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6-21 22:30
bubo的回答

这问题之前解释过,买卖国债和QE不是一回事。首先我国目前的问题既不是债发不出去,也不是流动性不足,所以搞QE不存在现实基础;其次是利率受到ZLB约束之前,货币政策还有充足空间,调节利率比进行QE更合适。会上也提出了之后政策利率主要以短端利率为主,淡化MLF等利率的影响,把长端交给市场去形成,因此搞YCC的可能性也不大。

当然,现在问题是长端利率太低了,潘行长会上指出了以硅谷银行为代表的期限错配风险,所以就算央行要实施国债买卖,那也应该是以卖为主。然而央行手里只有一些特别国债,干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不管你金融时报怎么喊,长债就是蹭蹭地涨。

需要指出的是,货币政策目前的定位是给财政政策打配合的,“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一直是这两年的主题。所以要怪也不能怪货币政策,而应该问问财政端为什么不发力。从(银行的)负债端看,利用财政稳定资产价格或者提升增长预期都能缓解储蓄压力;从资产端看,发更多的债也能解决资产荒问题,缓解长端利率下行趋势。

但不知道上面在财政纪律上有洁癖还是怎么回事,总之财政上的动作就是永远不及预期。地方债专项债发行进度慢,大家一开始解释说是为后续发力做铺垫,但后来似乎也都习惯了。这两天河南发行专项债用来化债的事在圈子里反响也挺大,有兴趣的可以自己了解和解读一下,这里就不展开了。前两年开始就经常听到地产、就业政策要“应出尽出”,那现在为什么还在不停地出房地产政策?这些政策到底是应该出的还是不应该出的?在财政或者政策出现重大转向前,适当调低对国内资产的预期是合理的。同样的,也别对7月会议抱太大期望。

回过头来看货币政策,也会发现其实能做的并不多。短端受到汇率约束下不动,长端又不适合央行频繁干预(而且干预了效果也有限),所以最近几个月PBOC差不多已经是传声筒或者说是摆设了。