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门-什么值得买好文 ( ) • 2024-06-15 13:17

大家好,我是爱看书爱分享的奶爸九节狼。

作为一个历史读物爱好者,深深感觉到近年来历史叙述的改变,如果以前是大历史叙事,那么现在的历史叙述则更偏向于一些历史小人物的描写,或者通过小人物的生平来映射这个时代。

正好618来了,给大家推荐推荐一些关于历史小人物的书,希望大家有兴趣可以买来看看。

1.《喜》

说起喜的出圈,应该感谢《国家宝藏》,感谢撒贝宁。

让光照见历史角落的人,历史小人物书籍推荐

正是他们,演活了云梦竹简的主人,一名秦吏,喜。

让光照见历史角落的人,历史小人物书籍推荐

他比秦始皇嬴政大三岁,死于始皇帝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之后四年,比秦始皇早死七年。他和秦始皇是同代人,从人到民,继而成为楚国故地的基层小吏。

《喜》的作者把零星的材料串连起来,试图拼接出一个作为人的喜,并在遥远、陌生的世界里找到喜。

正如作者在序言所说,“这本小书,就试图在一个宏大的历史结构中寻觅喜曾经存在过的踪迹,揭示这些踪迹在历史过程中的客观性以及在历史认识中的偶然性及其意义。”

2.《奶酪与蛆虫》

提到《喜》,就不得不提《奶酪与蛆虫》,两者很类似,都是去重构历史上的一个小人物。而这本书的小人物更有意思,他本身只是一个小磨坊主,名不见经传,但因为他的异见被审判,所以才留下资料,最终被历史学家“打捞”出来,成为历史舞台的一个闪光点。

这里顺带值得一提的是,微观史并不是相对于宏观史来说的,甚至不是大家理解的“一叶知秋”,比如我们似乎能从喜的身上看到秦帝国运行的大齿轮,但微观史的意义恰好在于微观史不在乎宏观史的宏大叙事,比如《奶酪与蛆虫》,研究的对象是16世纪欧洲的大众文化,以及他所反对的宏观叙事里的精英文化带来的改变和将大众视为乌合之众的观点。

3.《公主之死》

《公主之死》是一部法律史作品,讲的是北魏兰陵长公主被驸马殴打流产致死后,各方势力的角逐。

这里的矛盾包括了夫家与妻族,公主死了,太后很生气,但夫家是“北归”的汉人,觉得出嫁随夫,而且这个公主还善妒;还有皇族与汉族官僚的矛盾,甚至男尊女卑的矛盾。

醉打金枝醉打金枝

当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那句

周公是男子,相为尔,若使周姥撰诗,当无此也。

礼制都是你们男的搞出来的,要是女的来,哼哼

4.《漫长的余生》

本书的主人公叫王钟儿,出身于南朝刘宋一个低等士族,后来死了丈夫,被掠入北魏宫中做了个普通宫女,时年30岁。

在北魏宫中,她先是服务于一位昭仪,后来机缘巧合地跟随一位名叫高照容的贵人。高照容后来生下了皇子元恪,就是后来的北魏宣武帝。

高照容后来在宫廷斗争中死去,作为追随高照容的宫女,王钟儿不得不出家为尼,法号慈庆。当年她57岁。

不过,慈庆过的并不清贫,更不简单,后来还负责照顾孕中的胡氏,胡氏生下元恪唯一的皇子,后来的孝明帝元翊。

而王钟儿最终活到了87岁。

当然,围绕王钟儿漫长的一生,实际上讲的是北魏“子贵母死”制度创新演变,以及宫廷斗争。

5.《闺孰师》

本书一开篇,作者就提出疑问“封建社会的妇女都是祥林嫂吗?”

接着从明末清初江南的社会秩序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展开讨论,描绘了当时盛行的才女文化中的方方面面,使读者重新了解封建制度下妇女形象的另一侧。

当然,这本书也反应出微观史和宏观史长期以来的争执,在回答天鹅是不是白的时,宏观强调的是广度模糊的,而微观只需要指出一只去黑的。

在《闺孰师》一书的争议中,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群地主阶级的小众人群,不能因为有少数人幸福就忽略大多数人的不幸。

桃花扇桃花扇

但很显然,有时候作者的企图就在于打破常规,而非将小众变为大众。

以上是奶爸九节狼推荐的几本历史小人物书籍

客观的说,由于小人物史料的不足,书籍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也恰恰证明了作者们写作的冲动,正是因为小人物身上的某个点促使作者写下来。

不完美,但足够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