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6-16 17:36
古斯塔夫的回答

累赘的合唱台自然不可能出现在野战战场上,不过,如何让战列步兵形成高低错落的火力输出队形,却是排枪时代很多人一直在设计、思考的问题。

诚如@晕船水手 所述,这个问题并不像乍一看那么荒谬,就连拿破仑也参与过讨论。

不过,毫不意外的是,德尔布吕克《战争艺术史》中译文里又出了点岔子:

伟大的战争实践者拿破仑一世在《七年战争论》(Seven Years' War,评论2-11,第12章【古斯塔夫注:实际上是对第11、12章的评论2】)中写道:第三排步兵的软木鞋跟高达3英寸到5英寸(合7.62厘米到12.7厘米),这样就能越过前排士兵的脑袋开枪。[1]

拿破仑这篇《七年战争论》是什么文章,写作背景如何,为何会在中译文里出现英寸?

其实,这里又是个多种翻译之后走样的典型例子,拿破仑原文里的法寸pouce,在德尔布吕克笔下变成zoll(德文的寸),到英译者笔下变成inch,到了中译者笔下就成了英寸。

《七年战争论》乃是德尔布吕克起的名字,拿破仑那篇文章原本是写于圣赫勒拿岛的书评,目的是要锐评威尔士军人劳埃德(Lloyd)的《普鲁士国王与皇后-女王及其盟友间的1756年德意志战争史绪论》,与其说是军事著述,不如说是和死人远程对线的结果(劳埃德早在1781年就已去世)。

劳埃德这本绪论的法译单行本出版于1784年,影响力不小,但其中的暴论也颇多。

比如在被拿破仑锐评的第12章“论防具”里,此人就提出了自己的“火力阶梯”设想。

劳埃德在这本“兵书”里设想的步兵队列是四列横队,并非当时各国常用的三列。他计划让前三列士兵配备短矛和步枪,第四列则是手枪、长矛和剑。

他认为,当时欧洲各国普遍让个子最高的士兵身处第一列,这并不利于射击,应该是个子最矮的位于第一列,第二、三列个子越来越高,位于最后的第四列最高。[2]

如此一来,就能够形成便于火力输出的“人形合唱台”。

拿破仑能够在书评里写出那种让第三列士兵穿上软木“松糕鞋”的想法,显然是受了劳埃德这种狂想的荼毒。

当然,按照拿破仑的改进版,同样得是第一列最矮——平均身高定在5法尺(162厘米)、第二列中等、第三列最高——平均身高定在5法尺6法寸(179厘米),但他毕竟打过仗,知道1米79这种身材属于帝国近卫军级别,正常部队里很难找出足够人员,于是就得让第三列人穿上3~5法寸厚的软木底皮面套鞋(galoche de liége),人工增高8.1~13.5厘米,用169的身高,打出179的效果。

而且,拿破仑还考虑到后列士兵的枪支不能太短,不然可能会影响到前列人员。于是,他设想中的方案是让第一列矮个拿枪管比较短的龙骑兵步枪,第二列中等身材拿普通步兵的步枪,第三列高个拿加长了4法寸(10.8厘米)的新步枪。[3]

这样既有高度阶梯,又有长短错落,岂不美哉?

只不过,劳埃德的狂想本身就bug太多,哪怕是让拿破仑来充当顶级修补,也只能凑出这么个同样没什么实用价值的半成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