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4-25 16:13
婚姻示意图。图/Ingimage婚姻示意图。图/Ingimage

关于这问题,很多人第一直觉会是「钱」。经济状况当然可能影响婚姻品质,但只是其中一个变项,甚至对很多伴侣来说并非主因。

我接触过的伴侣或夫妻里,有高收入但各种冲突不断,也有普通家庭但互为神队友。婚姻经营要讲起来可以很多、很多,我先分享两个核心元素:「激情」、「亲密」。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第一个是激情,也就是对伴侣的占有缠绵、性欲望。

通常刚热恋或新婚时,激情可以满到整天放闪晒恩爱;但随著时间拉长,可能会开始习惯(讲更难听就是「懒了」&「腻了」)。

固定的两点一线生活,回家吃饭、洗碗、洗澡、追剧,提醒明天记得丢资源回收然后睡觉。差不多的约会套路,周末跑卖场或公园让小孩放电,吃的餐厅就那两三家轮流。难得一次的性爱,跟上次、上上次、上上上次同样的SOP,有射有交代就好。

工作压力、日常琐事、小孩教养都会消耗彼此心力时间,「爱情」会被愈放愈后面,甚至我们可能根本忘了这件事。

当婚姻只剩一堆「应该做」、「不得不做」、「义务责任」,加上总是一样的相处与生活,原本的激情、性欲望自然破底再破底。

有些躺平的人,会用前辈的姿态跟你说:结婚后本来就会这样,这很正常啦!双方变成家人,哪可能像年轻情侣那样恩爱?

但我不太认同,因为「激情」是可以刻意制造的:「新鲜感」&「惊喜感」是重燃激情的重要元素,既然激情消退,与习惯、腻了有关,那在日常中偶尔创造不一样的时刻,就是突破点之一。

更简单来说,「不要每次都一样」是我们可以尝试的小改变。

.每天回家都是各自追剧滑手机,那偶尔两人买个宵夜倒杯酒,一起看串流。

.平常都是在家度过整晚,偶尔出门来个晚上约会,看电影、公园散步之类的短行程。

.找不同的餐厅、开发新的约会路线、换个战斗服玩角色扮演…等。

不用每次都要搞新花样,但也别一成不变,然后摊手说结婚后的生活本来就无聊。不是婚后就一定无聊,是我们什么都懒所以婚后变无聊。

我们目标并非要像热恋时,有那么高的激情;时间拉长,激情衰退是合理现象。目标是减缓激情的跌势,不要让它快速崩跌,甚至有时还能反弹一下,拉出一波涨势(救救台股啊扯远了)。

但阻碍你运用「新鲜感」&「惊喜感」来对抗激情消退、重燃欲望的魔王有两个:一是「僵化心态」,这在育儿的夫妻上容易出现。听幼儿园老师、其他家长称呼「OO妈妈」「OO爸爸」久了,我们可能就只记得,自己以及伴侣是孩子的妈妈、爸爸。

把父母的责任做好,也期待伴侣把他身为父母的责任做好,这点没毛病。但我们很容易忘记一件事—他&她除了是孩子的爸爸或妈妈,也是你的老公或老婆啊!

这会让我们忽略婚姻中的「爱情」,或是只维持最低限度、与爱情有关的事情—固定无趣、一成不变的约会或性爱。

因此在心态上,一定要记得,激情是需要刻意营造的东西。你与伴侣不只是父母,同时也是恋人,需要花点时间心力经营你们的爱情。

看到这里,我猜有些人想反驳「哪来的时间?」、「小孩谁顾?」

是的,「现实因素」是阻碍你维系婚姻热度的第二位魔王。

没有小孩的情况下,要能突破两点一线、日复一日的固定生活比较容易些。只要两人乔出时间,就可以做点什么不一样的事,去不同地点约会。

若尚未有孩子,但激情快速下降,通常跟上述的心态有关:「稳了」、「反正都结婚了」、「对方又不会跑掉」、「我们这样平淡度日也很好」。

这些想法都可能为关系带来风险,因为我们会开始躺平,觉得一天过一天也没差,伴侣在我们身边不可能变心。

简单说就是「缺乏危机意识」,以为激情像是你买的ETF,就算不管它,每个月也会固定存进你们的关系帐户里。(救救00940啊!又扯远了)

