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盒游戏新闻 ( ) • 2024-06-13 14:37

干员海霓

一、水母

干员海霓,原名卢契拉,于穹顶系统担任穹顶管理员与洋流测绘员。海霓的考据过程非常有意思,不仅体现在其生物原型上,更在于它的展现方式上,说了你可能就明白了。还是老规矩,我们先仔细观察下她背后出现的生物虚影:一只外型呈黑色的巨大伞状生物,身体浑圆,触手上却没有看到任何吸盘

海霓背后的巨大伞状生物

这就非常奇怪,外形非常像常规水母,但好像又非水母。种种特征无疑都在指向一种极其少见的生物:冥河水母(Stygiomedusa gigantea),又名巨冥河水母,被认为是深海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无脊椎食肉动物之一。

冥河水母

事实上,这并非是冥河水母这种罕见的生物第一次在奇幻作品中登场。在英国作家J.K.罗琳所著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中,就有这样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梦魇角色大概率同样是取材于冥河水母的,那就是——摄魂怪(Dementor)。


在摄魂怪的身上,借鉴更多的是关于“深海”的恐怖元素。比如冥河水母黑红色的整体外观,在这里化作了摄魂怪身上那件像水里泡烂了一般的黑色斗篷,全身如同是腐烂了一样;它们同样都没有五官,后者脸上更是多出了一个空荡荡的洞;再加上人们对“深海”固有的恐惧,引出了一个设定:凡是它经过的地方,都会被吸去所有快乐,让人想起最可怕的事。



如果说水母是大海中美丽且神秘的的小精灵,那冥河水母就像是来自地狱的幽灵。在过去的110年里,人类只见到过冥河水母116次,对它知之甚少。所长之所以会说它有趣,也正是因为仅基于这份极度有限的认知和理解,鹰角还是把它身上的形象特征和部分习性化作了干员海霓的外形特点,完全不同于摄魂怪这类的固有印象,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冥河水母的外型整体呈黑红色,看起来就如同是黑色的天鹅绒一般丝滑。黑红透亮的色彩既对应着海霓粉灰渐变的发色,又在整体外形上化作了一件海霓的丝滑外套(如下图所示),加入了十足的巧思。


可能分开看还没有直观地感受,我们再来看一组冥河水母与海霓外套的直接对比,相信大家能观察到其中的相似。两者同样是黝黑中透露着一丝光亮,整体给人一种极难表述的高度丝滑、柔顺感



冥河水母生活在深海之中,伞缘并没有触手,所以在嘴的周围长出了四条长达10米的巨大口腕,用来捕捉猎物(如上图中所示)。在海霓的身上,这四条窗帘一般的粗大口腕,在此处编织成为了她的四条粗大发辫。仔细看她的发尾处,甚至还有口腕扬起的动作。



是不是很神奇?冥河水母一共就那么些特色,黑红色的钟型伞帽、四条巨大口腕,经过鹰角的种种排列组合,却能化作:与配色有关的发色、与整体造型有关的服饰与外套、与口腕有关的发辫,共同构成了干员海霓的整体人物形象设计,却又完全不失美少女的违和感



有关冥河水母的衍生形象还有一种演绎方式,完全可以是下图所示那样。我们究竟应该将其特征“直接演绎”,比如一定要把冥河水母那黑红色的巨大钟型伞帽化作干员海霓的帽子戴在头上;还是提取核心元素进行“客观演绎”,就像是在干员海霓立绘中所呈现得那样来得好,大家可以自行判断一下。所长个人还是倾向后一种,毕竟客观往往会比直球要来得更难一些:



二、火山与起源

在海霓的档案中,曾经有她这样的一段独白:“火山能源站熄灭的时候,我也一度想过,海是不是其实只是一团沉重、黑暗、毫无意义的盐水......那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对海产生恐惧。”这并非是她恐惧海洋本身,而是:她对于海底的火山有着极强的依赖感。一旦火山能源站熄灭,海洋本身的意义对于她而言也开始失去了。



对于冥河水母而言,情况也极其类似:这里所说的“海底火山”,其实是深海热液喷口(Hydrothermal Vent),是它们重要的食物来源。根据海底热液的温度及喷出的矿物成分,可以将“海底火山”大致分为三种,分别是:以硫化物为主,热液温度为320-400℃的黑烟囱 ;以硫酸盐、非晶质SiO2及闪锌矿为主,热液温度为100-320℃的白烟囱;以及以碳酸盐或非晶质SiO2为主,热液温度低于100℃的低温喷口。



