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盒游戏新闻 ( ) • 2024-04-21 18:53

引言:永远新的旧故事

与很多朋友一样,我最早听说范进的大名是在初中语文课上。那时,老师不仅给我们看了《儒林外史》的85版老电视剧,还让我们进行角色扮演,逐段朗读了人物台词。打那以后,范进的名字和他那“噫!好!我中了!”的名场面便如同符咒一般,烙刻在我的记忆深处,甚至还一度激起了我去图书馆借阅原著看的兴趣,直到我被晦涩难懂的明代官制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所劝退。

经典永不过时。多年以后,当我在游戏《儒林外史:范进篇》里小心地操纵范进逃离噩梦的时候,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到遥远的初中课堂上。于是,《儒林外史》再一次被我借来。随着社科知识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积累,这次我翻开泛黄的书页时,颇有些“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意味。

游玩体验

先来聊聊游戏本身。本作是一款以剧情和探索为核心的角色扮演类冒险类游戏,玩家将扮演范进,在赶考的旅途中邂逅志向不同、性格迥异的同伴们,体验明代中期辛酸百味的科举人生,同时逐步发掘“官场”背后残酷的真相。

本作的体量不算大,流程(主线+支线)大概四五个小时。游戏的画面主打一个怀旧像素古风,兼顾写实。音乐也是古典风格,时而活泼轻快,时而婉转忧伤,时而急促紧张,时而舒缓悠长,与主角范进在不同际遇下的心境转变相契合。

玩法方面以道具收集和人物对话为主,也有一些别具匠心的关卡设计。例如在第二章里屡试不第的范进陷入噩梦之中,噩梦里的所有角色都对范进抱有极大恶意。玩家需要在视野受限的情况下分析不同角色的行动轨迹和视线方向,从而操控范进逃出生天,这对玩家的观察能力和手速都提出了较大要求。像我这样的手残党就因为眼比手快,常常在拐角处和鬼魅般的孩童撞个正着,活脱脱把《儒林外史:范进篇》玩成了恐怖游戏。好在制作者“贴心”地加入了多次失败后选择跳过的功能,不然我到现在还卡在那里(恼)。

 此外,作者还设计了大量饶有趣味的小游戏,如猜灯谜、消消看、愿者上钩(其实就是黄金矿工)、封官进爵(2048方块游戏)等,以增强游戏的可玩性。

重塑范进:考据,还原与创新

在游戏末尾的致谢名单里,我注意到制作人引用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作为“参考文献”,乍一看像是唬人,其实不然。一个具体的例子是范进和好友魏好古去书院参加文会,一路上需要“过关斩将”,也就是回答各类与科举制度紧密相关的问题。从这些题目的设计中可见制作者对于科举制相关掌故的深入了解。

而在文会的最后,书院的管事邀请范进吟诗作赋,这自非专作八股文的范进的长项,于是魏好古便毛遂自荐,即兴作赋一首,说什么“阮籍之哭穷途,肆彼猖狂;杨朱之泣岐路,悲其南北。”我想制作者作为一个现代人,想必是很难自己从无到有写出一篇赋出来的,但也不至于随便从哪个古人那里“借”一篇赋来用。一查之下,我发现这篇《移家赋》出自《文木山房集》。而“文木”二字,正是《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晚年的自号。制作者的巧妙用心,由此可见。

也许有不少朋友会冲着《儒林外史》里和范进有关的名场面来玩这款游戏,那么你们应该不会失望,因为本作对范进卖老母鸡换米、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高兴疯了”、胡屠户喝酒壮胆打醒范进等名场面情节都作了尽可能忠实的还原。比如胡屠户掌掴范进那一段,有忠于原文的台词,有生动的动画,有清脆的音效,表现力极强,给玩家以身临其境之感。

此外,制作者也在保留《儒林外史》原著的思想内核和主要情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例如魏好古在原著中出场次数不多,一是童生试时被主考官周进批评诗词歌赋是“杂览”,一是约范进同去乡试。在本作里,制作者敏锐地注意到了魏好古与吴敬梓的共同点(吴敬梓年轻时也喜欢诗词歌赋,厌倦八股制艺),于是给他增添了很多戏份,如接济范进,乡试路上救范进脱险等,在文会中更是大为活跃,简直成了吴敬梓本人的化身,一个怀才不遇,玩世不恭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

