产生浪费。像年初在台南公演的歌仔音乐剧《1624》,两天便烧掉超过8,600万,相当惊人。

平心而论,文化部出面邀集艺文人士打造旗舰作品,若能进军国际,或成为一再演出的经典,即所谓「开张吃三年」,是件好事,可惜这出戏并没有外销的可能或打算,未来再度演出的机率也趋近于零。尤有甚者,它的史观饱受批评:1624年是荷兰在台南建城、开启在台殖民的一年,怎么会有被殖民者大张旗鼓地庆祝呢?更为争议的是,耗费的巨资,被质疑并未经过正规的预算审查。假如大量的文化经费,沦为政客的政治资源,为特定政党或意识型态服务,那才是国家文化的不幸。

另一个未善用资源的例子,就是重新开张的国立历史博物馆。五万多件历史文物,除了当代书画的主题展之外,过去常设展的重点,包括史前彩陶、商周甲骨青铜器、唐三彩、石刻佛雕、玉器、瓷器等,只挑选了一百多件展示。库房改为展厅,流落在外的馆藏,还要等中和预定地的新库房盖好,才能集中管理。耗时五年闭馆整修的结果,竟是没有库房,还舍不得展示具有代表性的珍品,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管如今小野的形象如何,他至少是一位曾在艺文界深耕、有贡献的文化人,应该更了解艺文生态,懂得如何与艺文人士对话。掌握资源越多,权力越大,越要戒慎恐惧,最忌讳偏信偏听、自以为是和滥用权力。建议小野以包容的态度,虚心、广泛地向艺文界请益,察纳雅言,相信一定能为台湾文化擘画美好的愿景,提升以小搏大的竞争力,在国际间取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