然而,「安逸感」是让婚姻熄火、对彼此失去欲望的头号杀手。它与下面提的「安全感」是截然不同的东西,但很容易被搞混。

你以为两人安全感很够,所以不用再为关系做些什么,事实上你沉溺的是安逸感,而非安全感。

还有一种情况,会导致没孩子的夫妻热度消失,就是其中一方抱著某个目标,很坚持地花费所有时间心力投入,而忽略制造激情。

例如「在蛋黄区买房」、「OO岁前存到OOOO万」或前阵子吵很凶的移民梦、美国梦之类,也可能让我们目光完全放在自己的梦想,认为这些对「两人的未来」、「孩子的未来」、「我们家的未来」很好,却没去注意到,这是否是伴侣想要的、期待的。

那有孩子的夫妻伴侣怎么办?是否只能依照法律规定,等孩子6岁后能自己待在家,或他18岁去念大学了,我才跟伴侣重新开始两人世界?(虽然依法6岁后可以独处,但我想大多家长会等到10甚至12岁后吧!)

如果从孩子出生后,六年、十年、十八年都缺乏两人之间的激情,那恐怕当我们可以不用顾小孩自由行动时,也早就没那个动力与欲望了。

我自己的其中一个策略,是尽量运用零散时间,例如孩子睡著后,我会在客厅跟老婆泡壶茶聊天,彼此分享工作或生活的趣事。或我们有时会预先排好休假,趁小朋友白天在学校时,来个平日约会(超推,餐厅景点人比较少,品质好很多)。

周末假日通常是家庭日,或是轮流顾小朋友(另一方若要工作的话),但偶尔也会找外援帮忙,让两人可以有个短行程的约会。例如昨天我弟全家连同他们小朋友,一起来家里玩&帮忙顾小孩,我则跟老婆去听音乐表演&午餐约会。

而外援这件事,是平日需要经营的。像我跟我弟两家原本就常互动,轮流去对方家里或一起出去玩,让两边小朋友熟悉。这样若要帮对方顾小孩几个小时,也就不会太困难。

若夫妻各自爸妈也能帮忙短暂照顾的话,那就更是强大的支援了。但这同样需要平日经营,让小朋友跟长辈有接触,同时也能观察、评估长辈的状况是否合适,以及沟通照顾方法等。

是的,这需要花费时间心力,但可以让夫妻有机会创造出两人世界,来增加激情。

说完激情,来聊第二个婚姻经营的要素:「亲密」。若说激情具有强烈的身体、生理、性欲色彩,那亲密就比较偏向心理、情感层面的交流了。

简单来说,多数人会期待伴侣是一个「队友」而非「室友」或「砲友」。两人一起组队生活、面对人生许多挑战,相互支援协助以克服不同难关。

要让婚姻具有「亲密感」,就得先从「依恋取向」来了解,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会有的几个需求:

需求一:你愿意让我靠近吗?

并非是身体物理距离而已,更是心理的接近。当我们很少或几乎不跟伴侣分享生活、感受、想法时,很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不太对劲,认为两人的距离很远。而且这个需求,还包括「想了解对方的负面状况」,例如工作或生活不顺的事、心情不好等。

因为「伴侣愿意分享他的负面状态」,会让我们觉得「对方愿意让我靠近他」。当然这里不是指极端那种,整天抱怨碎念、各种负能量爆发的行为,而是指「有时让伴侣看到自己的脆弱面」并「获得对方的陪伴安慰」,但「最终靠自己(或伴侣部分的协助)而去面对问题」。

几年前出现过一种说法:男人如果在女伴面前展现脆弱,对方就会鄙视你、瞧不起你、对你失去兴趣,然后去找其他「强者」。所以男人要一直呈现出很厉害的样貌,让女伴不断崇拜你,才不会离开你。

也不知是否受这种性别刻板印象、毒性男子气概的影响,我遇过一些伴侣的争吵跟「对方都不让我知道他怎么了」有关,让关系处在动荡状态。

需求二:当我需要支援时,你会回应我吗?

这指的是,我们需要队友帮坦帮补帮放魔时,他会否提升协助,或是楞在原地甚至中离?