再比如本作的主角范进,原著中对他的描写集中于第三回到第七回,并没有提及他的青年和中年经历,他的故事在升官后也没有了后续。而在游戏里,制作人则综合使用插叙、回忆、梦境等方法,让范进出生在一个郎中家庭里,对他的成长经历和中举前后的活动进行了更细致的描绘,并对他担任学道和通政司使后面临的官场道德抉择进行了丰富的刻画,从而揭示了他那复杂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得以体会他的喜怒哀乐,使得这一经典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丰富,也更能引起我们现代人的共鸣。

科举制的困境与范进的影子

这里我们再来简单聊聊本作的主题——科举取士。

受语文教材的影响,我们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科举制禁锢思想,摧残人才,弊多利少,范进和孔乙己等受害者就是最好的例子。然而,诚如余秋雨在《十万进士》里所说,科举的直接结果,是选拔出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这个庞大的群落,当然也会混杂不少无聊乃至卑劣的人,但就整体而言却构成了各个王朝文官集团的主体,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科举制的本质是文官选拔制度,而不是文学创作才华和经典阐释能力的考查制度。与重视血缘的世卿世禄制、标准不一的察举制和容易导致世家大族垄断重要官职的九品中正制相比,强调开放性与包容性,重视文化水准的科举制已经是封建社会里接近最优解的选择。

当然,科举制也并非全无缺陷。本为显示公平,结果九州大地全都成了科举赛场,一切有可能识字读书的青年男子把人生的成败荣辱全都抵押在里边,科举考试的内涵大大超重,也因此变了味。到了朱元璋实行八股取士时,科举制从内容到形式均严重束缚应考者,其弊端也越发明显。

吴敬梓对此看得很清。在《儒林外史》的第一回,他就借隐士王冕之口,表示朱元璋八股取士之法“这个法却定的不好”,此后“一代文人有厄”。游戏的制作组则把这段故事放在结尾作为彩蛋剧情,可谓卒章显志。

僵化了的科举制造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人格的急剧退化,给他们带来了心理痼疾和人格遗传,其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加深远。譬如伺机心理(余秋雨在《十万进士》里也称其为“翻身心理”),本来以奋斗求成功是无可非议的人间通则,但八股取士的竞争并不追求自然渐进,而是企盼一朝发迹。成败贵贱切割成黑白两大块,泾渭分明。再如骑墙态势,即把读书当作手段,把做官当作目的,结果两头都有期许,但两头都不着实,两头都难落地。

常看我文章的朋友知道,除了游戏杂谈和评测,我也不时会写考研和法考等考试攻略类内容。因此,上述提到的伺机心理也好,骑墙态势也好,对我来说并不是虚无缥缈或遥不可及的概念。就前者而言,当年高考失利后饱尝辛酸(被高中班主任高强度冷嘲热讽,被家人埋怨了三四年,和胡屠户嫌弃范进一事简直如出一辙)和考研上岸翻身后扬眉吐气(虽然不至于发疯,但是总觉得人生快事,莫过于收到拟录取短信)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从这个角度看,我常常能在我自己和身边人的身上看到范进的影子。个中道理,值得深思。

结语:品范进中举,尝人生百态

总的来说,《儒林外史:范进篇》是一款题材新颖、创意十足的像素风角色扮演类冒险游戏,这从独具匠心的关卡设计和众多小游戏中可见一斑。其立意深刻,剧情和主题都具有一定深度,比较适合喜爱古典文学作品的玩家(以及纯粹想看范进发疯和挨打的乐子人玩家)。

此外,这款游戏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也对范进这一形象进行了成功的深度重塑。与范进一同尝遍科举路上的酸甜苦辣,我们也能联想到自己人生中的百般滋味,从而与范进的喜怒哀乐相共情。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游戏中的范进那样,坚守本心,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