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6-14 21:05
第十届上交会近日登场,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周梅杰在配套论坛活动上指出,大陆在人型机器人的大模型数据方面有三个痛点。记者陈宥菘/摄影第十届上交会近日登场,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周梅杰在配套论坛活动上指出,大陆在人型机器人的大模型数据方面有三个痛点。记者陈宥菘/摄影

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交会)近日登场,人型机器人成为展会焦点。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周梅杰在配套论坛活动上指出,大陆在人型机器人的大模型数据方面有三个痛点,核心问题就是缺乏大规模标准化资料集。但他透露,该研究院正和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就一整套资料集方案进行开发研究,预计在八月份对外发布。

上交会的配套活动之一,第五届中国国际大模型与智慧机器人创新发展大会14日下午登场。周梅杰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点出,大陆当前发展人型机器人,在大模型包括数据方面具有三个痛点难点: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第一,国外一些巨头像Google纷纷布局人型机器人数据集,而且初见成效。但大陆目前缺乏大规模标准化数据集,成为发展国产人型机器人大脑技术的瓶颈问题。第二,大规模标准化数据集面临一些底层技术挑战,包含数据品质监控难、人工标注代价大。第三,业界缺乏大规模人型机器人数据集标准规范,无法保证数据集的科学性、权威性、多样性。

就如何弥补上述弱项,建立起大规模标准化资料集?周梅杰表示,该研究院正著手从大量数据采集、加工,到数据集构建、训练和验证等建立一套闭环完整流程,为促进人型机器人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周梅杰会后接受本报采访进一步补充,先是从采集大量数据,或者由大量机器人本体或整机的厂商贡献数据。由于有些数据杂乱无章,所以要对数据进行治理,并对重要的数据进行标注,接著再针对机器人分成不同如家庭场景、工业场景、服务场景等进行数据模型训练,并对数据进行增强。

他并表示,目前上海机器人研究院、上海市政府正在支持做这个事情,也和交大、同济、复旦三家大学合力研究,预计8月份会对外发布一整套资料集方案,包括四个方面,资料库、采集平台、训练平台、验证平台。

至于是否已实现自动化标注?周梅杰说,目前技术水平维持在半自动化标注,例如要让机器人在一个场景里拿一杯水,需要手工标注将水框出来。有些场景、有些东西可以实现自动化标注,但有更多的场景无法。具体如何实现自动化标注,还在尝试各种方案。

另外,他还提到,从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来说,最大的市场空间还是家庭服务和陪伴场景,但技术难度也是最高的。而从价值量来说,关节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价值单位,大约占人形机器人本体成本的64%,甚至协作机器人包括外骨骼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价值最高的地方也都是关节。

第十届上交会的配套活动之一,第五届中国国际大模型与智慧机器人创新发展大会14日下午登场,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周梅杰在会上介绍该研究院对人型机器人的布局。记者陈宥菘/摄影第十届上交会的配套活动之一,第五届中国国际大模型与智慧机器人创新发展大会14日下午登场,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周梅杰在会上介绍该研究院对人型机器人的布局。记者陈宥菘/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