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23 11:03
Zpuzzle的回答

我应该是从小就觉得读书没什么“仪式感”。我小的时候,老爹读大学的一些书都放在了家里,我挑我能看的就看一看。再之后,不管是他的办公室,还是他单位领导的办公室,以及学校里老师的办公室、家里,凡是能去的地方,人家让我看书,我就捡我能看的随便看。也可能是我小时候还不算讨人厌,所以我想看书,只要不是什么难买到的孤本、绝版,老师往往也都会说“你拿回家去看吧,看完了再给我拿回来”。

至于看书的地点,那可就太随意了。小时候我住在乡镇上,那时室内的采光条件不算好,灯泡用的普遍也是发黄的白炽灯,在这个灯光下看久了人的眼睛会疼。所以,我更喜欢在白天看书。而对看书的地点,也没什么讲究。不管是家里的屋檐下,还是家属的小亭子、教室背阴处的台阶……只要是无人打扰的地方,随便哪儿有本书都可以开始读。

再到后来,我离开乡镇去县城上学,然后有离开家乡到外地上学,往来的路上也会拿本书来看。而在大学里,因为我们学校所在的位置是新建的大学城,离市区比较远,到市中心一趟不堵车也要一个半小时左右。恰好我们学校门口是公交车的始发站,上去肯定有座。而读书也成为了打发时间的好方式之一。基本上这往来两个多小时,足以看完一本薄点的小说了。

到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电纸书这个东西开始出现了。那时候kindle刚在国内流行,但价格还比较贵,我入手的第一台电纸书是个二手的汉王电纸书。当时,kindle的优势是有正版书城,联网传输什么的比较方便,但汉王的这个电纸书,可以直接直接插SD卡,对当时的我来说更为方便。而且,一个二手电纸书才200多块钱,要啥自行车。

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这个型号,汉王N516或518,样子基本就是这样

有了电纸书,看书也就更方便了。后来,自己又买了其他几个品牌的电纸书,出门的时候经常会带上。在室外,只要得空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瞅两眼,哪怕看个一两页,也是挺好的。比如前两天去日本,在岸边看书也是非常惬意的。

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其实我还是更喜欢在室外看书的。因为在室内的时间长了,总会觉得空气有些污浊憋闷,室外读书才更为舒心通畅。所以,当年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我也常借完书就到图书馆前面的椅子上读。这也就没什么“仪式感”可言了,坐到哪儿就算哪儿。

阅读本就是可以随时随地的,为阅读本身赋予过多的仪式感,反而可能让阅读失去了其本来价值。这就如同,今天一个人在北京、上海几十万一平的学区房里学到的物理定律和一个山村孩子在漏风漏雨的家里学到的物理定律并没有任何不同。在知识面前,阅读本就与场景和仪式感没有什么关系。如果阅读必须有“仪式感”的话,那么那些生活条件很差的人,是否就没资格阅读和学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