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6-20 20:15

销量不振并非哈弗H6一款车的苦恼和焦虑,而是燃油明星车型共同的难题。

“如果一味地卷价格,卷到低于成本让利还让本,在消费者看不到摸不着的地方偷工减料……最终还是消费者利益受损,看似一时占到了便宜,实则长期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新哈弗H6上市发布会,李瑞峰表示当前的价格战属于“恶性竞争”

6月19日,在新款哈弗H6上市发布会上,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CGO李瑞峰大谈特谈今年愈演愈烈的“价格战”,甚至将之称为“恶性竞争”,引起业内和全网的热烈讨论。

在智车星球的评论区,不少网友说李瑞峰绝口不提比亚迪,却字字针对比亚迪,原因在于比亚迪的价格战伤及友军,让长城及哈弗H6破防了。

1 哈弗H6破防?实则燃油车阵营破防

长城哈弗H6作为曾经的“国产神车”,诞生于2011年,低于10万元的起售价让它一出世就吸引了国人的目光,在当时合资车型强敌环伺的背景下,国产车型几乎很难月销过万。而第一代哈弗H6在2016年12月单月销售80495辆,创下中国汽车市场单月销量纪录。这画面是不是和现在的秦、宋霸榜十分相似?

而且哈弗H6的霸榜时间,远超现在的秦和宋,长达108个月。哈弗H6曾连续108个月获中国SUV市场销冠。

2021年,特斯拉Model Y将销冠的位置从哈弗H6手中夺了出来,这让哈弗H6意外,也让众人意外,因为打败它的是一款电动车,而非长安CS75 PLUS、比亚迪宋PLUS、吉利博越等一直被视为哈弗H6核心竞品的选手。

那个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正是新能源汽车强势抢夺燃油车阵地的号角。

到了2024年,新能源和燃油车对垒赛已经十分激烈,新能源汽车在少数周销量中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这令燃油车阵营心惊肉跳,因为新能源汽车一旦突破50%,就代表着燃油车成为了更少人的选择,此后或者更将“跌跌不休”。

据业内推测,在6月或7月,新能源汽车的月度市场占有率将突破50%。

哈弗H6作为燃油车阵营里的扛把子车型,销量已然出现明显颓势:今年4月,哈弗H6录得销量8309辆;5月,9365辆

今年5月SUV车型销量榜,哈弗H6跌落至第27名

这样的成绩很难不让长城破防,因为这不仅是“神车”哈弗H6跌落神坛,更因为哈弗H6是长城的销量顶梁柱——在多个年份里,哈弗H6一款车支撑起长城50%左右的销量。

如果哈弗H6销量不振,长城恐怕也难回荣光岁月。

然而这不是哈弗H6一款车的苦恼和焦虑,而是以往燃油明星车型共同的难题。

终端已经降到6.98万起售的轩逸,今年被秦PLUS和海鸥交次夺走轿车销冠,曾经风光加价的赛那和别克GL8,如今降价也不能影响腾势D9的销量……

同时,新能源与燃油车双方阵营还处于一扬一抑的状态里:以2024年第23周(6月第3日-6月10日)的数据为例,该周乘用车总销量32.4万辆 ,同比下降8%;其中燃油车销量15.5万辆,同比下降29.2%新能源销量为16.9万辆,同比增长26.6%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至52.1%

燃油车大势已去,去,去……

新款哈弗H6的价格与消费者期待的七八万元起售相去甚远

2 价格战是“恶性竞争”吗?

在新能源车以往的价格战里,特斯拉都是引领者,2020年国产Model 3上市后,特斯拉拉开了降价大幕,引得一众品牌跟随。

而2024年的价格战,比亚迪是绝对的“卷王”。7.98万元的秦PLUS荣耀版、驱逐舰05荣耀版打响新年价格战第一枪,“电比油低”的口号,更是让燃油车彻底卷进了和新能源的贴身肉搏,二者再也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

价格战在消费端,“等等党”大喊真香、围观网友纷纷叫好,但传导到企业端则是叫苦不迭。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称,价格战让企业盈利和经营困难,而不得不裁员,广汽也因此裁了很多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则表示,无穷无尽的内卷和简单粗暴的价格战,不好的一面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

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贾可也痛批内卷带来的怪现象:卷价格卷到偷工减料、造假售假,卷技术卷到哄骗伙伴、抄袭技术,卷资金卷到拖欠货款、代币伺候,卷用户卷到平息事端、连蒙带骗,卷关系卷到上下腾揶、左右逢源,卷舆论卷到混淆视听,水军盛行。

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站在了价格战的对立面,比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称,内卷本身意味着对卓越的追求,这种竞争将提升中国品牌的高度,并最大化用户利益。内卷也是“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常过程,是促进行业快速回归良性竞争的最佳方式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卷的背后是创新,新能源变革的核心是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车,实际上是技术革命,而创新的背后则是人才。“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从过剩到竞争,由竞争才能产生繁荣。”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称,原材料大幅下降使降价成为可能。如果车企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没有在产品定价里体现出来,是对消费者的不道德。“内卷是打牌,企业要量力而为,这轮跟不起,还有好多轮,汽车是个长跑,别气急败坏掀桌子。”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将国内市场现在如火如荼的价格战称为恶性竞争,这和欧美国家用“恶性竞争”的名义增加关税阻碍中国品牌出口有什么区别?同时,通过增配、降价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本身就是良性的市场行为,这怎么能称得上“恶性竞争”呢?如果有企业认为存在不正当竞争,大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起诉和制裁,而不是用舆论战去诋毁良性的市场竞争。

可以说,对于“价格战”,汽车产业界各执一词,有批判有反对,也有支持和赞扬;但在消费端,网友的论调却是基本一致: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价格战让更多人降低了上车门槛,也把好车、豪车的价格打了下来,是令人拍手叫好的事

我国从2009年扶持新能源汽车,到如今迎来汽车工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历史性的胜利。而在汽车工业转型换舵的当下,价格战只是这个进程中的发展注脚。

不过对于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恶意压榨供应商等打价格战的行为断然不可取,但如果是良性的市场行为和发展趋势,车企则需要及时正视问题调整自身,多多修炼内功跟上历史发展的脚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车星球”(ID:auto_ai),作者:石头,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