结合冥河水母位于深海区的特性来看,资料中提到的“火山能源站”说的就是第一种“黑烟囱”。这里也不再多做展开,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有关深海热液喷口的知识,我们这里只说一个点:生命起源

深海环境自古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生命的禁区,理由就是因为极度缺乏食物来源。然而,在世界各地深海底黑烟囱喷口周围,发现了繁荣的生物群落。其中,黑烟囱周围高温环境中,更是广泛存在着古菌(Archaea),通过基因组测序表明,它们是古老生命的孑遗,是靠近生命源头的共同祖先。



因此,通过海霓的视角引出了对她很重要的“火山能源站”,背后的本质是:通过冥河水母这类深海生物,引出了海洋之中的生命源头“黑烟囱”。我们还能发现一个细节佐证,仔细观察海霓的立绘下方,能看到一种奇异的生物。其名为:海百合(Crinoidea),一种从古代石炭纪存活至今的棘皮动物。



为什么海百合会出现在这里呢?因为它们正是自古以来被深海所滋养的生命,不仅生存至今,且绝大多数都已成为了化石。海百合类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在石炭纪早期到达了极盛,数量极庞大、品种繁多。后因“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90%的海洋物种灭绝,海百合也迅速退出了历史舞台。



很有趣的是,海百合在死亡之后,它们的钙质茎、萼很容易保存下来成为化石。如果他们恰好生活在特别平静的海底,他们的姿态就会完整地保存下来。由于这种环境比较苛刻,所以这样的化石十分珍贵,不仅为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环境研究提供重要的证据,也逐渐成为化石收藏家的珍品,甚至被当作工艺品摆放。海百合之所以出现在海霓的立绘底部,正是在呼应着那“生命的源头”火山能源站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海霓的那段独白,相信大家能完全明白其中的意义了:“火山能源站熄灭的时候,我也一度想过,海是不是其实只是一团沉重、黑暗、毫无意义的盐水......那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对海产生恐惧。”海霓与海百合一样,都是由“火山能源站”深海热液喷口孕育而出的生命,她为自己能存活至今而充满了感恩之情


三、幽灵与光明

在考据的最后,让我们回到一点有关海霓的人物设定上,这里要引用一段在她的档案资料二中出现的内容:“一则有关幽灵的恐怖传说在罗德岛流传开来。据传,每隔几个月,罗德岛上便会有幽灵出没,在午夜惨白的夜灯下泛着诡异的流光,一靠近便消失不见。幽灵停留过的地方通常会留下一种特殊的‘幽灵印记’,表现为线条简单却让人难以理解的图案,色彩多变,能散发微弱的荧光。印记一般在被目击后的一小时内就会消失。”



这段故事中的重点就是“散发着微弱荧光的幽灵印记”。在现实中,冥河水母会分泌出卟啉类色素,这类物质会使它们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呈现出几近透明红黑色或是暗红色状态,看起来就仿佛是深海之中的幽灵一般。因而冥河水母们也获得了一个特殊的别称:深海幽灵水母



但很显然,冥河水母绝非是真正的幽灵。所以在档案资料二的最后进行了补充说明:“幽灵印记”只是海霓小姐的胡乱涂鸦而已,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幽灵。一切都只是罗德岛上的一个传说,一个小插曲罢了。

不过在上述有关“深海幽灵水母”的故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让她能够呈现出“幽灵”的状态,那就是:可见光。这里明显存在着一个大矛盾:冥河水母生活在深海之中,为什么会出现可见光?又怎么才能在其照射下呈现出有透明感的黑红色呢

答案隐藏在一个想不到的地方:代号海霓,原名卢契拉。卢契拉,即“lucilla”,意为“优雅的光”。海霓海霓,海即指“海洋”或“深海”,霓即指“光”或是“颜色相对暗淡的光”,连起来解读就是:深海之中的微光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当冥河水母这种生物暴露在日光下时,光分解会将生物体内的卟啉色素转化为有毒的化合物。因而低纬度地区相较于高纬度地区的光渗透要更强烈,所以为了避免自身中毒,巨型冥河水母只能尽量往暗处游。再结合我们之前对于“深海幽灵水母”与“可见光”的解读,大家或许能够彻底明白海霓真名和代号的意义了。


即便身处无边的黑暗,即便代价可能是中毒或是死亡,却始终向往光明。因为海霓始终坚信:她的这一缕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她没有抵挡狂潮的伟力,她只是认真守住了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