你在公司被主管丢了不合理的要求,还被念了一顿,心情已经很糟,同事又只说些风凉话、撇清责任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当你回到家后,实在忍不住跟伴侣表露你的难过,想要讨拍。

这时伴侣继续滑他的手机,你才刚开始讲,他就头也不抬说「好啦,别想太多,别管他们就好啦」,又或是伴侣一听到你说心情很差,就把手机放下专心听你说,他没有急著说什么,就只是坐到你身旁轻握你的手、偶尔搂一下你的肩膀。再或者伴侣听你讲到主管、同事时,不断附和「他们真的很跨张欸」、「对啊怎么可以这样?」、「你明明工作量也不少了」,然后伴侣展现出一副比你还生气、为你抱不平的模样。

这三种情况,第一种很高机率未能满足你对亲密的需求。你可能愈讲愈气,或是干脆不想讲了,到一旁生闷气,结果伴侣继续滑手机没理你。后两种情况通常会满足需求,看你本身喜欢哪一种。往往会让我们觉得「哇我老公/老婆很在乎我」并因为对方的回应,情绪稍微平复一些。甚至会有种,自己似乎更有力量去面对这破事的感觉。

若我们认定对方是神队友,两人之间的关系更紧密。要做到这事,基本的「同理」、「倾听」技巧相当有效。或许有些人会说「我就是不会」、「我又不是学咨商辅导的」、「我天生就是这样」,然而我们并不需要太专业高深的同理能力,才能制造亲密。而且同理倾听是心态与技能的结合,可以透过学习、练习培养。

当我们在婚姻中,这两个亲密需求无法被满足时,就会缺乏安全感。因为会担心害怕失去重要的队友,觉得对方不在乎我们、可能离开。

然而大多数夫妻吵架、关系变差,并非是其中一方或双方展现出这种担心害怕,而是「没有展现出&隐藏了自己的担心害怕」,并且「用表层的情绪与行为来回应对方」。

夫妻通常会因为成长背景、过去经验、爱情历史、人格特质等影响,而在需求未被满足、出现摩擦争吵时,呈现出「追」&「逃」两种模式。

追与逃的模式,会强化对方的逃与追,最后两人形成「一追一逃」的恶性循环,让冲突逐渐扩大,感情不断被消耗,安全感持续流失。即使短暂和好,但因为安全感降低,容易觉得需求未被满足,再次引发冲突,而形成另一个更大的恶性循环。

因此,「安全感」除了是降低吵架频率、冲突的因素,也是让双方在婚姻中感到舒适满意、相互陪伴走下去的元素。

平常就多帮关系存入安全感,就能增加亲密,与前面说的激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存安全感的方法,就是满足上述的亲密需求(觉得靠近、获得支持)。

在发生冲突时,若能看见彼此的情绪与需求,除了能避免进入恶性循环外,关系的和好与修复,就像是突发奖励事件,能为关系获得额外的安全感。

但这点的确不容易,只能说当关系不太对劲时,就要有警觉心、找寻资源协助。我接到已经吵到要分手&离婚的伴侣时,有时心里会感慨如果他们早点来,逆转的机率应该会大满多。如果等到已经变室友、甚至快成为仇人时,才想要做些什么,真的很可惜。

最后分享一个,我自己觉得很重要的婚姻经营策略,那就是:保有各自的世界,并参与彼此的世界。

什么意思呢?交往或结婚,从「我到我们」的过程中,会与伴侣有愈来愈多交集,以及愈来愈多「共同生活」、「一起行动」。但我们仍要有自己的生活圈、人际圈、兴趣喜好、休闲娱乐、自我提升。可以调整,但不能完全放掉,也不要完全配合对方、牺牲自己。

婚后因为有自己的家庭,我们需要拨时间来经营维持环境、感情,甚至共同照顾孩子,但还是需要有个人的世界,有时还能邀请伴侣参与。像我喜欢爵士,有时会自己去雅痞书局听现场,有时则约老婆共同欣赏;我比较少追剧,但偶尔会跟著老婆一起看,讨论或吐嘈剧情。

又或是我前阵子推坑她《勇气爆发Bang Bravern》,两人边看边笑到每丁每当,然后她上个月订了机甲动画交响音乐会的票,昨天带我去听。

我们未必要跟伴侣一样喜欢他的兴趣,但偶尔接触参与,能为关系增加新鲜感与亲密感。即使对方某些兴趣,我们真的没有想碰也OK,基本的尊重、欣赏,也对关系很有帮助。例如我会看对方分享她写的书法、听她分享学太极拳的心得;她也会听我分享为啥买了蕾姆公仔(因为很婆,跟妳一样…我如此解释道)。

这种彼此间生活、喜好的交流,会让两人更靠近,所以记得,还是要保有自己的生活与兴趣,并持续提升经营自己。别在婚后止剩下「OO爸爸」「OO妈妈」的角色;你不只是父母,也是对方的恋人,更是你自己。

婚姻经营不易,祝大家能拥有神队友,同时也是对方的神队友。

(本文出自脸书粉专「玛那熊咨商心理师」,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