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26 01:11
徐若航的回答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学到的东西变成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所以第一个问题来了:

一是人学习的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了这个极限之后,人会感觉疲劳;

二是人需要知道学习的目的,才能有更多内驱力

有些学习是直接对自己解决某方面问题有用的,这类学起来会好点;有些学习是本身可能没那么大用,但有利于自己以后的学习或者生活,比如考证什么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驱力总是被别人操控的,比如从小父母总是各种评价自己做事,人有时会很难注意到自己内在的动力是什么,也会觉得烦躁,没有动力。

这部分需要人能多花点时间在自己身上,多和自己的感受待在一起。不过也有些更复杂的问题也会有类似的表现,可能没那么好独自解决。

也和人学习的方式有关:

有些人适合一个人看书,有些人适合听或者和别人多互动,找到合适、多元一点的学习方式人会相对轻松一点。也要记点笔记,让自己更多参与到学习里。

还有学习材料的质量问题:知识如果太散,太不成体系,人也会不知道在学些什么,时间长了就会烦。所以需要尽量学点有质量的东西。

太多碎片化的内容会阻碍人学习,最好多沉下心来看点和学习内容本质有关的东西。

再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信息输入:

人在思考的时候是比较慢热,而且费劲的,如果一下子输入太多东西,人会反应不过来,所以会放弃原来的事情做别的。

学习的时候尽量一次做一件事,别给自己一下子堆太多东西。把手机什么的放在一边,不被突然来的信息干扰,把桌子收拾干净也很重要。

如果能学进入了,人在进入“心流”状态时,会有一种兴奋和充实的感觉。

第二个问题是人需要对学到的东西进行一些处理

比如进行一些归纳和思考,让人更清楚自己学了是用来干嘛的,不同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里是什么位置,尤其是要多总结事情本质的属性。

多看看现在的学习和自己以前知道的东西有什么相似点,有什么不同点,又能怎么用。

最后是实践问题

学到的东西需要运用到实际问题里,可以是讲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又或者最好是能有机会真的运用学到的东西解决什么问题。

之后人在实践和关注外界以及别人的反馈的的过程中也会有想了解更多知识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